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粗碎屑岩沉积学及其构造意义

来源 :地质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skyfre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盆地的填图和沉积学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东缘区域性走滑-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古近纪盆地内广泛发育厚层-巨厚层状的紫红色粗碎屑岩系.其沉积特征指示为一种近源快速堆积的泥石流和辫状河道沉积体,形成于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的典型陆内冲积扇环境.盆地充填序列、粗碎屑岩层序、动植物化石和盆地内岩浆岩40Ar-39Ar年代学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纪盆地内粗碎屑岩大约形成于38~29 Ma.该时期与青藏高原东缘北段(横断山地区)古近纪盆地的形成和南段(兰坪-思茅地区)大盆地的裂解时间基本一致,这很可能预示着青藏高原在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期间曾发生过整体的快速构造隆升.
其他文献
塔里木板块西南缘托云、奥依塔格晚侏罗世古地磁研究,获得了托云地区特征磁化方向:Ds=1.5°,Is=50.8°;古地磁极:λ=81.0°,ψ=247.0°,古纬度31.5°N.奥依塔格地区特征磁化
<正>为贯彻落实以核心素养为标志的新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讨地理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地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2018年3月10日至11日,由秘书处设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中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形成是阿拉善板块、祁连微板块及柴达木-东昆仑板块在加里东期间汇聚和碰撞的结果.祁连微板块和柴达木东昆仑板块之间的柴(达木)北缘
期刊
位于南苏鲁超高压带东海地区的ZK703钻孔具有558m的深度,钻过的岩石有典型的超高压榴辉岩和各种非基性岩石,其中包括石榴子石橄榄岩、片麻岩、片岩和石英岩。它们的原岩相当
扬子地台西缘康滇地轴南段的中元古代昆阳裂谷带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前寒武纪铁、铜多金属成矿带。裂谷中段之西侧的中元古代武禄古盆地是一个受环形断裂系统控制的椭圆形盆地
侵位于早期花岗岩基中的冈底斯中新世酸性斑岩主要受SN走向的裂谷带和正断层控制。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间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斑岩高SiO_2、Al_2O_3
本文分析了中国东部65件地幔岩包体及其寄主岩石中的金含量,并有重要发现。除金含量异常的样品外,玄武岩及其中地幔岩包体的金含量分别在0.2×10~(-6)~5.3×10~(-9)和1.0×10
对安徽省冬瓜山层控夕卡岩型铜(金)矿床的夕卡岩及矿石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层控夕卡岩体及其相关的铜(金)矿体的形成过程中,高场强元素Zr,Hf,Th和Nb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