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情境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情境化的预设作为科学课教学的策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景中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人到教学活动中很重要。因此,作为科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把预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自觉设计教学过程的产物,从而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始终。
  教学情境是指学科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教学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它的作用是能够激发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情感活动等,能够提供学生学习的有效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发展和认知特点,把一定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某种认知情境的情感氛围中,使学生在有利条件下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达到教学有效性。
  一、利用真实生活的实例创设“情境化”的课堂教学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意味着情境创设要注意问题的真实性,以真实的生活实例为基础,学生才能切实明白知识的价值。如在“流体速度与压强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创设以下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 1:( 游戏) 用手拿住两张纸张,相隔3~ 5 厘米,当你对准它们中间吹气,两张纸张之间的距离将发生什么变化?
  情境 2:( 动画展示) 1912 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 号正在大海上航行,离它100 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很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驶,突然,小舰一个劲地向“奥林匹克”号冲去,结果两船相撞。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在情境展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科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科学,从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是生活经验情境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二、 利用生活常识和实验创设提出猜想建立假说的情境
  科学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科学源于生活,科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种基于特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需要,以学生的经验为着力点,以科学原始现象的创设和生活素材的选取为重要环节的信息加工过程,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经验平台,同时也架设了一座联系“科学”与“生活”的桥梁。
  例如1, 在教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时, 刚好是星期四上午第一节,我一进教室就展开调查:早餐吃了吗? 分组回答后我当即取出刚从食堂买来的两个肉包,并倒上一杯开水,请未吃早餐的王刚同学上来把这两个肉包吃下去。当他津津有味地吃下去后,我突然抛出问题:肉包中有哪些营养物质?两个肉包现在“旅游”到何处了? 它们是如何 “旅游” 的呢?如此提问,引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及体验,教室里顿时一片讨论热潮。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在黑板上板书:肉包的消化与吸收?尤其是这个问号画得很大,而且是彩色的。于是学生情绪高涨地围绕这个主题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小结时我将“肉包” 二个字改成了 “食物”,就结束了本节课。因为学生已能自主地将“肉包”换成“菜包”、“萝卜包”进而是其他任何食物,无须教师再多言了。
  三、科学课堂“情境化”教学时应融入情感教学
  情感性是情境的一个不可缺失的维度, 情感性是指教学情境应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良好的情感教育对学生优秀的科学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非凡的功能,在有血有肉的学习情境中,知识、思维与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事件中,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应仔细甄别与筛选,充分考虑其是否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 如在“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教学中可以以一个真实的“女大学生救丹顶鹤的故事”作为整节课的一个课堂亮点,播放 《一个真实的故事》MTV ,设置问题情境, 以真实感人的事件震撼学生, 引发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学生观看 MTV 时,适时提出问题:一个大学生为了救一只丹顶鹤, 牺牲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这值得吗?
  在“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教学中也可以引进可可西里的故事。走进可可西里:可可西里是世界上仅存的古老、原始而又完整的生态环境之一。作为我国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可可西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周围没屏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以上,这里气候寒冷,常年大风,最冷温度可达零下40多摄氏度,空气稀薄,气压偏低,氧气稀薄。亲近藏羚羊: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藏羚羊不同于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令人痛心的是,自1984年以来,藏羚羊遭到了最残酷的猎杀,因为在它身上长着最优质的羊绒。
  特别当学生读到是因为藏羚羊的身上有着世界上最优质的羊绒,才回遭到人类疯狂的屠杀时,他们震惊了,他们开始担心藏羚羊的生命前途了。他们幼小的心里有了这么的判断:生命的价值。
  “情境化”的习题, 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乐于解答,不再感到枯燥、厌烦、有压力。通过对习题的解答, 有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并且使学生不断地将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释生活、 社会和自然中的现象,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悟科学思想和方法,改进学习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情境化”科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一种有效性的科学教学模式。新课程科学标准下的科学教学,我们应重视“情境化”,研究“情境化”。
  
其他文献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然而,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去进行品德教育,致使品德教育因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而流于形式。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我认为最起码的是应让儿童走向生活。因为“回归生活”是新课程背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可以说小学数学的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计算教学历来就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在小学阶段的计算学习,对于小学生今后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及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更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  一、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计
中学物理德育的具体任务应包括: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实事求是及谦虚谨慎的作风,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等。而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一、掌握中学物理学科中的德育目标,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渗透。  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是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履行“教育为社会服务”这一原则的综合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为指导,创新体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广博的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以及坚实的体育技术技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教学环境下高中体育教学发生的一些变化,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新的课
随着我国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逐步引起课程理论界的重视。在中学教学中,生物学一直是一门受学生冷落的学科,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研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1.相关概念  总的来说,课
摘要: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以幻灯、多媒体、电脑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走向课堂,走进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也应适应时代要求,实行教学变革,才能找到教学改革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手段的更新以及现代化,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为目的,需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来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手段变革  现代教育离不开手段的现代化。中学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识字任务有明确的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生字,力求识用结合。这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艰巨的学习任务。因此,识字是语文学科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教师如何把这一艰巨的任务变成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活动,突破教学难点呢?  我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出一些识字教学方法,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