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郭熙《早春图》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m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水画中的主要物象有山、水、树、石、云等,人或物在画面构成中则显得不是特别重要,画面的空间往往就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中所体现。这中间山与石的塑造则在画面中占据重要位置。郭熙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是个关键性人物,它的创作中有丰富的笔墨技法。本文通过分析其作品《早春图》,对其笔墨进行解读,研究其山石的描绘方法。
  关键词:郭熙;早春图;山石
  一、郭熙与《早春图》
  众多文章对于郭熙山水画的笔墨技法研究都有所侧重,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分析。在宋神宗时期作为宫廷画家的郭熙,展现出了超高的绘画能力,绘画作品深受宋神宗喜爱,郭若虚称其为“今之世为独绝”。
  中国画赖以维系的最为重要的标准是笔墨,笔墨也是中国画绘画的最为重要的审美对象。笔墨也是一幅中国画形成的最基本的单位。“笔墨具有程式性。笔墨程式时笔墨结构逐渐规范化的结果,也是画家对物像进行综合、概括、简化、节奏化、意趣化、形式化的产物。笔墨依存于程式,程式为笔墨的载体。在画史上,笔墨程式对的成熟标志着水墨画的成熟。程式即规范,有规范才能有效传承。”[1]且笔墨也随着中国画的发展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尤其是山水画,不断通过“师造化”在自然界中持续归纳新的绘画形式,不断完善传统的绘画形式的内涵。
  《早春图》被目前的学术界、艺术界广为称赞的原因就在于这幅画的笔墨极为精道,乃至李霖灿先生赞其为“举世可以与之抗衡者实在不多”。《早春图》怎样的艺术特征能够赢得这样的赞誉,还要从绘画传承与发展这两个方向进行探索。本文将从山石的笔墨特征进行探索。
  二、山石的笔墨特征
  《早春图》曾被日本学者曾布川宽称为山水画创新发展至北宋时继承各家之所长的作品。在探索《早春图》画面笔墨程式形成的来源时,北宋初期的山水画家李成对其画面形式的影响是其他画家无法相比的。如,《林泉高致集》中记载,郭思在与徽宗谈论其父亲郭熙时,徽宗用“画的全是李成”来评价郭熙。
  清乾隆帝在《早春圖》上题诗,诗词如下:
  “树才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
  不藉柳桃闲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这首诗词说出了郭熙这幅画的笔墨特征,特别是最后一句对于山水的描写,“春山早见气如蒸”更加突出了早春山水“气如蒸”的特征。《早春图》中山石如云般飘渺,画面中的“卷云皴”的运用,使得画面中石如运动。这种笔墨方法的产生,在《林泉高致集》画诀中有记载:“淡墨重叠旋旋而取,谓之斡淡。以锐笔横卧重重而取之,谓之皴擦。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谓之渲。以水墨滚同而泽之,谓之刷。以笔头直往而指之,谓之捽。……”[2]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使得山石更加有体积感,具有了丰富的山石质感,带有明暗的光影效果。通过层层淡墨叠加而成,使得山石有了云一般的效果,形成了石如运动的笔墨特征。
  这种笔墨特征的来源与李成关系密切。如《图绘宝鉴》中记:“李成……烟云变灭,水石幽闲,树木萧森,山川险易,莫不曲尽其妙。”[3]对于李成的此种笔墨风格,米芾也曾称赞到:“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多巧少真意。”[4]然而《早春图》中,郭熙将李成的这种通过积淡墨而形成的石如云动的山石的笔墨绘画方法,稍加变化,使用浓墨加强了山石的结构,突出了山石的“骨骼”。《早春图》中的山石讲究骨与肉的相适应,使画面达到一种均衡。郭熙的山石用焦墨、浓墨增强了山石的石质感,使山石看起来更为稳定。在《林泉高致集》中记:“专于石,则骨露;专于土,则肉多。”
  李成的笔墨方式更多的具有着唐代王维、吴道子等大家的特点。谢稚柳曾言:“李成在水墨山水中从唐代吴道子、王维以来,从形式到风格上的一系列的发展。他运用墨的淡淡的情韵,在于体现山水的灵动自然的情态,从而强调自己所确立的前所未有的风貌。”[5]《晴峦萧寺图》与《读碑窠石图》传为李成的作品,虽有争议,但较接近李成的画风。与郭熙的《早春图》相比较,画面中山石的墨色更淡,《写山水诀》中曾记载道:“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徑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李成惜墨如金是也。”[6]
  《早春图》中郭熙即吸收了李成石如云动的山石笔墨特征的同时,又断然使用浓墨加强了山体的体感,使得飘渺的山石稳于画面中。郭熙将淡墨的渲染与浓墨的画面结构增强交互使用,尝试去打破李成“多巧少真意”的画面状态。
  参考文献:
  (三)郎绍军:《笔墨论稿》[J],摘自《文艺研究》,1999年第三期,第222-224页.
