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补白,绽放学生的思维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tsua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巧妙地挖掘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在文本表达的空白处放飞思绪,点燃激情,就能闪现灵动、智慧的火花。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之作,选自他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多识广而又活泼可爱、聪明勇敢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儿时的闰土短暂而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教学中我积极挖掘文本表达空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合作中想象、表达、创造,带领学生趟过语言理解的河流进行深入思考、感悟,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飞扬,从而到达言语表达的彼岸。
  在这课的教学中,感知少年闰土这一形象,体会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闰土“捕鸟”这个片段时,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捕鸟体会闰土的聪明智慧,我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这段文字的内容,在弄懂文字表达的意思后,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再让学生根据文字的表达利用简单的教具演示捕鸟的过程。然而,作者虽然用极简洁的语言、极简练的文字把捕鸟的过程写清楚,文字表达是“满”的,但是同时我更觉得透过文字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少年闰土的那份真挚情感也是满满的,这些都有待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感悟、揣摩。于是我根据学生的演示进一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看看在具体的捕鸟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在认真阅读、观看演示、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说,首先文中写到闰土说捕鸟一定要选择下雪的时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冬季,田野里的庄稼都收获归仓了,再加上大雪覆盖大地,鸟儿再找不到食物就会非常饥饿,所以这时的鸟儿会因为饥饿而一心只想获得食物就放松了警惕,所以这时候的鸟特别容易捕捉;有的同学说,要想捉到这些机灵的小鸟,所用的竹匾也很有讲究,一方面这个匾要稍稍重些,这样罩住了鸟之后才能紧紧地扣在地面上,才不会留有缝隙被鸟儿钻空逃跑。另一方面,这个匾还要稍稍深些、大些,这样才罩得住一些大鸟;还有的同学说,捕鸟用来支竹匾的木棒也很有学问,这根木棒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长短要合适。太短的话,支起的空隙太小,鸟儿不好钻进去,太长的话鸟钻进去虽然容易了, 但一旦它们发现有危险时逃跑也很容易;还有的同学说,木棒上系的绳子也是很有学问的,首先是绳子的粗细有学问,绳子太粗,需要的时候既不好拉,也容易被聪明的鸟儿发现有埋伏。绳子太细了,拉的时候会很不顺手。然后是绳子系在木棒的位置也是极有学问的,绳子系在木棒距上面顶端三分之一处比较好,这样在拉木棒的时候,它容易向其中一头倒下快速地扣住鸟儿。为了证明这一点,有的同学还相约课后做个实验来证明,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现在说到人要藏在哪儿。有的同学建议,人一定要做好隐蔽工作,因为鸟儿都是非常聪明的。但是人距离放匾的地方也不能太远,否则绳子也得增加长度,这样就容易暴露目标和捕鸟的意图。再说绳子太长的话,人在拉的时候也不容易做到快、猛、准,捉到的鸟就不多啦!最后说到放秕谷的问题。首先秕谷的多少要有讲究,太多了浪费粮食,而且食物太充足了,鸟儿一会儿吃饱了就飞走了。放得少了也不行,因为根本就吸引不来鸟呀。还有秕谷撒的地方也有说法,一定要在匾的四周少撒点,越往匾的跟前和匾的底下部分越要多撒,这样可以吸引鸟儿在享受美味时不知不觉钻进设好的陷阱里。现在终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最重要的就是那可以检验人是否足够智慧、期待已久的一“拉”了。说到这儿,大家更是各抒己见,讨论得滔滔不绝:有的说绝不能早拉,早拉的话,后面的鸟和那些还想进来却又没来得及进来的回头跑掉了;有的说也不能拉迟了,万一拉迟了,那些先进来的已经吃了不少粮食的鸟会想:先撤吧,万一不安全呢?这样虽然逮住了后边的,却丢了前面的。这样一讨论,大家都觉得要想把握这个尺度真是不容易啊!这捕鸟真是太不容易了!看着大家有些垂头丧气,我赶快给他们打气:现在你们想象一下,假设我们已经把上面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就这样等它们专心致志地吃的时候,把它们“捉拿归案”吧。就这样,在一步步不断深入讨论中,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捕鸟”过程要考虑的细节太多,在这整个过程中,只要一个地方做不好,就会前功尽弃。此时学生都深刻体会到捕鸟真是太难了!这时再引导学生读读文中闰土捕鸟的句子,动作虽然复杂,但各个动作都完成得干净利落而且流畅连贯,整个捕鸟的过程就是闰土完成的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再读读捕到鸟的句子吧,学生体会到鸟的种类、数量也多,而且句子后面还使用了省略号。这正说明,我们大家刚才所讨论的和想到的担心解决不好的所有问题,闰土全都想到了,而且全都很好地解决了,所以他才能捕到那么多鸟呀!你们说,闰土厉害吗?正是因为捕捉了文章中精彩的情感留白,再一步步不着痕迹地逐层引导,才一步步逼近学生的生活认知,才能深深叩击学生的情感积淀和心灵深处。这时,学生个个都真心佩服闰土的本领了,在情感上与鲁迅先生达到高度契合。
