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工作的做法之我见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c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关键词】高三语文  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178
   语文教学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新人教五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 最重要的是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 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批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 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 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 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总之,在高三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作为小学课改的基础课程,更应该引起学生以及教师的重视。新课改中指出:“走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在新理念提出的情况下,教师就应该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作出调整,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
我国一九五四年《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这就奠定了我国司法原则的基础,此后,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渐健全,在由法制国家向法治国家进程的
本文结合水厂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对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介绍石家庄地表水厂PLC自控系统的改造构成和实现的功能.
本文根据高层建筑结构在结构选型、抗侧刚度等的设计特点,提出了以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为主导目标的概念设计,及概念设计需遵循的原则和建议.
鄯善县吐峪沟麻扎村是一个历史积淀深厚,同时也是当地居民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村落。本文主要通过田野调查法,以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角对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民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中融入“中国梦”,对其实现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先对高校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中国梦”对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铁路技术的日新月异,铁路营业线的施工作业越来越频繁,为了确保中间站施工安全,本文认真分析了中间站施工作业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好人员培训等解决
根据设备配件的制作的工作实践,对车床尾座主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加工阶段的划分,定位基准的选择,工序的安排顺序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与分析.
徽州民居的木雕刻蕴涵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体现了民间工匠精湛的手工艺术。本文对徽州木雕刻的历史成因、美学特征以及雕刻工艺等方面进行考证分析,旨在探索徽州民居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