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功利性探析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1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市场经济的时代,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指引下,高等教育的功利性倾向也在逐渐明显,尤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本文通过对地方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功利性倾向进行分析,找出其成因与特点,并积极寻求改变这一倾向的途径,使高等教育能够实现“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功利性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人文素养极强的专业,它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至关重要。然而,这种功利性倾向却也在无形中显露了出来。
  一、功利性的特点及成因
  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人文学科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培养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公民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授母语文化的专业,它的育人功能则体现得更为明显与必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部分地方高师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功利性越来越强,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分看重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忽视对人文素养的培养。
  首先,高校自身的功利倾向日益明显。部分地方高师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过于追求教育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从专业课程的设置,到人才培养的模式,都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致力于开设各种实践性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课程内容设置为同各类资格证书的考试接轨,等等。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这一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无可厚非,然而却在无形之中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它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了自己的学生能够在社会上找到一份谋生的职业,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却很少顾及。这种功利化的倾向,也势必导致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
  其次,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身处高等教育阶段的年轻人,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利益能否得到很好的实现。他们对一切事物的判断,都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为标准。此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他们更加关注眼前的利益。体现在学习上,就是哪些课程有助于解决就业,哪些知识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有用的。甚至在一些问题上,人性的恶都会暴露,更不会顾及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而且,应试教育的主导作用已经在无形之中渗透到了高等教育的领域。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上课是为了期末考试能够顺利通过,学习是为了最终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即使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人文素养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也只是耳熟能详的一个专业名词。
  二、消除人才培养模式功利性的策略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功利性,导致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即使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的也只是抽象的文字和纯熟的表达,人文素养并未得到很好的重视与提高。那么,如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功利化倾向,实现“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的培养目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高校不能盲目服从市场需求,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不能把教育看成一种产业,而是一种事业。不能单纯地计算投入与产出,要从长远角度看待教育的价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如果一味追求短期效益,势必对学生的未来产生不良影响。我们的教育,应该使学生成为有理想、能担当、敢创新的人,而不是自身利益的代言人。
  其次,要提高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现在的地方高校,新生代的年轻教师逐渐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而这些知识素养较高的年轻人,自身就是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从学校接受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相对较少。如果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不高,如何能以身作则,给学生展现榜样的力量。因此,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我的修养,才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让他们对人文素养产生重视,才能逐渐改变功利化的心态,端正身心。
  再次,缩小招生规模,实行小班授课。如今的地方高校,在校生的规模越来越大,导致人才培养的方式越来越模式化。当一批批零件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时,我们完全看不到它们的不同。可以试想,当一批批学生在模式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完成学业的时候,我们难道不觉得他们身上缺乏一种创新思维吗?我们要给学生和教师交流的空间,这样,他们才可能受到师长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至于人云亦云。
  当然,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一个通病。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职场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模式的功利性势必在逐渐增强。我们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功利性,却也不能任由其发展。尤其是汉语言专业,一定要尽到自己的社会义务,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给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心灵的大门,让他们能够在掌握知识、提升技能的同时,改变功利化的心态,不断提升自我,最终全面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宁艳岩.论高等教育的功利性与人文性[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2(5).
  [2]郑海波,李吉芳.转型期高等教育功利观辨析[J].前沿,2013(13).
其他文献
以壳聚糖分别与硫酸软骨素、羧甲基壳聚糖、透明质酸按一定比例制备出共混膜,研究了膜片的透光性、吸水率、渗透性、力学性质、表面结构、红外图谱等物理性质.以共混膜为载体
随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竞技体育竞争日益激烈,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在对江苏和山东两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现状及其运行模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
摘 要:本文采用教学实验法,从语言学、教学法视角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语言能力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口语训练对其教学技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口语训练是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口语训练;教学技能;体育教育专业  课堂口语教学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能促使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重新构建,是提高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及教学语言能力的一剂良药。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教学语言能力
目的:制备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纳米Fe3O4磁性粒子和磁性阿霉素靶向抗癌微球。方法: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颗粒,采用XRD、HRTEM等测试手段埘该纳米粉进行表征;随后制备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