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学风建设中辅导员的作用,定义了学风建设中的信息沟通概念,就辅导员如何在学风建设中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进行探讨。
学风建设辅导员信息沟通校园文化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在学风建设担当着倡导者、监督者和沟通者等角色。其中沟通者身份的自由发挥空间大,内容和形式变化快,本文就如何借鉴信息沟通理论做好学风建设中的信息沟通进行研究探索。
一、信息沟通理论对学风建设中辅导员工作的启发
信息及其沟通贯穿于组织的整个运行过程和各个层级,其作用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高校作为一个组织,沟通可以协调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目标,信息畅通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1.学风建设中的信息沟通概念
信息沟通是双方的行为,一方传递,另一方接收;同时信息沟通也是信息传递和理解的过程,如果对方没有收到信息,或信息违背对方感知和理解,那么信息沟通就是不成功的。完美的沟通应该是经过传递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传播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的。
学风建设中的信息沟通主要是指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学习表现与效果等信息的交流过程。
2.学风建设中信息沟通的必要性
参与学风建设的各方所掌握的信息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必须通过信息沟通增加信息流通和交换,保持信息对称和平衡,以明确责任、减少误解、消除矛盾,保障校园和谐,推进学风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3.学风建设中信息沟通过程及组成要素
信息沟通过程是一个信息的发送者通过选定的渠道把信息传递给接收者。信息沟通过程共涉及八个要素:发送者(信源)、信息、编码、信道(媒介)、译码、接收者(信宿)、噪声和反馈。
在学风建设中的信息沟通过程,发送者和接收者主要包括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信息基本上有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学习表现与效果等组成,编码和译码指信息表达形式和理解方法,而噪声则可以理解为所有降低信息沟通效果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4.学风建设中信息沟通的优化管理
只有当发送者和接收者对符号的含义都有相同或近似的理解时,才可能出现正确的沟通。由于发送者翻译和传递能力的差异,以及接收者接收和理解水平的不同以及其他噪声的干扰,信息的内容和含义往往被曲解。为保障正确的沟通,需要对信息沟通过程的八个要素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科学的管理。
二、学风建设中辅导员信息沟通机制建设
在学风建设中,辅导员应该注重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对沟通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
1.加强辅导员的自我修养
在学风建设中,辅导员是信息沟通过程的关键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进行沟通,辅导员需要学习沟通的理论,掌握沟通的技巧,分析沟通对象的特点,处理好沟通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等。
2.丰富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途径
在进行沟通时使用多种沟通途径可以对传达的信息起到相互补充或强调的作用。根据对象的规模可以采用整体沟通(如主题班会)、团体沟通(如兴趣小组)和个别沟通(如单独谈心);根据沟通的媒介可以使用现实沟通、电话沟通、网络沟通(如工作博客、社交网站、实时通讯软件)和文字沟通(如书信、电子邮件、短信)。
3.建立健全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家长间的信息沟通
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影响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辅导员通常只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家长对学生的认识甚至还停留在大学之前的水平,这就造成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辅导员与家长之间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建立健全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和家长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使辅导员与他们进行充分交流,全面掌握学生动态,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
4.优化沟通环境,减少“噪声”
减少“噪声”对辅导员信息沟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缩短沟通途径的长度,尽量减少中间的传递环节,关键的事情应该由辅导员亲自发布,同时辅导员应建立自己的“官方发布平台”(如工作博客)来对重要信息进行公示和备份,方便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其次,辅导员加强对班级学生干部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学生信息的合格收集人,帮助辅导员获得更多的更真实的学生动态。还有,辅导员应该以工作博客为中心,利用好网络新媒体,积极开展网络沟通,引导网络舆论方向,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为学风建设提供良好的网络氛围。
5.追踪沟通效果,重视反馈
辅导员在进行沟通时应进行记录和总结,追踪观察沟通的效果,重视反馈,根据沟通的结果来修正自己的沟通机制,不断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2]郭昊.基于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3]CharlesE.Beek著.康青译.管理沟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11-8.
