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应该用真诚的爱心去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用宽容的心去悦纳学生,用鼓励的话语去激励学生,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想态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教师学生沟通心灵世界
一、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现象
常听身边的老师感叹:如今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老师谆谆教诲、苦口婆心换来的却是学生的冷漠,甚至是抗拒。相当一部分师生因双方沟通不畅,经常互相埋怨,互相不信任,对对方不满意,继而对自己也充满了失败感,导致各自对教育失去信心,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实。细究其原因:当今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过多的照料和宠爱,使得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同时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孩子形成了固执、叛逆的个性,不善与人交流。又因中学生生理、心理的日趋成熟,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渴望摆脱束缚,既不愿主动向老师吐露心声,又埋怨老师不理解自己。这些都给我们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加复杂和更为严峻的挑战。
二、班主任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一)爱,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曾听说过这样一则希腊寓言:寒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先让行人脱掉外衣,寒风使出浑身的力气,拼命地吹呀吹,可是风越大,天气越冷,行人就把衣裳裹得越紧;轮到太阳时,它不慌不忙地洒着阳光,暖洋洋地照着行人,行人感到热了,于是脱掉了外衣……
是啊,教育何尝不是如此,一味地批评、责骂或许会使学生敬而远之。教师就应像“寓言”中的太阳一样,用自己暖暖的爱去温暖孩子、教育孩子、感化孩子。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像禾苗渴望阳光雨露一样。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真诚和爱心,他们才会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
(二)平等,进驻心灵世界的桥梁。班主任既是学生的良师,更应是学生的益友。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老师是以平等的身份在与他交流,这样才会使学生敞开心扉并乐于聆听你的教诲,达到“良药不苦口”的效果。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面对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我更愿意与他们谈心,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提一些学习上的建议,以提高他们的成绩。在这方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力同学,他平时性格较内向,语文成绩相对较好,其他科目成绩不够理想,我多次找他谈话他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一次我找他谈话,他吞吞吐吐的跟我说,原先他小学是在治平读的,当时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却很调皮,老师经常给他家长打电话,回家后免不了挨父母亲的骂,于是他就讨厌这位老师,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他爸爸妈妈于是帮他转到了礼张中小就读,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自己较欣赏的老师,他的成绩又开始直线上升。到了六年级,老师又换了,新换的老师不太合他的胃口,于是他的成绩又明显的呈下降趋势,所以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听了他的话后我对他说:“老师非常感谢你给我说了这么多,听了你刚才所说的话,老师知道了你确实是一位很有潜力的同学,那现在老师问你,你讨厌我吗?”他马上回答:“如果我讨厌你,我还会跟你说这些话吗?”随即我告诉他,那老师就放心了,老师相信你的成绩肯定会有进步的,老师期待着你的好成绩。从那以后,我发现他确实比以前认真了,虽然平时基础相对薄弱,追赶起来有一定难度,但他还是持之以恒地努力,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期末考试他由原来的300多名进步到了150名,当我知道成绩的那一刻立即给他打电话报喜!
(三)宽容,滋润心灵世界的雨露。宽容,并不是纵容,也不是“忍让,而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寻找最佳教育契机的积极措施。作为班主任,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分析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给予足够的理解,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能过分夸大,应冷静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情的根源,使他们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反思、醒悟。
记得有一回上完体育课,班里一位同学放抽屉里的100元钱不翼而飞了。事发后我暗地里做了调查,目标基本锁定。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我在班上展开了教育:今天,某同学放抽屉里的钱丢失了。老师初步调查后确定为班内同学所为。老师相信这位同学肯定是一时疏忽或急于用钱而犯的一个小错误,老师也相信这位同学现在的心情一定非常难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误,可贵的是能知错就改,老师真心希望这位同学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老师希望在明天早自修前这丢失的钱能出现在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就当是这位同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想改正错误。第二天早上,我刚来到教室,一位同学就拿着钱递给我,说是在讲台边捡到的,我对他说了声“谢谢”,同时在班里让同学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那位知错就改的同学。其实,他就是那位犯了错误的同学,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这不正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吗?
(四)鼓励,催开心灵之花的阳光。每个人都渴望被人肯定、被人欣赏、被人表扬。我们的孩子更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典型。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的表扬与鼓励,让他们的心灵世界绽放绚丽的花朵。
记得曾经接管过八年级的一个班级,刚开始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太了解,我要求同学们在周记里多给我提及七年级时同学及班集体的优缺点,在批阅时我发现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洪亮,我最好的朋友,运动场上可以看到他矫健的身姿,音乐课上可以听到他动听的歌声,课堂外可以感受他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风采……只可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看完这段话,我马上查阅了该同学七年级的考试成绩,发现各科成绩确实不是太理想,还是数学成绩略占优势。我又及时向各任课老师询问其课堂上的表现,大家一致反映他学习习惯不太好,上课经常开小差,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于是我找他谈心,告诉他:老师虽然跟你接触的时间不长,但你留给老师的印象是最深的。老师发现你多才多艺,思维敏捷,如果上课听课能再认真些,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为了尽快树立他学习的信心,我决定从他的相对优势的数学科目入手,每次数学测试后我都会认真地跟他一起分析考试成绩,鼓励他继续努力,一段时间后,他的数学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并且基本稳定下来了,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三、结束语
在实践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只有用真诚的爱去温暖学生,用平等的姿态去面对学生,用宽容地心去悦纳学生,用鼓励的话语去激发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参考文献:
【1】《师生沟通的艺术》
【2】《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3】《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