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青海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kai5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掌握青海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和防治措施落实效果,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6个监测县,每个县根据历史资料将病区村分成轻、中、重3个类型,每个类型抽取1个病区村作为监测村。在已改水病区村采集出厂水1份和末梢水3份,在未改水病区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采集1份水样,水氟测定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监测村全部8~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对监测村全部16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选择其中2个村,对有临床氟骨症症状的成人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每个监测村采集儿童尿样30份、成人尿样20份,采用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2006)检测尿氟。结果 6个县18个病区村中,14个村已落实改水项目,改水率为77.78%(14/18),其中5个改水工程供水正常、9个间歇供水;共检测水样75份,水氟均值为0.48 mg/L。8~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1.95%(285/892);16岁以上人群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36.55%(1570/4295),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25.64%(20/78)。共检测儿童尿样571份,尿氟几何均数为1.04 mg/L;共检测成人尿样370份,尿氟几何均数为1.52 mg/L。结论 青海省饮水型氟中毒流行仍然较为严重,改水防氟措施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其他文献
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是鼠疫临床中最严重的两种病型,如不及时治疗易并发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而造成死亡。作者对青海省发生的1例腺鼠疫继发败血型鼠疫和1例原发性肺鼠疫死亡病例肺部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一般临床资料1.1 病例1:患者,男,28岁,藏族,牧民。2001年5月17日因徒手剥取自毙狐狸皮(尾髓中分离到鼠疫菌)后,20日出现发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试行),广西昭平县开展了居民食用碘盐监测,为保证居民食用合格碘盐,确保“十二五”时期消除碘缺乏病,对昭平县2006 - 2010年碘盐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2006 - 2010年碘盐监测资料来源于昭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键词:碘缺乏病;碘盐;结果评价
为了解宁夏红寺堡区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高危人群感染率及其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采取更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作者于2007 - 2010年对宁夏红寺堡区布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以与牲畜和畜产品有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为调查对象,包括兽医、屠宰、销售、肉类加工及饲养、放牧等人员。关键词:布鲁杆菌;职业群体;血清学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T-2毒素对大鼠关节软骨的损害程度,探讨低剂量T-2毒素与大鼠关节软骨损伤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120只,体质量50~70 g。按体质量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T-2毒素0(对照)、100、200、300 μg/kg组,每组30只。对照组食用常规颗粒料,T-2毒素组食用经T-2毒素(剂量分别为100、200、300 μg/kg)染毒的颗粒料。喂养6个月后处死大鼠,取双侧膝关节
目的 了解我国沿海地区食用碘盐防治碘缺乏病是否导致居民碘摄入过量.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我国11个沿海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中,沿着海岸线从北往南选择辽宁省、上海市、浙江省及福建省4个省(市)进行调查.除上海市调查其所有辖区外,其他的3个省都分城市和农村两个层次,分别调查了5个沿海城市、5个沿海农村,以及3个内陆农村(作为对照点)的外环境水碘、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居民人均盐日摄入量以及不同人
目的 探讨新银盐法测定饮用水中砷的可行性,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不同反应温度、酸度、锌粒的规格和加入质量、乙酸铅棉花填充质量和松紧度等条件下,测定饮用水中砷,观察上述处理因素对水砷测定结果的影响。水砷测定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6)中新银盐法进行。结果 反应温度在10 ~ 30℃时,样品回收率为75.3% ~ 93.6%(F=9.21,P< 0.01),最佳反应温
目的 评估黑龙江省医学类统计源期刊2005 - 2009年学术影响力。方法 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6 - 2010年,核心版)期刊评价数据作为统计源,对黑龙江省医学类期刊的来源文献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海外论文比、基金论文比7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价模型计算各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评估值(I)、相对评估值(Ir)、增长率。结果 2005 -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