学风建设辅导员信息沟通校园文化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在学风建设担当着倡导者、监督者和沟通者等角色。其中沟通者身份的自由发挥空间大,内容和形式变化快,本文就如何借鉴信息沟通理论做好学风建设中的信息沟通进行研究探索。
一、信息沟通理论对学风建设中辅导员工作的启发
信息及其沟通贯穿于组织的整个运行过程和各个层级,其作用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高校作为一个组织,沟通可以协调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目标,信息畅通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1.学风建设中的信息沟通概念
信息沟通是双方的行为,一方传递,另一方接收;同时信息沟通也是信息传递和理解的过程,如果对方没有收到信息,或信息违背对方感知和理解,那么信息沟通就是不成功的。完美的沟通应该是经过传递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传播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的。
学风建设中的信息沟通主要是指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学习表现与效果等信息的交流过程。
2.学风建设中信息沟通的必要性
参与学风建设的各方所掌握的信息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必须通过信息沟通增加信息流通和交换,保持信息对称和平衡,以明确责任、减少误解、消除矛盾,保障校园和谐,推进学风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3.学风建设中信息沟通过程及组成要素
信息沟通过程是一个信息的发送者通过选定的渠道把信息传递给接收者。信息沟通过程共涉及八个要素:发送者(信源)、信息、编码、信道(媒介)、译码、接收者(信宿)、噪声和反馈。
在学风建设中的信息沟通过程,发送者和接收者主要包括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信息基本上有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学习表现与效果等组成,编码和译码指信息表达形式和理解方法,而噪声则可以理解为所有降低信息沟通效果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4.学风建设中信息沟通的优化管理
只有当发送者和接收者对符号的含义都有相同或近似的理解时,才可能出现正确的沟通。由于发送者翻译和传递能力的差异,以及接收者接收和理解水平的不同以及其他噪声的干扰,信息的内容和含义往往被曲解。为保障正确的沟通,需要对信息沟通过程的八个要素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科学的管理。
二、学风建设中辅导员信息沟通机制建设
在学风建设中,辅导员应该注重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对沟通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
1.加强辅导员的自我修养
在学风建设中,辅导员是信息沟通过程的关键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进行沟通,辅导员需要学习沟通的理论,掌握沟通的技巧,分析沟通对象的特点,处理好沟通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等。
2.丰富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途径
在进行沟通时使用多种沟通途径可以对传达的信息起到相互补充或强调的作用。根据对象的规模可以采用整体沟通(如主题班会)、团体沟通(如兴趣小组)和个别沟通(如单独谈心);根据沟通的媒介可以使用现实沟通、电话沟通、网络沟通(如工作博客、社交网站、实时通讯软件)和文字沟通(如书信、电子邮件、短信)。
3.建立健全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家长间的信息沟通
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影响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辅导员通常只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家长对学生的认识甚至还停留在大学之前的水平,这就造成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辅导员与家长之间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建立健全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和家长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使辅导员与他们进行充分交流,全面掌握学生动态,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
4.优化沟通环境,减少“噪声”
减少“噪声”对辅导员信息沟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缩短沟通途径的长度,尽量减少中间的传递环节,关键的事情应该由辅导员亲自发布,同时辅导员应建立自己的“官方发布平台”(如工作博客)来对重要信息进行公示和备份,方便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其次,辅导员加强对班级学生干部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学生信息的合格收集人,帮助辅导员获得更多的更真实的学生动态。还有,辅导员应该以工作博客为中心,利用好网络新媒体,积极开展网络沟通,引导网络舆论方向,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为学风建设提供良好的网络氛围。
5.追踪沟通效果,重视反馈
辅导员在进行沟通时应进行记录和总结,追踪观察沟通的效果,重视反馈,根据沟通的结果来修正自己的沟通机制,不断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2]郭昊.基于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3]CharlesE.Beek著.康青译.管理沟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