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ao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R)是细胞DNA合成的限速酶,其功能是将二磷酸核糖核苷酸(NDPs)还原为二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dNDPs),后者是DNA合成的基本材料。近年来发现,RR酶活性与某些病毒DNA的复制有明确的关系,且将RR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抗病毒治疗。本文系统综述了关于RR及其抑制剂的相关研究,具体包括:(1)RR的分类、结构以及功能;(2)RR抑制剂的分类、机制及其在抗病毒治疗的研究与应用;(3) RR抑制剂的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的连续病例400例(786只眼)行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描述并统计分析各种手术并发症。结果术中并发症:400例(786只眼)中发生负压丢失2只眼(0.25%),角膜瓣边缘切割不全1只眼(0.13%),严重的层间不透明气泡
散光在屈光不正人群中约占60%,且对视觉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其矫正始终是各类视觉矫正手段尤其是角膜屈光手术关注的焦点。以往评价散光矫正效果仅借助术后等效球镜度数或残余柱镜屈光度为定量指标,忽略了轴向及其偏移的影响。鉴于散光具有矢量特性,应用矢量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描述散光的大小还能对其方向予以较客观、准确地描述,近年来逐渐被用于评价和分析角膜屈光手术对散光的矫正。本文就目前常见的矢量分析描述方法、评价指
长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仅能够引起肝脏损伤,而且对患者肾脏功能也会产生影响。慢性HBV感染相关的肾功能损伤,主要包括:(1)HBV相关性肾炎;(2)肝肾综合征;(3)长期口服核苷(酸)类药物导致的肾功能损伤。该文主要介绍了HBV感染引起肾功能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原则,以期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基础。
目的通过大样本量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临床特征相关性,为无创检查的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397例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资料。采用Ridit分析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研究临床指标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相关性。结果1 397例慢性HBV感染者中,≥G2者604例(43.24%),≥S2者504例(36.08%);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 mRNA的表达与血清HBsAg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HBV-ACLF患者、6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25名健康体检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ACLF、CHB患者和
目的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指标和肝脏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61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HBeAg阳性26例,HBeAg阴性35例。接受恩替卡韦(ETV)治疗39例,阿德福韦酯(ADV)治疗22例。每3个月检测患者生化学、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根据实验室检查作肝功能CTP(Child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的耐药机制及毒力特点进行分析。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CRKP 20株,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乙二胺四乙酸(EDTA)双纸片试验进行耐药表型筛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mRNA表达量及其与丙型肝炎病毒(HCV)载量及Ⅰ型干扰素(IFN)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初入院未治疗的101例CHC患者,并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69名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IG-Ⅰ、IFNα、IFNβ mRNA表达和HCV载量,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