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叫黄淳耀(黄贞文),生于明朝万历年间,自幼好学、勤俭忠孝,因学识渊博被称为“黄家千里驹”。他痛恨华而不实的八股文,倡导经世之用、言之有物的文章,名重一时。崇祯十六年中进士,因生性耿直,不满朝廷黑暗,不愿做官,宁愿返乡教书,淡泊一生。1644年,清兵入关,嘉定自发组织乡兵抗清,黄淳耀为领袖,与其弟、友守城数日,因寡不敌众而失守,坚决不投降,到佛门净地“竹胜庵”自缢而死,留下绝命书:“弘光元年,七月初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西城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皇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死时四十一岁。其弟黄渊耀随兄自缢,死在哥哥身边,年仅二十二岁。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无等法师含泪用笔在一旁写下“留碧”两字。后人在其墓门刻上:“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按照现世的观点,可能会有人认为,他们的忠是“愚忠”,当时明朝命数已尽,回天无力,他们的坚守注定是一场悲剧。即使成功,也仍然改变不了朝廷黑暗、民不聊生的现实。其弟黄渊耀的死就更没必要,人生刚刚开始,生命就提前结束,哥哥起码有不少著作留世,他却仅留下一部《谷帘学吟》的诗稿。如果不随兄而去,而是隐姓埋名,回乡照顾长辈,用才学造福百姓,兄弟二人一个为大家尽忠,一个为小家尽孝,是否更有意义?
可是,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血统里,有一种精神叫做“气节”,为国、为家、为民,为礼、为爱、为义。因为有气节,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才有血有肉;因为有气节,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更波澜壮阔;因为有气节,千秋万代的伟业则悲喜英雄辈出。黄氏兄弟的自尽,就是对气节的诠释,诠释了在敌人面前绝不屈服的态度,明知寡不敌众,福祸难料,却仍要奋起反抗,坚守到最后。苟且偷生?不可能!隐姓埋名?不可能!要么生、要么死,不成功、便成仁。没有大家,哪来小家?对于黄氏兄弟来说,清军是敌人,明朝才是自己的家,即使这个国家已千疮百孔,可身为子民,爱国爱家是本分,有外敌入侵,奋起反抗是义务,这种义务没有任何利益掺杂,有的只是对国家的忠和对子民的爱。这种爱是大爱,这种忠是大忠。爱与忠让黄氏兄弟的自尽更加悲壮,宁死也不愿苟且的气节,更让世人动容、感叹和敬佩。
英雄不问出处,共赴生死路。黄氏兄弟的身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屡见不鲜,他们是投江的屈原、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岳飞、隐忍十九年的苏武……还有那些数不尽的无名英雄,他们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灵魂与脊梁。同为华夏儿女,我们为祖辈骄傲、自豪。更重要的是,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怎样将民族的灵魂沿袭、传承?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又怎样能坚定地和她站在一起?
按照现世的观点,可能会有人认为,他们的忠是“愚忠”,当时明朝命数已尽,回天无力,他们的坚守注定是一场悲剧。即使成功,也仍然改变不了朝廷黑暗、民不聊生的现实。其弟黄渊耀的死就更没必要,人生刚刚开始,生命就提前结束,哥哥起码有不少著作留世,他却仅留下一部《谷帘学吟》的诗稿。如果不随兄而去,而是隐姓埋名,回乡照顾长辈,用才学造福百姓,兄弟二人一个为大家尽忠,一个为小家尽孝,是否更有意义?
可是,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血统里,有一种精神叫做“气节”,为国、为家、为民,为礼、为爱、为义。因为有气节,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才有血有肉;因为有气节,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更波澜壮阔;因为有气节,千秋万代的伟业则悲喜英雄辈出。黄氏兄弟的自尽,就是对气节的诠释,诠释了在敌人面前绝不屈服的态度,明知寡不敌众,福祸难料,却仍要奋起反抗,坚守到最后。苟且偷生?不可能!隐姓埋名?不可能!要么生、要么死,不成功、便成仁。没有大家,哪来小家?对于黄氏兄弟来说,清军是敌人,明朝才是自己的家,即使这个国家已千疮百孔,可身为子民,爱国爱家是本分,有外敌入侵,奋起反抗是义务,这种义务没有任何利益掺杂,有的只是对国家的忠和对子民的爱。这种爱是大爱,这种忠是大忠。爱与忠让黄氏兄弟的自尽更加悲壮,宁死也不愿苟且的气节,更让世人动容、感叹和敬佩。
英雄不问出处,共赴生死路。黄氏兄弟的身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屡见不鲜,他们是投江的屈原、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岳飞、隐忍十九年的苏武……还有那些数不尽的无名英雄,他们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灵魂与脊梁。同为华夏儿女,我们为祖辈骄傲、自豪。更重要的是,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怎样将民族的灵魂沿袭、传承?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又怎样能坚定地和她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