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市与佛境:钟鼓之声佛教意蕴的生成及发展

来源 :东南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s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晨钟暮鼓是我国古代极富文学意味的声音景观,这个成语的解释者往往会首先揭橥它的佛教源头,甚至追溯至唐人李咸用的诗篇。而唐诗里钟鼓之声宗教意蕴的文学表现一直较受学界关注。但若整体观照我国古代(尤其是六朝至赵宋)关于钟鼓之声的书写历史,可以发现今人所熟识的钟鼓之声宗教意蕴的生成,乃至“晨钟暮鼓”或“暮鼓晨钟”之类程式化的文学表现,曾经受到官方钟鼓报时警戒制度、佛教仪轨等合力的作用和影响。在晨钟暮鼓这一诗意与佛意相融的典型意象的生成演变中,对鼓声、钟声、朝暮鼓和朝钟暮鼓等声音景观的复杂变迁,以及这些声音景观所含蕴
其他文献
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特别是一流大学的缺乏,是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瓶颈”。河南高校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河南发展研究型大学的战略
面向读者办报是新闻发展的客观趋势,其理论基础、物质基础、读者基础已经具备.沟通、引导、参与是面向读者办报的主要环节.沟通是前提,参与是沟通和引导的目的,没有正确引导,
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文化发展与完善的目的,是为了使人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而当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与科技能力的不断提高,并没有带来人的相应发展,反而使人走向一种片面化、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