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人类已经步入以信息技术、多媒体和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教育教学手段、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具有深远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靠教师讲解和示范操作,课程围绕教师开展,学生处在较为被动的地位,大多数时候依靠教师示范操作,而学生可以真正操作的机会很少。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更为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组和优化,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该教学方法重视理论应用实践,重视学和做的结合。
  教师“做中学”要求教师不能单纯地做一个领导者,也不能仅仅做一个旁观者,而是要参与到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做体验者。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逻辑思维出发,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的规律,并分析方法,总结经验。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在向学生讲授新知识之前,自己应该先做一遍或者多遍,这是教师自我学习的一种方式,在这个做的过程当中,可一方面亲身去体会做的过程,以便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更好的预设;另一方面可在做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总结,找出纠正和更好的解决方法,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学生“做中学”。对于普通高中教育来说,通过实践来检验教学成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需要大胆放手,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間,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所想,感受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的习惯,掌握更多的学习策略,为日后工作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可鼓励学生找到课本相关知识点与预习,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去找到操作的方法。
  “做学教合一”不仅包括“做中学”,同时还包括“做中教”。“做中教”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教师明确学习任务,并通过利用知识,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并分享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教师根据实际需求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获取更多学习的有效途径。
  陶行知先生说过,不仅仅要求教师去做,还要求学生去做,教师在“做”的基础上教,学生才会有模仿的根据,减少难度。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软件与软件之间也有着相似之处,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会举一反三,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在其他软件中。一节课结束之后不代表探究结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延续性学习,在课后不断地去“做”,以此达到巩固学习效果,寻求新突破的目的。
其他文献
你是我多情的远方  我总是忍不住举目瞭望  期待看到你迷人的脸庞  多渴望依偎在你的臂彎  任凭满腔情愫释意嚣张  倒不尽这衷肠……  你是我向往的远方  你那宽阔的臂膀  有奈人寻味的体香  咚咚的心跳声响  有写不尽的诗行  你是我多情的远方  你的痴情滋补心柳成长  情徐徐柳枝微扬  心儿飘向远方……  两颗心在情海尽情徜徉  我爱我的远方  我爱我的诗行  我爱栖息在那臂膀  你七彩的情囊
期刊
现在大多数小学生在提笔写作文时都发愁,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怎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是教师们一直探索的问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排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才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前提。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让学生深入生活,激发学生动笔欲望  生活永远是作文
期刊
学生在小学阶段,与之接触最多、联系最紧密的人当数班主任老师,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班集体能否积极向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当我们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存在着一些学习成绩和品德行为都比较差的学生。我们叫这样的学生为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材料1中的小曼,他就是一个问题
期刊
在常规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且以教师传向学生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导致高中生只能被动接受地理知识,无法达到开发学生智力與潜能的目的。在新课改中,已经有多位教学工作者对这种单一的信息传递教学模式提出了批判,指出教学本是多向的互动过程,教师、学生都有向别人展示个人智慧与分享个人观点的权利。所以,互动、交流也就成为高中地理实施教学改革的代名词。通过观察,发现高中生在这种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内
期刊
“数”表示数量的概念,“形”表示的是形状。数形结合就是把数或数量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借助图形来研究数(或数量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可以让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其中一个应用就是借助图形的生动性和直观地来阐明数(或数量)之间的关系。  初一上学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面对复杂的问题不会找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将数量关系用图示的方式展现出来,可
期刊
随着社会进入人工智能社会,信息爆炸,机械重复性的劳动必然被机器替代,死板知识的识记也不再是教育教学重点。未来社会我们接触到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义务教育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也较以往有了几何量级的增长。如何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正是基于此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应运而生。  而人地协调的观念作为地理核心,究竟该如何培养仁者见仁。笔者认为可以依靠“沉浸式”小组活动,渗透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关系,系指
期刊
对于大多数农村小学来说,作文教学令人头痛。面对作文学生无话可说,语言单薄枯燥,内容千篇一律,教师苦于教,疲于批改,学生进步甚微等现象比比皆是。我认为,要攻克作文教学这个“老、大、难”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教材,巧妙地从课文中挖掘练笔素材,并精心设计,才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利用课文内容,进行改写  古语有云: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在教学中,利用课文原有的内
期刊
一、“信任”开始走向美好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来说,老师越是信任他,他学习就越勤奋,自信心就越强,就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以人为本”,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
期刊
在现阶段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话题。这里所说的“创新”,对学生而言不是只发明创造,而是指在已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新的见解。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既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也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
期刊
在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程度中中考不亚于高考,考上重点高中就等于踏上大学的大门了。初中英语教育上存在功利性、应试等一些问题。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中都会有问题出现,关键是有问题就要找方法去解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虽然这种论述未免有绝对化之嫌,但的确也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熟悉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景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枯燥,索然无味。这种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