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

来源 :心血管病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398143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心肌梗死过去数十年间在预后方面取得很大改善,但其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其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可导致心源性猝死,进一步增加死亡率和社会经济负担。现就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做一综述,并重点讨论介入治疗和其他新兴治疗的最新进展。
其他文献
腺样体位于鼻咽与后壁交界处,与扁桃体一样,都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体液免疫功能,同时还具局部细胞免疫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1-3]。生理状态下,腺样体2岁开始发育,10岁之后逐渐萎缩[4]。截至目前的相关研究,普遍认为反复的慢性炎症刺激可导致腺样体过度增大[5-7],在6岁左右达到最大[1],并影响周围的组织器官,从而引起相应的病理症状,称为腺样体肥大(adenoid hypertrophy, 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