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qr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应该用真诚的爱心去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用宽容的心去悦纳学生,用鼓励的话语去激励学生,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想态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教师学生沟通心灵世界
  一、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现象
  常听身边的老师感叹:如今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老师谆谆教诲、苦口婆心换来的却是学生的冷漠,甚至是抗拒。相当一部分师生因双方沟通不畅,经常互相埋怨,互相不信任,对对方不满意,继而对自己也充满了失败感,导致各自对教育失去信心,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实。细究其原因:当今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过多的照料和宠爱,使得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同时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孩子形成了固执、叛逆的个性,不善与人交流。又因中学生生理、心理的日趋成熟,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渴望摆脱束缚,既不愿主动向老师吐露心声,又埋怨老师不理解自己。这些都给我们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加复杂和更为严峻的挑战。
  二、班主任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一)爱,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曾听说过这样一则希腊寓言:寒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先让行人脱掉外衣,寒风使出浑身的力气,拼命地吹呀吹,可是风越大,天气越冷,行人就把衣裳裹得越紧;轮到太阳时,它不慌不忙地洒着阳光,暖洋洋地照着行人,行人感到热了,于是脱掉了外衣……
  是啊,教育何尝不是如此,一味地批评、责骂或许会使学生敬而远之。教师就应像“寓言”中的太阳一样,用自己暖暖的爱去温暖孩子、教育孩子、感化孩子。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像禾苗渴望阳光雨露一样。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真诚和爱心,他们才会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
  (二)平等,进驻心灵世界的桥梁。班主任既是学生的良师,更应是学生的益友。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老师是以平等的身份在与他交流,这样才会使学生敞开心扉并乐于聆听你的教诲,达到“良药不苦口”的效果。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面对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我更愿意与他们谈心,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提一些学习上的建议,以提高他们的成绩。在这方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力同学,他平时性格较内向,语文成绩相对较好,其他科目成绩不够理想,我多次找他谈话他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一次我找他谈话,他吞吞吐吐的跟我说,原先他小学是在治平读的,当时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却很调皮,老师经常给他家长打电话,回家后免不了挨父母亲的骂,于是他就讨厌这位老师,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他爸爸妈妈于是帮他转到了礼张中小就读,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自己较欣赏的老师,他的成绩又开始直线上升。到了六年级,老师又换了,新换的老师不太合他的胃口,于是他的成绩又明显的呈下降趋势,所以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听了他的话后我对他说:“老师非常感谢你给我说了这么多,听了你刚才所说的话,老师知道了你确实是一位很有潜力的同学,那现在老师问你,你讨厌我吗?”他马上回答:“如果我讨厌你,我还会跟你说这些话吗?”随即我告诉他,那老师就放心了,老师相信你的成绩肯定会有进步的,老师期待着你的好成绩。从那以后,我发现他确实比以前认真了,虽然平时基础相对薄弱,追赶起来有一定难度,但他还是持之以恒地努力,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期末考试他由原来的300多名进步到了150名,当我知道成绩的那一刻立即给他打电话报喜!
  (三)宽容,滋润心灵世界的雨露。宽容,并不是纵容,也不是“忍让,而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寻找最佳教育契机的积极措施。作为班主任,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分析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给予足够的理解,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能过分夸大,应冷静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情的根源,使他们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反思、醒悟。
  记得有一回上完体育课,班里一位同学放抽屉里的100元钱不翼而飞了。事发后我暗地里做了调查,目标基本锁定。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我在班上展开了教育:今天,某同学放抽屉里的钱丢失了。老师初步调查后确定为班内同学所为。老师相信这位同学肯定是一时疏忽或急于用钱而犯的一个小错误,老师也相信这位同学现在的心情一定非常难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误,可贵的是能知错就改,老师真心希望这位同学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老师希望在明天早自修前这丢失的钱能出现在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就当是这位同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想改正错误。第二天早上,我刚来到教室,一位同学就拿着钱递给我,说是在讲台边捡到的,我对他说了声“谢谢”,同时在班里让同学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那位知错就改的同学。其实,他就是那位犯了错误的同学,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这不正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吗?
  (四)鼓励,催开心灵之花的阳光。每个人都渴望被人肯定、被人欣赏、被人表扬。我们的孩子更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典型。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的表扬与鼓励,让他们的心灵世界绽放绚丽的花朵。
  记得曾经接管过八年级的一个班级,刚开始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太了解,我要求同学们在周记里多给我提及七年级时同学及班集体的优缺点,在批阅时我发现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洪亮,我最好的朋友,运动场上可以看到他矫健的身姿,音乐课上可以听到他动听的歌声,课堂外可以感受他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风采……只可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看完这段话,我马上查阅了该同学七年级的考试成绩,发现各科成绩确实不是太理想,还是数学成绩略占优势。我又及时向各任课老师询问其课堂上的表现,大家一致反映他学习习惯不太好,上课经常开小差,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于是我找他谈心,告诉他:老师虽然跟你接触的时间不长,但你留给老师的印象是最深的。老师发现你多才多艺,思维敏捷,如果上课听课能再认真些,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为了尽快树立他学习的信心,我决定从他的相对优势的数学科目入手,每次数学测试后我都会认真地跟他一起分析考试成绩,鼓励他继续努力,一段时间后,他的数学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并且基本稳定下来了,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三、结束语
  在实践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只有用真诚的爱去温暖学生,用平等的姿态去面对学生,用宽容地心去悦纳学生,用鼓励的话语去激发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参考文献:
  【1】《师生沟通的艺术》
  【2】《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3】《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方兴未艾,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高校教师,必须以创新的角度,推进高校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以创新的角度分析教师在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作用,对于推进我国高校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创新;教师;高校教学改革    一 现阶段教师在高校改革存在的问题  1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改革开放以后,高等教
摘要: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所处的环境与其他地方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在学习习惯、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特殊群体长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无形压力,久而久之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冲击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教师,要引导、教育这部分学生。  关键词:特殊群体城郊结合部现状分析对策    我校生源来源较杂,除一部分是本地人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口。他们大多因
【提要】:农村小学教师,目前是年龄大素质低,小科人才就更为缺乏了。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谋求发展,实施教师均衡发展就要根据实际,依托城镇,开拓创新,实行“思路”并进的方法。  【关键词】:均衡发展、师资匮乏、用人机制、任重道远    学期初,安排班主任人选成了学校一件最棘手的事情。这不,两位县级骨干教师同时被县实验小学借调,优秀教师的外流,无疑是对学校的釜底抽薪。再看剩下的教师,年纪大者居多,三十岁以
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统一培养目标要求下学校教育造就出来的绝不是一批如同一张图纸生产出来的“机器人”,而是具有个性的一支生力军。教师即要考虑学生心理的共同规律,又要考虑学生心理的共同规律,又要考虑他们心理的个别差异,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效能,使学生的心理获得最充分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了解学生个性差异,施其“教”成其“才”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个性差异是学生的固有
期刊
【摘要】“教师跟班制”对学生而言有利有利于因材施教和班级的管理,有利于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它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也易使师生都产生心理上厌倦和疲劳。因此我们应结合实际予以改进。  【关键词】教师跟班制利弊    在学校内实行"教师跟班制"实质上也是对“教师轮岗制”理论的很好应用。目前。实行“教师跟班制”的学校已经很普遍,所谓“教师跟班循环制”就是让教师跟着同一个班升上去,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