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离不开人们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柴米油盐,伴随每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人的情感成为语文最妙不可言的载体,是语言文字最吸引人、打动人的来源地。而作为情感动物的人类,心理变化又将成为影响人情感,亦是激发人学习语文兴趣的最有力工具。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心理学,将是学好语文的最有利方式。
  一、激发动机心理,让语文学习更积极主动
  语文学科边缘化,在许多一味以升学为指导思想的学校已然见怪不怪。语文只要死记硬背,课内文章上不上无所谓(考试一般课外阅读为主)等观念不但侵蚀每个学生的内心,还逐渐影响在指挥棒作用下无奈的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和学习的不重视,成为相当一部分师生忽视,甚至忽略语文的心理动机。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语文教学和学习才能走上正确的轨道。
  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尝试。在教学鲁迅《故乡》的过程中,我抓住作者对杨二嫂、闰土、水生等人物外貌的多次细节描写,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肖像描写在人物刻画方面的重要意义,并由此指引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描写人物的细节,或者进行白描勾勒,抑或情景特写。在不断地激励、鼓励下,学生认真思考、积极主动,运用不同方式,刻画出各种细腻的人物形象,如重细节的作品有《父亲的背影》、《同桌的你》、《老师的手心》等,粗线条描绘的《雨中》、《我们的班长》、《十年后的我》等。这些作品虽然方式方法不一,却真实刻画了学生身边的你我他,使学生在会心一笑中感悟到写作的乐趣。让学生了解到学语文、写作文原来可以如此贴近人心。这样的活动对学生学习语文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主动性随之提高。
  二、强调自主意识,克服依赖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克服心理依赖性,强调学习自主意识,是学好语文的另一关键。在语文教学改错训练中,除了给予一定的纸质练习外,我让学生参与到生活中,鼓励他们将语文学习和社会联系起来,以此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主动性。我结合改错训练题目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请每个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将生活中看到的错字、别字、滥用繁体字等现象记录下来,收集整理后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交流互动,总结错误用字的原因,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改错题并不只是为了改错本身,更重要的是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让语文回归生活、服务生活。活动结束后,对整理思路清晰、任务完成较好的同学进行表彰。类似的方法,在教学说明文的同时,让学生收集家中电器、日常用品等的说明书,并带到学校共同分析探讨,总结出说明文写作的要点。这些相对简单的活动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的要旨,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大大提高,为了完成任务而做题目的依赖性大大降低。
  合理的教学方法是解决学生困惑心理,保持学生学习语文自主意识的强有力支撑,唯有如此,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长久保持新鲜度。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碰到疑难时,教师要适时点拨、有效指引,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看到指引的明灯,不会因为过程中的困惑而影响其积极性。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矛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发现种种法则,少走一点弯路,才是语文教学提倡的精神。
  三、学思并行,指引学生善于质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人的思想用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教师只有拥有宽广的心胸、阳光的心理,愿意接受甚至提倡学生积极质疑,才能明理,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健康的人文素养,以及善于接纳、勇于挑战的人生信念,语文教学的初衷也应如此。
  教学散文《白鹭》时,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如散文诗般优美,同样美丽的是他的用笔:在平凡而美丽的白鹭身上,我们看到生活中“韵在骨子里的美”。但在文中关于“白鹭瞭望图”的描绘中,学生对此产生了分歧:文中的白鹭是否是在“望哨”?一部分学生认为白鹭悠闲的神情和望哨时的专注、警惕迥然不同。另一种声音正与此相反。在名篇《岳阳楼记》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类似情况:文中所述“商旅不行”和“樯倾楫摧”之间存在矛盾。在这两个案例的处理中,因为没有涉及价值观等因素,因此我在充分肯定学生观点的同时,适时点评,尤其十分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质疑的精神,并大力表扬学生在学习中思考的勇气。在老师的鼓励认可中,学生求真、上进的心理被充分挖掘和激发出来。在今后语文学习中,学生课堂讨论、探索精神更大胆、更专注。
  四、进一步求同存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时代追求的精神。在求同存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教学中更应倡导。
  教学小说《项链》时,对待文中人物路瓦栽夫人性格的分析,大家都趋向于对物质生活的享受,爱名利、慕虚荣。但是,有一个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路瓦栽夫人虽然有着明显的缺点,但是,在困难面前,她毅然决定偿还沉重的债务,并且辞了女佣,住进小阁楼,真正将自己的诺言付诸实践。所以她面对困难时的勇气、诚信等闪光点,无法抹去,值得每个人尊重。在一片批判声中,这位学生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有理有据,这种善于思索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掌声。
  心理学范畴十分广泛,语文教学中如能巧妙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创新等心理学知识,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语文教学走出迷惘、走上正轨。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是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因为传统模式中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学习兴趣的提高,是制约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不利因素。为了提高师生互动成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加强研究,在教学中营造浓厚氛围,以及科学设计学习载体与引导教学流程,体现师生互动在整个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师生互动 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教改中,师生互动是较为热门的话题
情感既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又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内部冲力,因此,培养情感,并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一种教学艺术。  一、巧设悬念,诱发感情  诱发感情是培养情感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教育学》曾说:“每一个干练的教师都是一个艺术家。他从事于教学,犹如琴师从事于操琴一样。他和缓地触动人类思想感情上的琴弦,刺激之,安慰之,兴奋之,鼓励之。”教学实践很好地说明了这样的情
所谓“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计白当黑,通过实有的线条和虚留的空白,体现整体的意象和情调。这种艺术以虚空传递丰盈,在一种近乎“无”的状态中达到“有”的韵味,从而走入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  这样美好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是否可以达到?其实早前已有语文教师对此进行了探讨:语文教学原本就应当是一门艺术,它充满诗情画意,追求至美之境,一切有利于达到这一境界的艺术手段都可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