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著名内科学和消化病专家,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原院长,本刊第四、第五届编委姚光弼教授因心脏病复发,2010年3月6日9:00在上海逝世,享年78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内科学和消化病专家,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原院长,本刊第四、第五届编委姚光弼教授因心脏病复发,2010年3月6日9:00在上海逝世,享年78岁。
其他文献
2-甲氧基雌二醇(2-ME2)是17β-雌二醇在体内的生理代谢产物。近来研究发现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周期阻滞是2-ME2发挥其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但目前关于2-ME2对白血病细胞周期影响的报道尚少。我们以淋系白血病细胞株CEM和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作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2-ME2对白血病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美国卫生保健研究与质量管理处(The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的使命是支持改善医疗质量、安全、效率和有效性的研究。通过对研究的赞助、引导和传播,帮助人们更多地知情决策并且改善医疗服务品质,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的兄弟部门,对NIH生物医学研究任务方面具有补充作用。
异常脂蛋白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绝大多数异常脂蛋白血症属原发性;但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在内的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是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血脂的关系,来自不同地区和种族的报道有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分析3084例体检人群的甲状腺功能和血脂水平,了解在西安市居住的汉族人群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紊乱与血脂异常是否相关。
在过去的20余年,医学临床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大规模随机临床对照试验(RCT)的发表及其相关的循证医学发展是最为突出的进步之一。以心血管疾病为例,迄1992年有关RCT的文章只有200余篇,到1998年就已达到2300余篇,RCT结果的发布已成为近年许多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的重要内容与热点,这些RCT澄清了过去许多模糊或有争论的问题,提供了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线索,相对快速客观地评价了许多新老药物的效果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衰竭。该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进一步规范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对2006年制订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进行修改和补充。本
美国内科医师学会(ACP)是美国内科医师组建的学术组织,致力于成人疾病的预防、检测和治疗。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我国每年约有10000例AOPP发生,由于治疗中存在着某些不合理性问题和其他因素,其病死率仍高达10%左右。曾有报道AOPP1h内猝死者,80%~90%死于心血管疾病,24h内猝死者,50%~60%和心血管疾病有关。AOPP心脏损害时常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及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口唇发绀、血压下降等体征,严重时可致急性左心衰竭、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这一概念最初于1968年提出,定义为一组具有类似临床特征的患者群,主要表现为慢性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和嗜酸粒细胞浸润导致的器官损伤。1975年Chusid基于临床实践经验进一步建立了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进展,部分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已找到相应病因。近年来在神经科临床工作中,我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