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in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7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0例,女172例。年龄18~77岁,平均48.1岁。其中肾结石27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80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20例。结石直径5~35 mm,平均15.7 mm。单发结石252例,多发结石127例。237例合并泌尿系感染,14例有菌血症。术前白细胞、红细胞分别为(7.32±2.96)×109/L、(4.59±0.71)×1012/L。所有患者均取健侧斜仰卧位,术中应用具有压力反馈控制功能的医用灌注吸引平台和可测压力的输尿管软镜吸引鞘,行可智能监测、控制肾盂内压的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输尿管软镜吸引鞘后端分别连接至灌注吸引平台的负压吸引装置和测压装置。灌注吸引平台设定肾盂内压控制值为-15~-5 mmHg(1mmHg=0.133kPa),设定腔内压警戒值和极限值,灌注流量为50~150 ml/min。采用200μm钬激光光纤碎石,同步吸引取石。记录术中肾盂内压、手术时间、清石率、手术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372例中330例一期顺利完成手术;7例因置入吸引鞘失败留置双J管2周后二期完成手术;1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改行输尿管硬镜吸引取石术;6例术中未发现结石,改行输尿管软镜检查;17例因输尿管狭窄改行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取石术。术中肾盂内压均控制在20 mmHg以内。337例完成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的患者,手术时间15~180 min,平均58.9 min;结石清除率为95.55%(322/337)。术后发热发生率为2.97%(10/337),菌血症发生率为1.19%(4/337),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为0.89%(3/337),因灌注液体外渗致腰痛的发生率为0.59%(2/337),无周围脏器损伤,无死亡病例。术后白细胞、红细胞分别为(7.55±2.95)×109/L、(4.12±0.62)×1012/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智能控压的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具有灌注吸引、压力反馈、智能控压、腔内压可视化的特点,是一种新型、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一期清石率高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前尿道狭窄术后重建尿道的细菌来源及应对措施。方法采集2014年7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前尿道狭窄患者术前中段尿、再造尿道材料、术前尿道腔、术后尿道外口及术后再造尿道腔样本,检测细菌分布,并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从分子水平证实细菌的来源。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0~68岁,平均35.6岁。行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21例,阴茎皮瓣尿道成形术23例,阴囊皮肤尿道成形术5例,阴茎皮瓣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收治的1例chRCC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男,11岁。因肉眼血尿1个月于2015年11月2日入院。查体:腹部未触及包块,左肾区稍压痛。超声检查:左肾下极富血供实性肿瘤,大小约6.1 cm×3.6 cm×5.1 cm,内有大量迂曲血管。增强CT检查:左肾中下极占位,4.5 cm×6.3 cm×4.9
目的系统评价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预防中抢先治疗和普遍预防两种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ino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以及维普数据库等,纳入比较抢先治疗和普遍预防两种方案降低肾移植受者术后CMV感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