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对比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与正常成年人的宽频声导抗声能吸收率的差异,探讨宽频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6例(252耳)正常成年人为对照组(正常组),64例(8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实验组(分泌性中耳炎组),对两组分别在外耳道压力为0 daPa和峰压时进行宽频声导抗测试,比较两组声能吸收率特征.结果 无论是外耳道压力为峰压还是0 daPa时,分泌性中耳炎组500 Hz以上声能吸收率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600~2000 Hz最为明显.外耳道压力为峰压时
【机 构】
: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西安 7100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与正常成年人的宽频声导抗声能吸收率的差异,探讨宽频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6例(252耳)正常成年人为对照组(正常组),64例(8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实验组(分泌性中耳炎组),对两组分别在外耳道压力为0 daPa和峰压时进行宽频声导抗测试,比较两组声能吸收率特征.结果 无论是外耳道压力为峰压还是0 daPa时,分泌性中耳炎组500 Hz以上声能吸收率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600~2000 Hz最为明显.外耳道压力为峰压时,正常组声能吸收率的两个峰值点对应的频率为1122 Hz和4238 Hz,分泌性中耳炎组为944 Hz和3668 Hz,峰值点均前移;外耳道压力为0 daPa时,正常组声能吸收率的两个峰值点对应的频率为1122 Hz和4238 Hz,分泌性中耳炎组为648 Hz和3776 Hz,峰值点亦前移.正常组的中耳共振频率为912±243.01 Hz,分泌性中耳炎组为396±76.45 Hz,分泌性中耳炎组的中耳共振频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患耳在600~2000 Hz宽频声能吸收率下降最明显,且中耳共振频率明显小于正常人.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基于CellCollector?技术捕获的循环肿瘤细胞(CTC)用于筛选转移风险较高的乳腺癌患者的可能性.方法 入组6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为乳腺癌组,其中Ⅰ期16例、Ⅱ期29例、Ⅲ期11例、Ⅳ期4例.通过CellCollector?进行至少1次外周血CTC检测,并随访4~19个月.同时入组1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仅进行1次CTC检测.分析不同年龄、绝经情况、TNM分期、分子分型、Ki-67表达程度患者CTC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乳腺癌组基线CTC检出率为73.33%;Ⅰ~Ⅳ期检出率分别为4
目的 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成人体检人群中听力初筛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9年医院入职体检的987例成人行筛查型DPOAE检查,未通过者1个月内复查DPOAE,复查仍未通过者行听力诊断,包括常规频率及扩展高频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和诊断型DPOAE测试,分析听力筛查及诊断结果.结果 987例中初筛通过960例(97.26%),未通过27例(2.74%);复筛通过2例(7.41%,2/27),未通过25例(92.59%,25/27,单耳17例,双耳8例);17例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常规频率和扩
目的 探讨精细化声治疗对耳鸣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病程大于3个月的耳鸣患者156例(216耳)进行常规纯音测听和耳鸣精细化测试,按照纯音测听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听力正常耳鸣组59例(89耳)、听力下降耳鸣组97例(127耳),对所有患者进行精细化的耳鸣位点匹配,根据耳鸣匹配结果给予个性化声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1个月及3个月后应用耳鸣残疾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 H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①156例耳鸣患者中1周声治疗总有效率为12.82%(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