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要求的微观演绎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更好搞好教学,需要研究课程标准和高考試题,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和高考试题,认识到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圭臬,是教学的准绳,教师要潜心领悟、认真践行。
  关键词:高考试题;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引领教学
  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以新标准适应和引领时代变化。此次课标修订的一大亮点是各学科都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教育部颁布课程标准是为了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是为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它体现着国家意志,从考试评价角度来说,它是高考试题命制所尊奉的圭臬。下面我们就选取高考典型题,体会课程标准的宏观要求是如何通过一道微观试题贯彻落实的。
  例:2019全国Ⅲ卷39题(情境材料略)
  本题涉及的学科任务是解释与论证,既包括对文化现象(弘扬民族精神精神)的解释,又包括对结论(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进行论证。本题涉及的情境属于文化领域中的典型情景、热点现象——民族精神,材料又是时政热点——脱贫攻坚,情境在时空上纵横交错,内涵丰富复杂。设问涉及文化生活的基本理论,能很好的考查考生能否对社会现象做出有说服力的、逻辑严密的解释,可以准确判断考生能否对事物本质进行合理阐释的素养发展水平。情境材料及问题涉及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等文化基本理论,从学生的答题情况,还能很好衡量政治认同素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本题的国标答案是: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焦裕禄精神,能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民心,激励斗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脱贫。
  整个答案由两部分构成一个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其结构思维过程具体如下:
  前半部分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它的结构及逻辑思维是:
  大前提:(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精神动力);
  小前提:焦裕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结论:焦裕禄精神也会有这样的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力量)
  在这个推理过程中:
  大前提的作用是:阐释文化的一般,即民族精神是什么、怎么样;其作用是实现了答题知识范围(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的界定,并开门见山,亮明观点,使主旨鲜明。
  小前提的作用是:把要论述的文化的特殊——焦裕禄精神,归结为文化的一般——民族精神。这样就实现了“切题”与“过渡”;这样就把教材中没有学过的特殊的文化现象“焦裕禄精神”,转化为教材中文化的一般知识“民族精神”,把“特殊”变“一般”;将“陌生”变“熟知”。
  结论的作用是:对“陌生事物与现象”定性。具体来说,就是确定焦裕禄精神就是教材上民族精神的知识范畴。它既是这个演绎推理过程的结论,但又是整个答案后半部分的起点,在整个答案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后半部分就顺承着这个结论,具体从三个层次展开论据,进行论证,分析阐释了焦裕禄精神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所提供的3方面精神力量。
  从整个答案来看,答案前半部分通过三段论演绎推理的运用使整个答案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简洁、逻辑严谨、说理透彻。答案后半部分,结合背景材料展开说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的过程,又要求考生对背景材料进行分析、整合,完整、准确提取能说明焦裕禄精神对脱贫攻坚作用的各个角度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用凝练的语言,以高度归纳、概括的方式,完成对这一问题的阐释。整个答案能较好地体现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后所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科素养,这体现了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一份好的试卷,应具有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领教学3大功能。一份好试卷是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出来的好题组成的,我们分析的这个典型题,从整个试题来看凸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政治认同;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表达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积极态度的科学精神,凸显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突出了对获取解读信息,加工整合信息,筛选迁移知识,运用演绎推理阐释论证问题等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有较好的区分作用,能很好考查出学生经过阶段性学习所具备的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充分演绎了课程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很好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很好地实现了服务选才、引领教学的作用。
  通过这样一个高考典型题的分析,使我们更深刻领悟到新课程标准是我们广大教师教学的依据与准则,是高考命题的圭臬,我们应把它领悟透、践行好。
  参考文献
  [1]韩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细化思想政治的学科育人目标》[C]新华网教育部2018年1月16日会议讲话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
  [3]朱明光《高中政治课表修订继承超越变革》[C]2018.8
  [4]陈友芳《中国考试》[J]2018年第7期
  作者简介:张树羽、男、中学高级教师、1970年10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学士学位,现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研究方向主要是高考命题趋势与特点;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教学层面分析直播网课的利弊,探索改进思路。为以后互联网时代网络课程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高中英语;厦门;网课  2020年初为了保障师生安全,各教育部门多次延期开学,多省也明确表示,开学延期。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教育部印发《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生的课堂教育也从线下转到了线上,教师们纷纷变身男女主播,各种直播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中学英语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教学师资力量等不均问题,提出促进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相融合,通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加强教学师资团队的建设等优化措施。推动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进程,为中学英语教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英语;“互联网+”;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每个行业带来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充分结合“互联网+”的特点,让学校的教育适
期刊
摘 要:针对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理念,从教学理念的作用、存在问题与解决建议三个方面分别论述,明确这种教学观念在学生化学知识理解、创新思维形成等方面的重要性,以期能够促进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绿色化学理念;生态环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化学教学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价值,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在原有化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中学阶段的化学学科
期刊
摘 要:校本课程是在总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又针对自己的学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不同的想法和制度。数学学科作为高中学科中比较注重逻辑性、实践性的一门重要学科,应积极响应教育部的要求,适应新课标课程教育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引言:国家教育规定虽然涵盖了绝大多数的可能性,但是很难面面俱到,满足所有学校的发展需要。所以在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要求学校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科学领域衍生出了一门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出现,冲破了传统的思维禁锢,为计算机科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研究方向。而如今在人工智能的视域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學校要结合人工智能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地灵活转变。基于此,本文以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为背景,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提出了人工智能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学
期刊
摘 要:物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对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而校本作业是针对于学生的实际和个人发展情况而进行设计的作业,基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从高中物理实际教学中作业的现状着手,阐述高中物理校本作业设置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校本作业;有效设置;教学研究  作业作为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期刊
摘 要: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犹如画龙点睛一样,不仅可以利用好奇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以直观的实验现象,带来视觉的冲击,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随着知识的综合创新,多学科融合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单一的学科知识已经难以解决问题,这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多学科融合的STEM教育,迎合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肩负起培养综合创新人才的任务,也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奠定了基础。
期刊
摘 要:高三地理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复习总结,是高考的复习冲刺阶段,其涉及的知识内容十分广泛,因此教师要在复习教学阶段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地理知识。思维导图模式在地理复习中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教学效果,有效性提高高三地理复习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地理;高考复习;思维导图;教学效率  高三地理复习阶段在高考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查缺补漏的重要环节,但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到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将高中教育改革推上了行程。由于高中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期,所以让其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想培养高中生的体育能力仅仅依靠体育课程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培养过程,来加深高中生对体育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运动技能与体能水平,从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笔者总结了自身的教学经验,就
期刊
摘 要:当前,高考的制度有其自己的一些历史和实践优势,因其权威和公平而为社会所认可,但它们也反应出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于2014年9月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1977年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制度。经过三年在上海和浙江两地的实施,新高考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新制度也面临新的挑战,需要系统的分析总结。本文结合新高考政策,对我国新高考政策的价值困境与政策建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