  《少年闰土》中对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因此,我非常希望学生能学习大师的言语表达方法,汲取一些鲁迅先生语言方面的营养。插图是文本有机组成部分,文本中就有一幅彩色插图,是闰土在对少年鲁迅说他在乡下的见闻。通过观察,它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情境,了解闰土与少年鲁迅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从而更进一步走进他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的情感。文中有多处闰土的外貌描写而没有“我”的外貌描写,所以,我就抓住文本的这一表达空白,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我”的外貌,再写一写“我”的外貌。所以,我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幅插图。逐步不断深入地追问:你是从哪儿看出来谁是闰土,谁是少年时的鲁迅的?起初,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来:因为文中有对闰土外貌的描写,“项上戴着银项圈”是闰土很明显的标志。再进一步追问:再仔细观察观察,你还能从哪儿看出来?在进一步引导下,有的学生说,从他们两人的衣着能看出来,穿着长衫的是鲁迅,而闰土是穿着短装的,因为鲁迅是少爷,他每天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所以穿着长衫。而闰土是管理祭器的帮工,他每天要做事情,穿短装会方便些。有的同学还补充说,不仅从两个人衣服的长短可以看出,还能看出两个人衣服的新旧。鲁迅的衣服色彩新鲜,是新的,闰土的衣服很旧了,看得出家里没给他做新衣服,只能穿旧衣服。有的同学说,从两个人的脸色也可以分辨出来。闰土的脸色紫红而且粗糙,可以想象他每天在海边种地,太阳晒着海风吹着,而且他还要干很多粗活。而鲁迅的脸色是红润、细嫩的,因为他不用像闰土那么辛苦,而且他吃得也很有营养。还有的同学说,从两个人戴的帽子也看得出来,闰土的帽子是黑色的毡帽,不管从色彩还是款式上看,都是穷人家孩子才会戴的。鲁迅戴的帽子是红色圆顶的,过去红色代表着富贵和吉祥,而且这顶帽子和我们现在的帽子款式都差不多,说明那个时候这顶帽子一定比较值钱,只有有钱人家的少爷才戴得起。还有的同学说,从两个人的坐姿也可以看得出来。闰土是坐在板凳上的,他虽然在向鲁迅说着自己的见闻,说得也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但他还是坐得很端正。从坐姿上可以推测,他爸爸可能告诉过他,要守规矩的,不能太随便了。而鲁迅就不用这么拘束。我手写我心,学生由说到写,从观察、思考的吸纳到言语表达的倾吐,就是对作家语言营养的吸收,就是对作家情感的领悟。在这些教学准备之后,再让学生拿笔写“我”的外貌时,学生已经真的能做到胸有成竹了。我们说文字知冷暖,通过朗读我们能够体会文字背后的故事。那么,文本插图也是教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同样向读者传递了文字的冷暖,也能讲述动人的故事。它们同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对文本这一处表达空白的深入挖掘,有效激活了文本的灵性,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完全放飞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老师只有积极地对文本中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不断超越文本,才能发现并创造性地对文本留白进行适当的运用,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就能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其他文献
设计师ELSASCHIAPERELLI曾说“今天的电影预示了明天的时装潮流”,在社交网络与媒体竞相争艳的时代,影视剧正在引领当下的潮流。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当时最受时装界青睐的Coco Chanel和Elsa Schiaperelli为首的设计师尝试起了为电影设计戏服,随着《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红磨坊》等影片成为传世经典,时装界不仅尝到了甜头,也探索起时装与大银幕联姻的更多可能性。  1
