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即从制度着手,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环境会计制度;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环保认识,对企业的非环保方式施加压力;加快环境会计和相关法律专业人才培养;加强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的监督指导。最后,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原则和目标等方面提出了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163-02
一、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措施
(一)健全法律法规
在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我们应该向美国学习,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来确立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在原有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最好能制定专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强制性规范企业的行为,使企业不得不担负起环境的责任,进行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披露。因为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对于不披露的企业可以进行一定数额的罚款。
(二)从制度着手,制定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
为了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制定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和环境会计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企业在环境会计的披露上可以做到有章可循,对企业可以形成一定的约束作用。“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应当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予以确认,扩充财务报表体系,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三)加强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的监督指导
与日本相比我国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强。要协调各行政部门,成立专门的组织检测企业环境保护实施状况,对违反环保规定的企业加强处罚,促使企业关注环境因素收益成本的核算,增强环境会计信息核算和披露的主动性。特别是在新的生产项目分析期,必须要求企业将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效益和损失)价值纳入整个项目的经济评价之中,同时把不同时间段的费用和效益折算成同一时间段的费用和效益,提供环境财务分析报告。
引导企业自愿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成为趋势。一般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才愿意披露更多的环境会计信息,这也表明大公司倾向采取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方式与投资者进行沟通,可以用这种方法让企业塑造较好的“环保形象”并增加“环境商誉”。
(四)加快环境会计和相关法律专业人才培养
由于环境会计本身涉及到许多学科和领域,因此要求相关的环境会计人员也应该具有更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既要有会计学专业的知识,又要有地理环境科学方面的知识。所以,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企业出发,增强企业现有会计人员在环境会计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在大学里开设环境会计课程,或者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专门的环境会计方面的人才;另外,企业会计部门也可以聘用相关的环境方面的人才作为顾问,引导企业进行环境会计核算并进行相关的信息披露。
(五)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环保认识,对企业非环保方式施加压力
“在一切为GDP服务的经济环境下,在一个环境污染不受惩罚的法律环境下,没有企业只是出于道德上的自律去主动采取环境保护的措施”。目前,从国家到个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引导公众重视企业环境问题,造就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框架
在如何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问题上,各国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我国也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构建属于我国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一)明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
从目前来看,我国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重度污染的企业,如钢铁、造纸、化工、冶金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些重度污染型的企业,而应该是所有的企业,因为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企业的生产活动离不开大气、水等资源。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不可能做到让所有的企业进行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披露,所以应先在重度、轻度污染型企业中开始,从而进一步推广到所有企业。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设计
政府管理机构、投资者、债权人,还是公众等环境利益关系人都非常关心企业和环境的关系,要求企业必须就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反过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今后的发展的影响做妥善的报告,尤其是不利影响。如果这个风险不可分散,投资者将对该信息风险要求更高的回报。由此可见,披露较少的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会增加交易成本,增加其资本成本。实证证明,企业的运转和环境的影响有着休戚相关的联系,企业对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环境的污染需要企业去治理,这一系列问题又将涉及到企业的财务进入和支出,进而对企业做年终盈利亏损总结产生影响。因此,这一系列利益人需要正确且全面的环境信息,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就要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环境活动对财务状况影响方面的信息;二、企业环境活动的无形价值影响信息(社会影响、品牌价值影响等);三、企业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应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并从信息披露的财务影响和环境绩效两方面做分析。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对于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披露主要有两种构想,一种是在现有的环境会计报告中进行披露,另一种是把环境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独立的报告形式。
1.在现有的环境会计报告中披露。又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不单独设置环境会计科目的,只是把环境会计信息与现有的会计科目结合进行核算和披露,如企业购入了一个环保方面的设备,并不进行单独的账务处理,而是与其它固定资产一样记入固定资产科目,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为了方便而采取这种方法,但是我们看到这种方面有很多弊端,会引起企业成本的增加,从而降低企业的利润,所以从现在的发展趋势上来看是不科学的。二、单独设置相关项目,比如在财务报表中增加环境治理费、排污费等。三、在报表的附注中进行披露,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资料进行披露。 2.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的一部分,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单独进行披露。为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为了更有效地监督企业、保护环境,这种形式更加科学合理,所以应该制定不同于财务报告的、独立的报告模式来进行披露。目前日本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值得我国借鉴,这也应该成为今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
(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1.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筹考虑原则
虽然说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但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我们的环境保护问题 ,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顾及环境效益。将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样才是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科学之路。
2.强制自愿相结合原则
在日本等一些国家,许多大企业愿意自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想通过这种方式减少自己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且采取措施积极进行环境治理。强制披露不是强制各个方面都做披露,这样使得信息披露的主体范围依然较窄,这种做法不利于对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进行评价。针对我国的国情,在推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应该把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结合起来。通过强制披露方式的过渡最后达到企业自愿披露。
3.多种计量方式并用的原则
由于环境会计信息的特殊性,不能按照传统会计那样进行定量的方式披露,虽然我们鼓励企业进行定量的披露,但是鉴于环境信息的特点,建议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另外,也要把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我国目前非货币计量的信息较多,应引导企业多进行货币的计量,从而有利于准确计量环境支出、收入及效益。可以用货币形式披露的环境信息有环保方面的投资、环保涉及的补贴和相关的税收减免以及排污费、绿化费等,其它不太容易用货币形式计量的,如ISO 等环境相关的认证(如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HSE 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GBPT28001 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和相关的环境政策,就可以以非货币形式对这些信息进行披露。
(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会计的基本目标都是对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环境会计作为会计领域的一个新兴的分支,也同样适用这一基本目标,即环境会计息披露的基目标是对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从而有利于信息决策者制定出正确合理的策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种效益最大化。另外,对环境会计进行信息披露,从社会资源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我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我国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有利于企业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也为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杨秀玉.环境保护要求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2010,4:28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163-02
