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新清开方防治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MHE患者随机分为防治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在常规抗病
【机 构】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2001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肝病科 上海20007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 上海20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新清开方防治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MHE患者随机分为防治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在常规抗病毒、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防治组予新清开方口服,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溶液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临床转归情况,比较神经心理学测试指标(NCT-A、DST)、相关生化指标[肝功能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及血氨、内毒素]、肠道菌群的微生物学定量分析指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最终完成试验者共64例,防治组33例,对照组31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NCT-A、DS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NCT-A水平均明显降低,DS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NCT-A、DST水平的改善情况,防治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ALT、AST、A、血氨、内毒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LT、AST、血氨、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ALT、AST、A、血氨、内毒素水平的改善情况,防治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大肠埃希菌水平明显降低,粪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明显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防治组大肠埃希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⑤疗程结束后,两组均未出现转重为临床型肝性脑病者.两组复常率比较(27.3%与6.5%),防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清开方可以更好地提高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MHE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其肝功能及血氨、内毒素水平,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其临床转归情况,对本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評估社区老年人群衰弱与三大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9—10月通过问卷调查选择年度体格检查老年人3 274名,平均年龄为(73.69±6.86)岁,其中男性1 282人(39.2%),女性1 992人(60.8%)。用Fried量表评估患者衰弱状态,并分为健康组294人(9.0%),衰弱前期组2 592人(79.2%),衰弱组388人(11
探讨运用“火郁发之”理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体会。认为失眠症病机的根本在于阴阳失合,火为引起阴阳失合的重要因素;治疗除清热泻火外,以疏通宣散之法使内在郁热之邪迅速散去,对“郁火”进行因势利导、透邪外出,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举验案1则。
介绍国医大师刘祖贻从风、痰、瘀、虚论治痫证的临床经验。认为风、痰、瘀是导致痫证的直接原因,而肝、脾、肾三脏之虚是产生风、痰、瘀的关键,临证可结合肝、脾、肾进行论治;拟定健脾定痫汤、熄风定痫汤、益肾定痫汤和活血定痫汤等经验方,并附验案1则。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组织VEGFA、VEGFR2及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复发性流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BALB/cxCBA/J正常妊娠小鼠模型
结合案例5则,探讨运用经方辨治汗证的临床经验.认为汗证为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是一种病理性出汗.主要由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毛孔开阖不利所致,营卫不和为其核心病机,临
目的观察微信群支持的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的流程和方案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祁东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SHPT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MDT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其中M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