这是我参加工作第四个年头了,前三年我也是从一年级开始带班。刚工作时由于我年轻气盛、缺乏经验、因压力而生急躁,第一届学生在我的“带领”下显得没有自信,胆怯而又小心翼翼。每次看到他们那一张张不知如何是好的小脸,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充满了歉疚。现在面对一年级的新生,一切都是崭新的,我也想重新开始。  开学的第一堂课,我站在讲台上,满含激情地告诉学生:我们要正式上课了。孩子们也很激动,天真的眼神认真地看着我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可谓千头万绪,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往往会流于肤浅,变成面子工程,起不到文化育人的功能。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以“儿童文学阅读”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儿童文学阅读是我校的特色,同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活动,我校在文化环境、师生成长、办学品位等各方面都得
笔者最近听了两组相同的课例,现以捕捉到的镜头分析解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视角”。  镜头1  今天,我们开始听写本课的十个生字词。教师开始报词语,学生写词语。老师将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报完,学生将词语写完。这是我们教师常规的报听写的方式。学生的生词掌握的正确率在老师一遍遍的听写中,以及自己的订正中得以提高。  ……  镜头2  一日,听某位老师上课,课始检查环节,只见班上学生认真地写着词语,而报词
新课改实施至今,小学语文课堂的视角已从人文关怀、张扬个性和情境体验聚焦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而字词是构成语言本体的最基本单位。  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词语教学目标是这样描述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词语教学一直以来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一、二年级的课堂中,我们常看到 “蜻
计算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对计算课教学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计算课教学要激发学生“想”的兴趣,关注学生“想”的方向,倡导为学生提供尝试计算的时间,让他们“想”清楚算理和算法,并重视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理清“说”的内容,倡导为学生提供“说”的空间。最终通过“想”和“说”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发展思维。  现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交流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我们学校根据教师意愿与校本资源,多管齐下,组建团队,网状建构,立体联结,为教师间同伴互助创设了条件。  一、培养苗子,打造骨干,立足常态,分层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终级指向应是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一项全方
火热的七月,我有幸成为厦门市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来到南京师范大学参加培训。这几天,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让我有很深的触动,尤其是刘永和老师在讲座中提到:“老师最大的悲剧是一辈子重复一个错误。”这句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是否也一直在重复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呢?我们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犯的错误,是否及时进行反思并改正了呢?  被儒家尊为“宗圣”的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
1.玛丽黛佳雕塑艺术翅膀高光盘¥199  一触如水,遇肤即化。含有微米级珠光颗粒,细腻服帖,填补肌肤纹理。  2花西子百鸟朝凤浮雕彩妆盘#01¥259  内外兼修的细腻粉质,不只可雕花,更丝滑好用,一盘多用。  3.Croxx玉藏赋生御红玲珑球腮红膏¥149  微雕工艺,匠心打造。一抹两用润泽唇颊。  1.CareMille双闪小银盒¥79  不显毛孔,自然细腻。入门高光,对新手友好。  2.Ve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因此,良好语感的形成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呢?   一、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是良好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方法。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言语虽简,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