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yerh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的好坏与学习方法及努力程度是密不可分的,只努力学习不注重方法成绩不一定好,反之也一样。要想学习成绩好,除了要努力外,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对数学的学习,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学习方法
  中学阶段,科目增多,内容拓展、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的发展为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有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要重视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学习是中小学生增长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的方法。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习方法不当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初中学生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这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这里笔者把多年来得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一、课前预习、理解概念
  初中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首先粗读,先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抓住本节知识的概况。其次细读,对重要的公式、定理、法则要反复阅读理解,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可以先布置预习题纲,使学生预习有目标,有重点。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多看例题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老师在讲解基础内容之后,总是会补充一些课外的例题、习题,这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学习的概念、定理,一般较抽象,要把它们具体化,就需要把它们运用在题目中,由于刚接触到这些知识,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这时,例题就帮了大忙,同学们可以在看例题的过程中,将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具体化,使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由于老师补充的例题量十分有限,所以学生还应自己找一些来看。看例题,就是要真正掌握其方法,建立起更宽的解题思路,如果看一道就是一道,只记题目不记方法,多看例题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每看一道题目,就应理清它的思路,掌握它的思维方法,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或同类型的题目,心中有了大概的印象,做起来也就容易了。同时想与看要相结合,在读完题目以后,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对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点比解答更好,促使自己有所提高,或者自己的思路和解答不同,也要找出原因,总结经验。同时在看例题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它有一个显著的好处,例题有现成的解答、思路清晰,只需我们循着它的思路走,就会得出结论,所以我们可以看一些技巧性较强、难度较大,自己很难解决,而又不超出所学内容的例题,例如中等难度的竞赛试题。这样可以丰富知识,拓宽思路,这对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帮助。对于数学的学习,看例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三、多做练习
  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有的同学多做练习能学好,有的同学做了很多练习仍旧学不好,究其因,是多做练习是否有效的问题,多做练习不等于题海战术;后者只做不思,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是要大家在做了一道新颖的题目之后,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识,是否可以多解,其结论是否还可以加强、推广等,这样才能发挥多做练习的作用。
  1、熟悉基本题型并掌握其解法
  课本上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出的,是最基本的题目,必须熟练掌握;课外的习题,也有许多基本题型,其运用方法较多,针对性也强,应该能够迅速做出。许多综合题只是若干个基本题的有机结合,基本题掌握了,不愁解不了它们。同时要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题目所体现的出的思维方法,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数学是思维的世界,有着众多思维的技巧,所以每道题在命题、解题过程中,都会反映出一定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注重这些思维方法,时间长了头脑中便形成了对每一类题型的正确思维定势,这时在解这一类的题目时就易如反掌了;同时,掌握了更多的思维方法,为做综合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多做综合题
  做综合题时,由于用到的知识点较多,颇受命题人青睐,同时做综合题也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效的有力工具,通过做综合题,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弥补不足,使自己的数学水平不断提高。多做练习要长期坚持,每天都要做几道,时间长了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和较大的收获。
  同时要正确对待考试。学习数学并非为了单纯的考试,但考试成绩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数学水平的高低,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需掌握以下技巧:首先,功夫用在平时,考前不搞突击,考试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应该在平时就掌握好,考前不搞疲劳战,一定要休息好,这样才能有充沛的精力。考试时还要放下包袱,驱除压力,把注意力集中在试卷上,认真分析,严密推理;其次,应试需要技巧,试卷发下来后,应先大致看一下题量,大概分配一下时间,做题时若一道题用时太多还未找到思路,可暂时放过去,将会做的做完,回头再仔细考虑,一道题目做完之后不要急于做下一道,要再看一遍,因为这时脑中思路还比较清晰,检查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有若干问的解答题,在解答后面的问题时可以利用前面问题的结论,即使前面的问题没有解答出来,只要说清这个条件的出处,也是可以运用的,另外,对于试题必须考虑周全,特别是填空题,有的要注明取值范围,有的答案不只一个,一定要细心,不要漏掉;最后,考试时要冷静,有的同学一遇到不会的题目,脑袋立刻热了起来,结果,心里一着急,自己本来会的也做不出来了,这种心理状态是考不出好成绩的,我们在考试时不妨用一用自我安慰的心理:我不会的题目别人也不会,这或许可以使心情平静,从而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当然,安慰归安慰,对于那些一下子做不出的题目,还是要努力思考,尽量能做出多少就做多少,一定的步骤也是有分的。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创新能力作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技能,对于个人成长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与阶段,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必须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前言  创新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创新是产生前所未有的新东西的活动方式,也是一个过程,还是这种方式和过程产生的结果。创新
【摘要】高中数学是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项目,高中数学既是对中小学数学知识的一个汇总以及升级,也是对于学生下一步高校数学知识的一个基础铺垫,做好高中数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对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意义非凡。笔者人文,想要做好高中数学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同时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指导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生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只有如
【摘要】试卷评研课是复习时采用最多的课型之一。传统的试卷评研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在新课标“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指导下,对传统的考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把枯燥的考试改为有生命力的评研,让学生在评中学,研中思。  【关键词】评研尊重自主  试卷评研课是复习时采用最多的课型之一。它的功能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提高,是学生调整认知结构的主要环节。在
【摘要】本文对高一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和应对建议,并提出了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  一、高一新生数学现状探析  1、环境和心理问题  对高一新生来说,环境是全新的,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集体、新教材、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理想、带着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带着好奇心、上进心和顽强拼搏的决心走进了高中,对一切都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摘要】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和崭新的内涵,其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实施策略是追求师生平等对话,生生和谐对话,激励学生自己我对话。  【关键词】对话教学目标设计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没有或者很少主动提出问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几乎成为课堂互动的全部。即使是在学生讨论中,其内容、方式也大都由教师框定。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生的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直接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而激励性语言如果运用得当、得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要做到自然、亲切、适量和恰到好处。在新课程理念中,激励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  【关键词】激励性语言自然亲切适量恰到好处  一、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要做到自然  听过一些著名的特级教师
学位
我校五年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深化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应该到该改的时候了,于是我走进了许多课改经验丰富的学校,阅读许多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在网上搜索许多关于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文章。对“为什么要开展自主性探究学习”、“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受益匪浅。我在2009年就开始实践、摸索,2012年向我校申报课题《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证性研究》并通过专家组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