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o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321例产妇,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病原学特点及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3例,感染率25.86%;83例切口感染患者血培养出病原菌98株,革兰阴性菌43株、占43.88%,革兰阳性菌50株、占51.02%,真菌5株、占5.10%;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以及诺氟沙星具有较强敏感性,而对阿莫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具有较强耐药性;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具有较强敏感性,而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具有较强耐药性;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肥胖、妊娠伴合并症、留置尿管时间、术前导尿为影响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通过logistic分析,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肥胖、妊娠伴合并症、留置尿管时间、术前导尿及胎膜早破均是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临床上需及时关注孕妇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行个体化防护,并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严控术前导尿及留置尿管时间等,从而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其他文献
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传统旅游业的劣势也逐渐的显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生态环境,这将十分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近些年来,生
自救行为作为极其重要的正当化事由之一,我国刑法学界却对其着墨不多。而针对自救行为面临的司法困境,不少学者更片面的认为只要对自救行为予以立法就可以一劳永逸。其实不然,立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