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主体选择看十七年文学的公式化和概念化成因

来源 :文史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上讲,主体的创造意识是在对客体存在的改造式适应中体现的,客体对主体的制约同样也是以尊重主体意识的独立性为前提的.而当代文学史上前十七年的文学创作,往往人为地将主客体双向之间的适应互动的选择重构关系释解为主体对客体(群体)的单向依附关系.这使源于复杂体验与认识的艺术个性构成的多重视界往往被群体的逻辑思维所取代,它所形成的两极对立的审美模式和传统的道德价值判断标准,共同成为导致创作公式化和概念化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和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206例 RA 患者、68例其他自身
对液化场地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试验的参数识别研究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参数识别研究的方法,总结了国内外进行的参数识别研究的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以达到指导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以及血铅水平与儿童发生贫血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贫血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连续收集85例诊断为贫血的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时从门诊随机抽取9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
从节约资源和能源,与环境相容共生并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足所导致的资源、能源的严重耗损及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论述了混凝土中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