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薯形突变体T-DNA插入侧翼序列分析

来源 :中国马铃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0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鄂马铃薯3号’为材料,通过试管薯快速转基因技术获得一个编号为pCL2b一2薯形突变系,本研究通过表型鉴定、侧翼序列扩增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目的是分析该突变株表型变化控制机制。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试-薯和温室收获块茎长宽比在P〈0.05水平均显著大于野生型受体薯,其中试管薯长宽比为1.78,野生型试管薯长宽比为1.33;温室收获块茎长宽比为1.50,野生型块茎为1.29;利用hiTAIL-PCR技术对T—DNA插入位点两侧的侧翼序列分析表明,T—DNA插入编码异戊烯基转移酶(I胛)基因内部
其他文献
马铃薯在西藏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其产量和品质受病害影响严重。为了在拉萨市生产上推广抗性好的品种,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品种(系)(‘鄂薯3号’、‘鄂薯4号’、‘鄂薯5号’、‘鄂
以3个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在块茎增长期进行分期取样,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形成状况进行比较,以摸清不同品种的块茎形成特性,为特定品种配套适宜栽培技术的实施提供参考。结
ACC-1-1和ACC-1-2再生株系由来自马铃薯二倍体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品系AC142-01(2n=2x=24)和二倍体野生种S. chacoense的一个无性系C9701(2n=2x=24)经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经鉴定
为选育出适合恩施州及武陵山区多样性生态环境和栽培方式的马铃薯优良品种,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采用了目前在恩施州较适宜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与从国际马铃薯中心、中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财务软件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目前财务软件已实现由单一软件形式和功能向具备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及挖掘的多功能、自动化
西方先于国内开始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比较研究.这些研究既比较二人品质和风格上的异同,又比较其领导中国建设的不同思路和作法.国外学者的有些观点我们不能接受,但比较研究所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