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它同其他学科一样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要驾驭这项工作,教师要积极参与课改中,对每堂课都要进行总结。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潜心研究,埋头实践,把先进的经验进一步落实到教学的行为中,凸现于学生的发展中。教师要深钻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激活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热情,要树立“走进新课程、体验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与新课程一同成长”的理念,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为:
一、 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探究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如何让自主教学探究模式很好的得到实施,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难点。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时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1)学生已知的内容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独自完成教学要求;(2)学生未知的但经老师启发引导后能理解的也可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独自完成教学要求;(3)学生未知的经老师提示后理解也困难的才是需要通过老师主导来完成的。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了解哪些是学生已知的知识点,哪些是未知的知识点,哪些是能启发后掌握的,哪些是学生自己无法理解的,然后寻找探究点→再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设计具体探究过程。如在学《牛顿第一定律》时,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能复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还应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所包含的几层意思。定律的理解是未知的,但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们相互讨论、自主探究、教师补充共同完成下面的三层含义:(1)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2)阐明了力的科学定义;(3)揭示了物体普遍具有的属性──惯性。
二、 交往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物理。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班级授课制”的大背景,交往互动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主要是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多边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该模式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情感能得到有效激发而处于积极状态,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及时畅通而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将教学活动推向深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的热情,从而使每个合作成员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真正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三、 学物理和用物理相结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这一理念无疑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物理与用物理有效地结合起来了。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学习物理行为的生活背景,即物理源于生活,其学习的结果还是要用到生活中去,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用现实的方法去学习物理,也就是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去逐步发现,并得出物理结论。
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物理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有关,物理与我有关,物理是有用的。人在航天飞机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可以“漂”起。如何利用所学的牛顿定律解释上述现象呢?这样学生就会清楚地认识到,物理产生的根源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者物理自身问题)的需要,把物理与生活、学物理和用物理密切地联系了起来。 (温岭市箬横中学)
一、 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探究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如何让自主教学探究模式很好的得到实施,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难点。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时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1)学生已知的内容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独自完成教学要求;(2)学生未知的但经老师启发引导后能理解的也可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独自完成教学要求;(3)学生未知的经老师提示后理解也困难的才是需要通过老师主导来完成的。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了解哪些是学生已知的知识点,哪些是未知的知识点,哪些是能启发后掌握的,哪些是学生自己无法理解的,然后寻找探究点→再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设计具体探究过程。如在学《牛顿第一定律》时,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能复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还应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所包含的几层意思。定律的理解是未知的,但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们相互讨论、自主探究、教师补充共同完成下面的三层含义:(1)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2)阐明了力的科学定义;(3)揭示了物体普遍具有的属性──惯性。
二、 交往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物理。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班级授课制”的大背景,交往互动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主要是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多边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该模式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情感能得到有效激发而处于积极状态,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及时畅通而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将教学活动推向深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的热情,从而使每个合作成员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真正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三、 学物理和用物理相结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这一理念无疑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物理与用物理有效地结合起来了。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学习物理行为的生活背景,即物理源于生活,其学习的结果还是要用到生活中去,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用现实的方法去学习物理,也就是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去逐步发现,并得出物理结论。
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物理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有关,物理与我有关,物理是有用的。人在航天飞机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可以“漂”起。如何利用所学的牛顿定律解释上述现象呢?这样学生就会清楚地认识到,物理产生的根源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者物理自身问题)的需要,把物理与生活、学物理和用物理密切地联系了起来。 (温岭市箬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