  (四)[宋]郭思:《林泉高致集》[M]·画诀,北京:中华书局,2010版,第103页.
  (五)[宋]夏文彦:《图绘宝鉴》[M]卷三,上海:世界书局,1937年版,第29页.
  (六)[宋]米芾:《画史》,摘自潘运告编《宋人画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40页.
  (七)谢稚柳:《李成考》[J],摘自《书画鉴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48页.
  (八)[元]黄公望:《写山水诀》,摘自《辍耕路》[M],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七.
  作者简介:张明阳(1997-),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其他文献
在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体系改革的推动下,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必须重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将其与学生自身特点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此,音乐教师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不断增强学
期刊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目标探测与识别、隐身与反隐身技术、雷达系统设计与评估、电磁兼容性分析等领域都需对具有复杂结构目标展开电磁建模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体面积分方程矩量法及任意复杂结构金属介质混合目标的电磁散射高效分析的方法。针对于金属介质混合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的分析,研究了基于CRWG基函数和CSWG基函数的体面积分方程法(VSIE)。首先系统阐述了表面积分方程(SIE)
摘要:群众文化的建设,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以及满足其精神文明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同时展现其文化价值。基于此,本文围绕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建设展开讨论,分析群众文化建设对于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结合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进行分析,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  前言  社会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中,肉、蛋、奶等动物性产品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当今很多工厂式养殖模式,既存在较严重的动物福利问题,也存在一系列健康、安全隐患。而传统畜牧伦理文化,不仅尊重家畜是一种有感知能力、情感能力的资源,而且特别注意遵循家畜的自然属性。这些内容对现代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关键词:传统畜牧业;畜牧伦理;动物伦理  在人类社会
期刊
无线通信发展至今,其发展速度呈指数上升,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前两代半导体的材料特性,限制了其在高温、高功率、高频率等应用方面发展空间,已经逼近了其材料性能的极限,已经无法满足无线通信系统的需求。氮化镓(Ga 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因其工作频率、电子迁移率和禁带宽度等特点,在高频大功率环境体现出独特优势,Ga N HEMT器
摘要:宋玉的《九辩》历来有代屈原立言的说法。本文从“代言说”的基础、代言与袭用的不同、屈宋作品精神品格的本质区别等角度进行驳议,得出《九辩》应为宋玉自伤之作的结论。  关键词:宋玉;《九辩》;屈原;代言  关于宋玉《九辩》的创作动机,历来多流行宋玉代屈原立言说。其肇端为王逸《楚辞章句》中言:“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后人多沿其说,如洪兴祖《楚辞补注》引五臣语:
期刊
摘要:《小二黑结婚》作为中国现代评书体小说的鼻祖,在中国小说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被以豫剧、歌剧等多种形式改编后,因为经典片段采用了地方戏曲的经典旋律,至今广为流传。因此,在本次建党一百周年时选择了《小二黑结婚》作为参演剧目,并且获得了大众的认可。  通过此次展演,对歌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本次剧目的组织排练,以及和其他制作人员的交流,不仅自身的舞台表演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而且自己对
期刊
摘要:民营戏剧团的前身是曾经由民众自发组建的诸如“戏班子”的组织,是民间传统戏剧文化和戏曲艺术的革新、进步“探路队”,也是在民间传播和传承曲艺文化的一支生力军。在历史发展和时代变革的过程中,民营戏剧团由于贴近基层民众,管理灵活,艺术形式接地气,而受到民众的喜爱,使其得到发展和生存。然而由于其散、小、乱的特点以及管理模式的不成熟,其发展与生存也在新时期遇到了一些问题。应重视民营戏剧团的社会价值、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