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食管超声引导经皮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s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与传统放射线引导方法相比较,评价单纯经食道超声(TEE)引导在经皮介入封堵儿童房间隔缺损中的早期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单纯TE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患儿50例(TEE组),均采用TEE引导并监测封堵全过程。选取同期传统放射线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患儿162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在门诊随访,并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

2组患儿年龄、体质量、房间隔缺损直径、封堵器直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TEE组和对照组封堵器置入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9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术后即刻残余分流发生率分别为0和4.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2.9±0.5) h和0。术后随访1个月,2组患者均无残余分流,未发生外周血管损伤、心脏穿孔、封堵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单纯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儿童房间隔缺损不仅能够完全避免放射线及对比剂,而且保持了传统经皮介入治疗安全、微创的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玉米赤霉烯酮(ZEA)与女童性早熟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取71例性早熟女童及50例健康女童外周静脉血血清,以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ZEA水平,结合研究对象的骨龄、体质量指数(BMI)、子宫与卵巢体积、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研究对象的居住区域等要素,综合分析ZEA与性早熟的相关性。结果(1)71例性早熟患儿中,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52
目的探讨Sandra Fucile口腔按摩方法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方法按随机设计分组将2012年7月至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33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早产儿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口腔、脐部、体位等日常护理;干预组早产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Saudra Fucile口腔按摩,1次/d,连续10 d。采用中文版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
目的研究柯萨奇病毒诱导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后心肌纤维化发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内皮素-1(ET-1)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及不同时期应用卡维地洛干预对其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急性期治疗组、慢性期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皮下注射9 g/L盐水,其余组腹腔注射100TCID50的柯萨奇病毒B3(CVB3)0.1 mL,以后每2
期刊
期刊
目的本研究拟测定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治疗前后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的变化,分析NT-proBNP水平与DCM患儿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探讨动态监测NT-proBNP在DCM患儿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湖南省儿童医院DCM患儿49例,分别测量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根据改良Ross心功能分级对患儿进行评分,并完成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儿童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是儿童重症监护室中一种常见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细胞因子的"瀑布式"级联反应是导致病情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可利用吸附及滤过等原理清除炎性介质,能够重建免疫稳态、降低患儿病死率。但目前,持续血液净化高、低剂量疗效的结论不同,对不同剂量的选择存在争议。现从不同角度介绍血液净化高、低剂量的效果,分析不同效果的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急重症表现,以提高儿科临床医师对SLE消化系统表现,尤其是急重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明确诊断为SLE,且诊断年龄在16岁以下共计11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SLE消化系统受累临床资料进行分析。SLE诊断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SLE的诊断标准,并无硬皮病和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结
川崎病(KD)的主要并发症与心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病变有关。冠状动脉病变可表现为动脉炎、动脉扩张、动脉瘤和动脉狭窄等。超声心动图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方便、快捷且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能动态观察KD病理的各个阶段冠状动脉病变的演变过程,可准确测量冠状动脉内径,评价患儿的心功能,了解其他心脏并发症,已成为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标准诊断技术;且随着超声设备的升级及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KD急性期及恢
目的探讨药物相关分子靶标检测在儿童颅外恶性实体瘤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治疗的38例难治性儿童颅外恶性实体瘤的手术标本及外周血,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和测序的方法检测肿瘤药物相关分子靶标。共检测15种化疗药物和2种靶向药物的基因表达或突变。结果入组的38例标本中,35例为手术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