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dxx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千百年来,它以独特的文化影响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我校《小学生经典诗词诵读课外阅读过级册》序言中谈到:“经典诵读,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自己的人格。”我们以课标规定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为主,适当增补经典的古诗词曲、三字经等,共列出古诗文背诵篇目175首,经典名言警句80句,分年级学生必背篇目、亲子共背篇目、师生同背篇目。
  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能“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张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音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课标推荐的这些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下面我就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文本资源,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和学校校本教材,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谈谈做法。
  一、让学生愿读,突出一个“趣”字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一)范读
  教师诵读古诗,把诗词的韵律与节奏、语调读准确,甚至模仿古人入情入境地摇头晃脑,把诗词饱含情感表现出来,借以激发诵读兴趣。
  (二)讲故事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经典古诗文中相当一部分是有故事背景的。对这些诗文,可以以故事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如在诵读《游子吟》一诗时,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一天,孟郊要出远门,夜已很深,母亲还在油灯下为儿子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衣裳,衣裳千针万线,缝得密密的,生怕儿子回来太晚,衣服穿破没人补。第二天,孟郊上路了,他看到路边的小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心想:母亲的恩情不就像这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通过一边讲故事,一边诵读古诗,学生觉得生动有趣。借助讲故事进行诵读的古诗还有《锄禾》《悯农》《江上渔者》,等等。
  (三)巧用简笔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画。在诵读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简笔画勾勒出古诗的情景,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古诗的意思,便于诵读和记忆。如学习《小池》时,我在天空中画一个圆圆的太阳,地面上画一条弯弯的小河,河旁边几棵小树,水面上几支含苞欲放的荷花,荷花上班几只蜻蜓,让学生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像这样的古诗教学还有《咏鹅》、《江南》、《独坐敬亭山》、《敕勒歌》等,教师在作画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字词、诗句的感知,学生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诵读”,层层递进,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古诗的领悟力。
  二、让学生会读,突出一个“美”字
  (一)感受文字美
  古人作诗作文讲究“炼字”,经典古诗文一般语言凝练。如贾岛、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又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锤炼,都是著名的例子。在诵读活动中或适当对古诗文的精妙字句进行点评,或组织学生进行对比辨析,或通过猜字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悄然领悟其精妙,都可以让学生有“美不胜收、乐不可言”的感受,从而增强学生语感。
  (二)把握韵律美
  经典古诗文一般语言凝练、节奏和谐、旋律优美,本身即有诱人的韵律美感。因此,读准节奏、把握韵律是感受经典古诗文之美的第一环。我在诵读活动中,注意根据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选择听读、范读、领读、齐读、分部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浓厚的诵读氛围和诗歌意境。许多学生在反复诵读后常常欲罢不能,感叹“怎么这么好听!”。
  (三)体验情境美
  经典诗词常常富于画面感、情境美。这些画面情境或是浓缩的场景,或是自然的景观,或是简短的故事,成为构建诗词意境的基础材料和核心意象。诵读时采取适当方式向学生呈现这些美丽画面、美妙情景,无疑有助于在学生潜意识中种下将诵读视为赏心乐事的种子。如组织诵读杜甫《绝句》、王维《山居秋暝》等诗的活动时,我用课件展现诗中描画的情景,通过美轮美奂的图画,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意境,让许多学生脸上露出了会心微笑。
  三、让学生乐读,突出一个“勤”字
  诵读活动真正取得成功的标志是“乐读”,即学生在诵读中体验到审美的愉悦、成功的满足,从而乐在其中。让学生从诗文之美走向诵读之乐,无疑既是康庄大道,又是终南捷径。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时间安排
  1.早晨诵读,养成习惯。每天早晨安排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
  2.课前诵读,营造气氛。每节课前3分钟,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诵读。
  3.课余时间诵读,增进乐趣。把这周要诵读的古诗写在前黑板上,便于学生诵读。一周还不会的,把古诗写在后黑板上,便于学生复习。学生在课间游戏中都可以诵读。
  4.校内互动,师生共读。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同一首诗,课上与学生一起诵读。
  5.校外延伸,亲子同读。学生把诵读内容回家背给家长听,家长鉴赏此诗文并检查孩子的诵读情况。家长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进一步增进亲子关系。
  (二)激励措施要得当
  首先是语音上的激励。在诵读古诗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鼓励,鼓励得准确,鼓励得有层次,夸到点子上,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针对那些诵读古诗准确无误、咬字清晰、节奏感强、富有感情的学生,我会毫不犹豫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做到更好,如“哎呀,你的诵读水平可真高,老师和同学们都像你学习。”“你真是一个懂诵读的好孩子!你读的时候可真入情入境啊,继续努力啊!”如果遇到声音小但还是有感情的同学,我就说:“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能大声诵读一遍吗?”“如果你的声音大一些就更好更棒了。”此时学生一定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对待一些诵读得不太到位的学生也应该给予鼓励,“你的声音好响亮啊,这遍你读得不太到位,再读一遍好吗?相信你第二遍一定比第一遍好。”用这样的语音鼓励,学生会立刻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其次是形式上的激励。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改造学生的经验。在诵读古诗文的活动中,我不仅仅从语言上激励学生,更从多种形式上让学生乐读。
  1.物品小馈赠,每背一首古诗,奖励一颗星,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可以换一把火炬张贴在“星星火炬评比栏”。
  2.开展诗文诵读比赛,分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等多种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
  3.在班级墙壁上张贴学生的作品,一张张诗词小报、一幅幅诗歌配画,展示了孩子们诵读经典的每一分收获。
  4.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如集体边跳皮筋边配乐诵读《三字经》等。
  5.每月评比一次“诵读之星”,每学期评比一次“诵读冠军”,每年评比一次“诵读楷模”,并发给奖品,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每日,迎着清新的空气走进校园,扑面而来的是学生们诵读古诗文的琅琅书声,你会觉得这是多么美妙的时刻。我们与学生一起诵读古诗文。不仅要让这古老的乐章回旋在学生的心田,还要让它融入学生的生命,伴随学生一生。
其他文献
巴黎的艳丽和浪漫,是世人皆知的。我对这座城市的欣赏乃至仰慕,也是发自内心的。不过,在这篇短文里,我不想用华丽的辞藻,去赞美巴黎的无穷魅力,而是如实地记述发生这个城市的,与善良相悖的若干事例,这也是我的亲身经历,是人性之恶在现代巴黎的潜滋暗长,并且呈现某种程度上的泛滥。  五月,原以为是一个美妙的季节。在踏上巴黎土地的第二天,车在路上行驶,就碰上了交通临时封道的情况。车辆排了有近百米路,道路宽敞,略
期刊
策兰在布列塔尼  这里是大海的咽道  但是也有和騎车的小埃里克  赛跑的野兔  在布列塔尼,最适合翻译叶赛宁  而不是波德莱尔  巴黎,见鬼去吧  在布列塔尼,埃里克总是听到  山羊咩咩地叫  要从他手里吃东西  但是在塔尼布列  还有一只手(另一只)  怎么也睡不着  农家院子里那一窝小猪仔  又在拱些什么呢?  矿物学,天文学  埃里克的妈妈在夜里教他认星星  但只有布列塔尼的低洼地  会教他
期刊
研究背景:环氧化酶(COX)是前列腺素(PGs)合成过程中重要的限速酶,COX有COX—1和COX—2两种形式,COX—1在人体多数组织中持续表达,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于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
目的:观察脑出血(ICH)患者脑脊液(CS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与ICH病程的关系,并探讨β-七叶皂甙钠干预作用。 方法: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