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29
体温是人体生命体征之一,因而,对体温的监测显得尤其重要,护理文书规定,凡住院患者每日至少检测体温2次,重症患者每隔2~4小时监测1次,因此,监测体温是护士最基本最频繁操作之一。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测体温时需携带一盘子,内置消毒液容器、清洁的干容器,容器内分别放浸有消毒液的纱布、干纱布及秒表、笔、记录本。操作时要端着盘子,或者推着治疗车,集体测体温时,把盘子放在床头上,或放在治疗车上面。收体温表时,护士既要拿记录本、笔,又要取、看体温表,还要手摸脉搏,还要看表计数,极为不便。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护士往往嫌麻烦,往往不遵守规范,简化程序。测试体温时,有的护士将体温表放置在口袋中,有的放置在盒子中,还有的放入篮子中,一不小心体温表还会从口袋内滑出,或者手中的体温盒被撞落在地,摔坏体温计,造成汞污染。而此盒的应用,避免了上述问题,既方便了临床工作,又符合操作规范,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护士乐意接受。现报告如下。
制作材料
16cm×8cm×12cm(长×宽×高)的带盖塑料盒1个,一侧底部外面有可控制开关的小孔,盒体两端分别连有1个4cm×8cm×6cm的无盖小盒,两端上部留有挂钩。16cm×8cm同质上下内架板2块。内架板上均匀排列有50个等边三角形小孔,上内架板的孔边长为1cm,下内架板的孔边长为0.8cm,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上支架板为0.5cm,下支架板为0.7cm。可调节长短的透明塑料背袋1条。底座为24cm×9cm同质塑料板1块,在一侧的底部边沿(即比盒体宽出的1cm处),置有可控制的活动夹板,与盒体同侧面大小一致。夹板上沿外面设有可控制的小活动板条。
制作方法
在上下内支架板的各孔中,分别镶嵌入盛放体温计的外壳长部分端,开口端镶嵌在上支架,底端嵌入下支架。使开口端与支架成平面。上支架各孔与架之间的缝隙要密闭,必要时用黏堵材料黏堵。然后,把整好的支架嵌入塑料盒,使上支架的平面低于塑料盒上沿约2.5cm。最后,用黏合剂将上支架四周与塑料盒四壁黏堵密闭。还可将小孔之间的塑料板上按一定的规律刻上床号,涂上颜色,以醒目。最后把底座和盒底黏合一体即成体温测试盒。再把背带挂在盒两侧的挂钩上即可。
使用方法
集体测试体温时,打开盒盖,将其放置一边,将体温计分别放入各孔中,干纱布、浸有消毒液的纱布,可分别放置在盒子两侧边的小盒内。手表可挂在底座夹板上沿的小板条上,也可戴在手上。记录本可放在底座的夹板上。用时夹板打开,不用时合上夹板即和盒体成一体。被带斜跨在肩部,也可挂在颈部,其长度可自行调节,舒适方便即可。发送体温表时,所发出体温表的床号,可与盒上标记的序号相对应,以免漏收丢失体温表。测体温时,如腋窝有汗,可用干纱布擦拭。回收体温表时,用消毒纱布擦拭甩表后将体温表插入盒子的孔内,收齐后,再向盒内倒入消毒液,盖上盖子。消毒完毕,把盒子侧面底部的放水孔打开,放掉消毒液。再用蒸馏水或者清水同法冲洗残余消毒液。晾干后,加盖保存备用。
优 点
计数快捷,利于交接:临床中盛放体温表通常用盒子横式放置,交接班时或者是测试体温前,要一一检查计数,劳神费时;而在此盒内有规律的放置一目了然,省工省时。
提高效率:尤其是科内患者较多时。使用安全方便,简洁舒适。在测试体温时,不用端盘子或推车子,把体温盒挂在颈部或斜挂在肩部即可,这样可腾出双手,做计录,数脉搏。还可避免体温表滑落和碰落的危险。如果遇到需要解决的其他护理问题,可立即进行处理,不误时机,既能提高患者满意率,还可避免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消毒安全、彻底、便捷:节省消毒液(1个体温表仅用3ml消毒液)。