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定位与走向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Dom_BB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9月,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各高校近百位专家历时三年,研制完成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核心素养》对新时期中小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与发展要求做了阐述与明确,对中小学校育人目标与课程设计做了前瞻指导。那么,“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会带来哪些方面的转变?
其他文献
当下的创新、创客教育强调融入设计思维,但很多人以为设计思维只是一系列的方法技巧,这是片面的。设计思维的起点是人的需求,一切设计都是从服务于人出发。也就是说,创新是需要人文引领的。  美國一位中学生的爷爷得了老年痴呆症,一旦照看疏忽,就有可能走丢。他查看了一下医学统计,上升最快的疾病是老年痴呆症,每隔67秒,美国就有一人被诊断出患有该疾病。照顾患有这个疾病的老年人,将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社会挑战。他的爷
大跨度、长悬臂空间结构多采用钢桁架受力体系,此类结构抗连续倒塌研究多集中于判断关键杆件及杆件或体系优化,而实际工程中结构支座的抗连续倒塌问题不容忽视。为实际项目应
回顾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它经历过几次转向。第一次课程转向是从BASIC转向OFFICE,课程理念从“程序设计文化论”转向“计算机工具论”。第二次课程转向始于1999年,计算机教育更名为信息技术教育。之后,课程引入“信息素养”,尝试用信息素养代替实用技术,但从整体上看仍然没有摆脱实用,工具性仍然是课程的要素之一,信息技术课程依然很明显的是一门工具学科。  随着新课标的即将出台,我们依稀看到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