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每一个老师都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我在平日教学中,主要从几方面做探讨和实践,并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一是朗读经典,在课文中渗透作文教学;二是积累素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三是亲临实地,在情境中评析作文;四是发现优点,用心写好作文评语;五是因人施教,鼓励引导学生写作。
关键词:作文教学 兴趣 积累素材 朗读经典 因人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62-01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写作文,而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很强的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每到写作文时都会“谈文色变”,愁眉苦脸,感叹无话可写。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呢?在平日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实施,并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1 朗读经典,在课文中渗透作文教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作文教学最好的范例。在平常教学中,可抓住一切与作文有关的因素,充分体现“以读助写”的教学思想。我在讲授每一篇课文时,都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让他们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打开闭塞的思维,进入作者的思想世界。让学生在感悟文章精美的同时,学习写作方法,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作文,学会了作文。例如,我在讲授冰心的《忆读书》时,先放一遍录音,然后让同学反复自由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冰心平实自然的语言、朴素真挚的情感;感受冰心从四岁识字起,至八十多岁依然对读书由衷的热爱;感受冰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肺腑名言。这篇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仿佛身边长者的殷切教诲。于是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写一篇《我的读书生活》,大部分同学都写得很好,文笔流畅,充满真情实感。后来一位学生对我说:原来写作文并没有想象的难。
2 积累素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面对抽象的作文题目或者一段材料,常会束手无策,无从下笔。或者简单几句交代完各要素就觉无话可写了。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建立材料档案,以便写作时“有料可选,有料可提”。如何指导学生建立材料档案,厚积薄发呢?首先,一方面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及身边的各种人物,并把所见所闻写在日记上;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有益书刊,把精彩片段和所想所感做好笔记。接着,定期举行优秀日记及读书笔记展示并给予奖励。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鼓励,学生所记的内容就会越来越丰富,写作素材也会丰富多彩。
3 亲临实地,在情境中评析作文
作文课上,我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寻找根源”。之后,对这“根源”进行再认识、再观察,即重新认识事物,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例如在一次题为《美丽的校园》的作文中,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写到了学校的外在美,并没有写到实质。我评讲时,带领学生来到校园中实地讲评,先让几位写得较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他们的作品,然后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校园的“美”除了外在,还有哪些地方更美?帮助学生分析其外表的造型美、姿态美,然后认识其内在的丰富内涵及深远的象征意义。在身临其境的教学中,学生们打开了话匣,理清了思路,畅所欲言,很快便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写作的要诀。通过这样的情景作文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4 发现优点,用心写好作文评语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重视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次的作文训练,我都会认真阅读,用心批改。因为写好作文评语,是提高作文教学的很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批改作文时,不管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哪怕毛病再多,文笔再差,我也会给予“恰到好处”的评语。影响学生写作情绪的话尽量少说,对不足之处也要在表扬中提出。例如,有些学生文笔流畅,字体却非常潦草,我会批上:“心美,字也要美”、或者“字美,文会更美”等;有些学生平时说话滔滔不绝,但到写作时却只寥寥数语,我会批上:“把你平日的雄辩运用到写作中,你的作文会更优秀!”通常,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知道自己的不足,下次的作文便会有所改进。
5 因人施教,鼓励引导学生写作
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鼓励,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优等生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如此。文章写得好,赞扬他,鼓励他,更会激发他的创作兴趣;文章写得不好的,哪怕毛病再多,也会有他的闪光之处,及时发现、充分肯定这些闪光之处,激发他的写作潜能。这样,他们对作文就不会望而生畏了。老师的一句赞赏,一句肯定,往往会使学生的思想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上学年,一位香港转来的女生,从来不写作文。我从多方面了解了她的特殊情况后,鼓励她把自己的经历、想法写下来,甚至可以不按作文的要求,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我每次都给予她单独详尽的指导和批改,历经几次的训练,她不再害怕写作文,写的文章也一次比一次好。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和创新能力,只要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便能增强他们写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学生就不会再有“写作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了。
关键词:作文教学 兴趣 积累素材 朗读经典 因人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62-01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写作文,而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很强的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每到写作文时都会“谈文色变”,愁眉苦脸,感叹无话可写。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呢?在平日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实施,并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1 朗读经典,在课文中渗透作文教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作文教学最好的范例。在平常教学中,可抓住一切与作文有关的因素,充分体现“以读助写”的教学思想。我在讲授每一篇课文时,都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让他们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打开闭塞的思维,进入作者的思想世界。让学生在感悟文章精美的同时,学习写作方法,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作文,学会了作文。例如,我在讲授冰心的《忆读书》时,先放一遍录音,然后让同学反复自由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冰心平实自然的语言、朴素真挚的情感;感受冰心从四岁识字起,至八十多岁依然对读书由衷的热爱;感受冰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肺腑名言。这篇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仿佛身边长者的殷切教诲。于是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写一篇《我的读书生活》,大部分同学都写得很好,文笔流畅,充满真情实感。后来一位学生对我说:原来写作文并没有想象的难。
2 积累素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面对抽象的作文题目或者一段材料,常会束手无策,无从下笔。或者简单几句交代完各要素就觉无话可写了。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建立材料档案,以便写作时“有料可选,有料可提”。如何指导学生建立材料档案,厚积薄发呢?首先,一方面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及身边的各种人物,并把所见所闻写在日记上;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有益书刊,把精彩片段和所想所感做好笔记。接着,定期举行优秀日记及读书笔记展示并给予奖励。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鼓励,学生所记的内容就会越来越丰富,写作素材也会丰富多彩。
3 亲临实地,在情境中评析作文
作文课上,我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寻找根源”。之后,对这“根源”进行再认识、再观察,即重新认识事物,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例如在一次题为《美丽的校园》的作文中,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写到了学校的外在美,并没有写到实质。我评讲时,带领学生来到校园中实地讲评,先让几位写得较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他们的作品,然后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校园的“美”除了外在,还有哪些地方更美?帮助学生分析其外表的造型美、姿态美,然后认识其内在的丰富内涵及深远的象征意义。在身临其境的教学中,学生们打开了话匣,理清了思路,畅所欲言,很快便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写作的要诀。通过这样的情景作文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4 发现优点,用心写好作文评语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重视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次的作文训练,我都会认真阅读,用心批改。因为写好作文评语,是提高作文教学的很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批改作文时,不管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哪怕毛病再多,文笔再差,我也会给予“恰到好处”的评语。影响学生写作情绪的话尽量少说,对不足之处也要在表扬中提出。例如,有些学生文笔流畅,字体却非常潦草,我会批上:“心美,字也要美”、或者“字美,文会更美”等;有些学生平时说话滔滔不绝,但到写作时却只寥寥数语,我会批上:“把你平日的雄辩运用到写作中,你的作文会更优秀!”通常,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知道自己的不足,下次的作文便会有所改进。
5 因人施教,鼓励引导学生写作
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鼓励,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优等生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如此。文章写得好,赞扬他,鼓励他,更会激发他的创作兴趣;文章写得不好的,哪怕毛病再多,也会有他的闪光之处,及时发现、充分肯定这些闪光之处,激发他的写作潜能。这样,他们对作文就不会望而生畏了。老师的一句赞赏,一句肯定,往往会使学生的思想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上学年,一位香港转来的女生,从来不写作文。我从多方面了解了她的特殊情况后,鼓励她把自己的经历、想法写下来,甚至可以不按作文的要求,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我每次都给予她单独详尽的指导和批改,历经几次的训练,她不再害怕写作文,写的文章也一次比一次好。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和创新能力,只要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便能增强他们写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学生就不会再有“写作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