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政治在改革,经济在改革,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在改革。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我认为,教育的改革同时也要重视德育教育。因为在现在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现象。如民主意识的增强,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变得空前的强烈,他们觉得教师要求他们做到的,教师也要做到;如个性的张扬,使得今天的学生变得很难接受批评,不仅如此有的学生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甚至做出辱骂、殴打老师的事情……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教育,教育,教书育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高考考场上拿高分,还要让他们在“社会大考场”上拿高分。
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学生的身体不合格是废品,智力发展不健全是次品,而品行不合格是危险品!”因此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把握课堂教学的灵魂,融德育教育于高中教学之中。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以教材本身为主要素材,注重思想品行底蕴。
我们教书育人的场所多半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不但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过程。在我们高中教材中有许多材料和知识是与道德息息相关的。如高一英语中就有一个单元的题目是Women of achievement。这个单元讲的是一些做出杰出贡献的妇女的事迹。通过这个单元,英语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一话题教导学生要如何正确看待他人的工作,教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对社会的贡献等道德教育。又如政治课本中也有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篇目,那么老师可以以此谈谈如何“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等道德问题。
二、以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高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场合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个高中教师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
良好的校风、班风可以在开展主题文艺活动、主题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中树立。如“纪念党的生日主题汇演”、“十一主题演讲”、“八一建军节主题班会”等活动。学生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且也会被伟大的民族精神所震撼,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在活动中同学们知道了善恶美丑,同时通过英雄榜样的力量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三、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活动的内容是多样的。可以是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同时也将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融入其中。活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同学、老师对他们的信赖和尊重,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与自豪。同时在活动中,学生们还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体验助人的快乐,获得全新的感受,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在活动中要鼓励学生主动真诚的与人交往,尊重别人的人格、习惯、隐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们处于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的情境中。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祖国和为人民多做好事,要求学生不要对他人期望太高,要能宽容别人,一个心中充满仇恨的人绝不会是愉快的。
目前,国外也日益重视德育教育,提出“要注意改进课程、教科书内容和包括新科技在内的其它教育材料,以便教育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公民,使他们面对其它的文化能够欣赏自由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差异,并能防止冲突或通过非暴力手段解决冲突”。由此可见,人类社会对道德教育已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重视的程度。
德育是当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大课题。随着全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德育地位正在得到改善。但面对今天的教学改革,教师迫切需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才能担当起引领一代人向前的重任。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我认为,教育的改革同时也要重视德育教育。因为在现在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现象。如民主意识的增强,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变得空前的强烈,他们觉得教师要求他们做到的,教师也要做到;如个性的张扬,使得今天的学生变得很难接受批评,不仅如此有的学生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甚至做出辱骂、殴打老师的事情……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教育,教育,教书育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高考考场上拿高分,还要让他们在“社会大考场”上拿高分。
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学生的身体不合格是废品,智力发展不健全是次品,而品行不合格是危险品!”因此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把握课堂教学的灵魂,融德育教育于高中教学之中。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以教材本身为主要素材,注重思想品行底蕴。
我们教书育人的场所多半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不但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过程。在我们高中教材中有许多材料和知识是与道德息息相关的。如高一英语中就有一个单元的题目是Women of achievement。这个单元讲的是一些做出杰出贡献的妇女的事迹。通过这个单元,英语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一话题教导学生要如何正确看待他人的工作,教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对社会的贡献等道德教育。又如政治课本中也有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篇目,那么老师可以以此谈谈如何“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等道德问题。
二、以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高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场合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个高中教师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
良好的校风、班风可以在开展主题文艺活动、主题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中树立。如“纪念党的生日主题汇演”、“十一主题演讲”、“八一建军节主题班会”等活动。学生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且也会被伟大的民族精神所震撼,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在活动中同学们知道了善恶美丑,同时通过英雄榜样的力量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三、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活动的内容是多样的。可以是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同时也将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融入其中。活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同学、老师对他们的信赖和尊重,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与自豪。同时在活动中,学生们还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体验助人的快乐,获得全新的感受,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在活动中要鼓励学生主动真诚的与人交往,尊重别人的人格、习惯、隐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们处于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的情境中。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祖国和为人民多做好事,要求学生不要对他人期望太高,要能宽容别人,一个心中充满仇恨的人绝不会是愉快的。
目前,国外也日益重视德育教育,提出“要注意改进课程、教科书内容和包括新科技在内的其它教育材料,以便教育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公民,使他们面对其它的文化能够欣赏自由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差异,并能防止冲突或通过非暴力手段解决冲突”。由此可见,人类社会对道德教育已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重视的程度。
德育是当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大课题。随着全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德育地位正在得到改善。但面对今天的教学改革,教师迫切需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才能担当起引领一代人向前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