省时省力,节约时间,利于护士自觉遵守操作规范,以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体温是人体生命体征之一,因而,对体温的监测显得尤其重要,护理文书规定,凡住院患者每日至少检测体温2次,重症患者每隔2~4小时监测1次,因此,监测体温是护士最基本最频繁操作之一。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测体温时需携带一盘子,内置消毒液容器、清洁的干容器,容器内分别放浸有消毒液的纱布、干纱布及秒表、笔、记录本。操作时要端着盘子,或者推着治疗车,集体测体温时,把盘子放在床头上,或放在治疗车上面。收体温表时,护士既要拿记录本、笔,又要取、看体温表,还要手摸脉搏,还要看表计数,极为不便。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护士往往嫌麻烦,往往不遵守规范,简化程序。测试体温时,有的护士将体温表放置在口袋中,有的放置在盒子中,还有的放入篮子中,一不小心体温表还会从口袋内滑出,或者手中的体温盒被撞落在地,摔坏体温计,造成汞污染。而此盒的应用,避免了上述问题,既方便了临床工作,又符合操作规范,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护士乐意接受。现报告如下。
制作材料
16cm×8cm×12cm(长×宽×高)的带盖塑料盒1个,一侧底部外面有可控制开关的小孔,盒体两端分别连有1个4cm×8cm×6cm的无盖小盒,两端上部留有挂钩。16cm×8cm同质上下内架板2块。内架板上均匀排列有50个等边三角形小孔,上内架板的孔边长为1cm,下内架板的孔边长为0.8cm,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上支架板为0.5cm,下支架板为0.7cm。可调节长短的透明塑料背袋1条。底座为24cm×9cm同质塑料板1块,在一侧的底部边沿(即比盒体宽出的1cm处),置有可控制的活动夹板,与盒体同侧面大小一致。夹板上沿外面设有可控制的小活动板条。
制作方法
在上下内支架板的各孔中,分别镶嵌入盛放体温计的外壳长部分端,开口端镶嵌在上支架,底端嵌入下支架。使开口端与支架成平面。上支架各孔与架之间的缝隙要密闭,必要时用黏堵材料黏堵。然后,把整好的支架嵌入塑料盒,使上支架的平面低于塑料盒上沿约2.5cm。最后,用黏合剂将上支架四周与塑料盒四壁黏堵密闭。还可将小孔之间的塑料板上按一定的规律刻上床号,涂上颜色,以醒目。最后把底座和盒底黏合一体即成体温测试盒。再把背带挂在盒两侧的挂钩上即可。
使用方法
集体测试体温时,打开盒盖,将其放置一边,将体温计分别放入各孔中,干纱布、浸有消毒液的纱布,可分别放置在盒子两侧边的小盒内。手表可挂在底座夹板上沿的小板条上,也可戴在手上。记录本可放在底座的夹板上。用时夹板打开,不用时合上夹板即和盒体成一体。被带斜跨在肩部,也可挂在颈部,其长度可自行调节,舒适方便即可。发送体温表时,所发出体温表的床号,可与盒上标记的序号相对应,以免漏收丢失体温表。测体温时,如腋窝有汗,可用干纱布擦拭。回收体温表时,用消毒纱布擦拭甩表后将体温表插入盒子的孔内,收齐后,再向盒内倒入消毒液,盖上盖子。消毒完毕,把盒子侧面底部的放水孔打开,放掉消毒液。再用蒸馏水或者清水同法冲洗残余消毒液。晾干后,加盖保存备用。
优 点
计数快捷,利于交接:临床中盛放体温表通常用盒子横式放置,交接班时或者是测试体温前,要一一检查计数,劳神费时;而在此盒内有规律的放置一目了然,省工省时。
提高效率:尤其是科内患者较多时。使用安全方便,简洁舒适。在测试体温时,不用端盘子或推车子,把体温盒挂在颈部或斜挂在肩部即可,这样可腾出双手,做计录,数脉搏。还可避免体温表滑落和碰落的危险。如果遇到需要解决的其他护理问题,可立即进行处理,不误时机,既能提高患者满意率,还可避免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消毒安全、彻底、便捷:节省消毒液(1个体温表仅用3ml消毒液)。省时省力,节约时间,利于护士自觉遵守操作规范,以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