一、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措施
(一)健全法律法规
在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我们应该向美国学习,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来确立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在原有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最好能制定专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强制性规范企业的行为,使企业不得不担负起环境的责任,进行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披露。因为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对于不披露的企业可以进行一定数额的罚款。
(二)从制度着手,制定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
为了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制定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和环境会计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企业在环境会计的披露上可以做到有章可循,对企业可以形成一定的约束作用。“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应当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予以确认,扩充财务报表体系,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三)加强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的监督指导
与日本相比我国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强。要协调各行政部门,成立专门的组织检测企业环境保护实施状况,对违反环保规定的企业加强处罚,促使企业关注环境因素收益成本的核算,增强环境会计信息核算和披露的主动性。特别是在新的生产项目分析期,必须要求企业将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效益和损失)价值纳入整个项目的经济评价之中,同时把不同时间段的费用和效益折算成同一时间段的费用和效益,提供环境财务分析报告。
引导企业自愿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成为趋势。一般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才愿意披露更多的环境会计信息,这也表明大公司倾向采取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方式与投资者进行沟通,可以用这种方法让企业塑造较好的“环保形象”并增加“环境商誉”。
(四)加快环境会计和相关法律专业人才培养
由于环境会计本身涉及到许多学科和领域,因此要求相关的环境会计人员也应该具有更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既要有会计学专业的知识,又要有地理环境科学方面的知识。所以,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企业出发,增强企业现有会计人员在环境会计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在大学里开设环境会计课程,或者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专门的环境会计方面的人才;另外,企业会计部门也可以聘用相关的环境方面的人才作为顾问,引导企业进行环境会计核算并进行相关的信息披露。
(五)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环保认识,对企业非环保方式施加压力
“在一切为GDP服务的经济环境下,在一个环境污染不受惩罚的法律环境下,没有企业只是出于道德上的自律去主动采取环境保护的措施”。目前,从国家到个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引导公众重视企业环境问题,造就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框架
在如何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问题上,各国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我国也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构建属于我国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一)明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
从目前来看,我国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重度污染的企业,如钢铁、造纸、化工、冶金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些重度污染型的企业,而应该是所有的企业,因为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企业的生产活动离不开大气、水等资源。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不可能做到让所有的企业进行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披露,所以应先在重度、轻度污染型企业中开始,从而进一步推广到所有企业。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设计
政府管理机构、投资者、债权人,还是公众等环境利益关系人都非常关心企业和环境的关系,要求企业必须就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反过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今后的发展的影响做妥善的报告,尤其是不利影响。如果这个风险不可分散,投资者将对该信息风险要求更高的回报。由此可见,披露较少的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会增加交易成本,增加其资本成本。实证证明,企业的运转和环境的影响有着休戚相关的联系,企业对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环境的污染需要企业去治理,这一系列问题又将涉及到企业的财务进入和支出,进而对企业做年终盈利亏损总结产生影响。因此,这一系列利益人需要正确且全面的环境信息,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就要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环境活动对财务状况影响方面的信息;二、企业环境活动的无形价值影响信息(社会影响、品牌价值影响等);三、企业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应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并从信息披露的财务影响和环境绩效两方面做分析。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对于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披露主要有两种构想,一种是在现有的环境会计报告中进行披露,另一种是把环境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独立的报告形式。
1.在现有的环境会计报告中披露。又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不单独设置环境会计科目的,只是把环境会计信息与现有的会计科目结合进行核算和披露,如企业购入了一个环保方面的设备,并不进行单独的账务处理,而是与其它固定资产一样记入固定资产科目,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为了方便而采取这种方法,但是我们看到这种方面有很多弊端,会引起企业成本的增加,从而降低企业的利润,所以从现在的发展趋势上来看是不科学的。二、单独设置相关项目,比如在财务报表中增加环境治理费、排污费等。三、在报表的附注中进行披露,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资料进行披露。 2.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的一部分,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单独进行披露。为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为了更有效地监督企业、保护环境,这种形式更加科学合理,所以应该制定不同于财务报告的、独立的报告模式来进行披露。目前日本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值得我国借鉴,这也应该成为今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
(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1.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筹考虑原则
虽然说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但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我们的环境保护问题 ,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顾及环境效益。将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样才是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科学之路。
2.强制自愿相结合原则
在日本等一些国家,许多大企业愿意自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想通过这种方式减少自己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且采取措施积极进行环境治理。强制披露不是强制各个方面都做披露,这样使得信息披露的主体范围依然较窄,这种做法不利于对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进行评价。针对我国的国情,在推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应该把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结合起来。通过强制披露方式的过渡最后达到企业自愿披露。
3.多种计量方式并用的原则
由于环境会计信息的特殊性,不能按照传统会计那样进行定量的方式披露,虽然我们鼓励企业进行定量的披露,但是鉴于环境信息的特点,建议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另外,也要把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我国目前非货币计量的信息较多,应引导企业多进行货币的计量,从而有利于准确计量环境支出、收入及效益。可以用货币形式披露的环境信息有环保方面的投资、环保涉及的补贴和相关的税收减免以及排污费、绿化费等,其它不太容易用货币形式计量的,如ISO 等环境相关的认证(如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HSE 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GBPT28001 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和相关的环境政策,就可以以非货币形式对这些信息进行披露。
(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会计的基本目标都是对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环境会计作为会计领域的一个新兴的分支,也同样适用这一基本目标,即环境会计息披露的基目标是对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从而有利于信息决策者制定出正确合理的策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种效益最大化。另外,对环境会计进行信息披露,从社会资源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我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我国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有利于企业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也为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杨秀玉.环境保护要求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20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