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寓言故事的生活哲理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寓言王国是一个充满情趣、幽默、勇气、智慧和丰富想象力的地方,它把大自然的一切事物赋予了人类最广泛的情感和基本的善恶观。在我们嘲笑故事里丑角的滑稽时,不知不觉地感受到生活的真理。教学过程中,尝试把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理解生活哲理,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寓言 故事 哲理 范例
  《毛驴和青蛙》。一头驴子经过一个荷花池的时候看到池塘里的青蛙生活得自由自在,它很羡慕,觉得自己每天辛辛苦苦还经常挨主人的鞭子。终于有一天,它不顾一切地跳下去,却差一点淹死。这则故事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不做不切实际的幻想,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千万不要盲从,别人生活得再好,也许并不适合自己。就像寓言中青蛙生活的池塘一样,看起来很美好,但它不适合驴子,如果驴子一味要去,只能丧生。
  《我要的是葫芦》。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小葫芦长得很好,可是叶子上长了蚜虫。有人劝他治一治,他说:“我要的是葫芦,又不是叶子”。过了几天,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人们应当根据某种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有了对后果的科学预见,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具体行动,促使事物向自己期望的结果发展。
  《自作聪明的驴子》。有一头驴子为主人驮盐,过河的时候一不小心掉进河里,等它爬上岸,它发觉背上的货物轻了好多,它以为自己找到了窍门。第二次为主人驮棉花,过河的时候它故意掉进河里,没想到棉花浸了水后,沉得差一点把它压趴下。我们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是人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做事情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就会象这头自作聪明的驴子一样。
  《狮子和老鼠》。一只老鼠被一只黄鼠狼追得无处可逃,情急之下它跳到了一头正在睡觉的狮子的头上,黄鼠狼吓跑了,它却被狮子抓住了。它恳求狮子放了它,说以后狮子有难它会帮助狮子的。狮子放了它,却对老鼠的承诺嗤之以鼻,它想我堂堂一头狮子还用求一只小小的老鼠帮忙吗?后来,这头狮子被猎人用网罩住了,正在沮丧的时候,那只小老鼠来了,三下两下便帮它把网咬破了,救了狮子一命。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反对看问题只看这一面,不看另一面的“一点论”。
  《米缸里的老鼠》。一只老鼠找到了一个盛满米的缸,它每天都到缸里吃米。米渐渐地少了,老鼠吃完米后要跳出米缸也越来越费劲。终于有一天,它跳不出来了,最后,水缸里的米没有了,老鼠饿死在米缸里。量变和质变是事物的两种状态,事物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在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的时候,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做事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否则事情做得过了头,就会落得老鼠的下场。
  《三只仙鹤》。三只仙鹤捉了一些鱼,把没有吃完的鱼埋在了沙滩上。第一只仙鹤抬头看了看,暗暗地记住:鱼埋在太阳底下。第二只仙鹤抬头看了看,悄悄地记住:鱼埋在那朵雪白的云下面。第三只仙鹤往周围看了看,默默地记住:鱼埋在那棵大柳树旁边。第二天,三只仙鹤都要找它们昨天埋好的鱼。第一只朝太阳飞去;第二只朝云朵飞去;第三只朝大树飞去……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寓言中的前两只仙鹤,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认为世界是—成不变的,犯了形而上学错误。
  注: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立项编号:BY[2018]G03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甘肃省会宁县汉家岔镇康湾小学)
其他文献
作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童年时代就立志要成为作家的林清玄以他特有的笔调将东方佛教菩提智慧与自己对佛学经典和现实生活的独特生命体验相结合,不仅给当代文坛提供了一种新的
内容摘要:“丽”况是《溪山琴况》的第十况,在此况中徐上瀛指出丽的本质是发自于清静、古澹的琴之美音。在追求古琴之“丽”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区别“丽”与“媚”,其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感触人心。古琴之“丽”的追求是琴乐对大雅、超脱自由、道之所在的追求,“丽”况中对琴之“美音”的追求也即是对一种超脱凡尘的琴音的追求。   关键词:《溪山琴况》 丽况 琴乐 美音  丽者,美也。于清静中发为美音。丽从古澹出,非从妖
张謇所处的时代是中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的时代,破除封建传统观念,打破封闭守旧的思维模式,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是不可阻遏的时代潮流.作为这一时期新兴社会力量的代表,张謇是
内容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彝族的族称被确定下来。彝族内部人群多样、人口众多、广布于川黔滇三省部分地区。历史时期,彝族多被称之为“倮倮”、“猓猓”,在黔西北还流传着类似于“黑倮倮、白倮倮,围着火炉烤脚杆”等俚语。虽各地服饰、首饰、语言有些许区别,但在民族识别中均被归属为彝族这一单一民族。自此,学术界关于彝族的研究方兴未艾,大多研究是針对集中居住在川、滇两省的大小凉山地区、以及云南楚雄、红泥河、
内容摘要: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网民数量不断增加,武汉方言也随着武汉本土网民的激增进入到了网络生活。网络中使用的武汉方言多为称谓语、委婉语和骂詈语,极具武汉方言的代表性。在网络中使用和传播武汉方言,继承和发扬了武汉地方方言文化。越来越多的武汉人开始重视武汉方言,采用各种新颖的网络技术手段来保护和传播武汉方言,政府和学界开展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武汉方言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现象启发我们对普方关系
内容摘要:绝句叠字,音调流美,营造音韵和谐美。绝句中,拟声有天籁、地籁和人籁之别,像天籁之音,有风声之“萧萧”与雨声之“潇潇”,皆能绘其状,深情绵渺。   关键词:叠字 萧萧 潇潇 拟声绘状  绝句,以言简意赅称名,尤重辞采的锤炼。诗词的美学趣味就在于其辞藻的妙绝,诗词之美,皆有赖于语言来表现和实现。绝句使用叠字,诚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所谓“写气图貌”一样,能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事物的的状态与
内容摘要: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本文以京绣、易县清宫刺绣、缂丝三个代表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在分析其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其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现状 存在的问题  一.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赋存及传承现状  我国已公布的在四批共计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共计十大类,其中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民俗三大类项目的总数共计522项,占总数比近40
内容摘要:“气”是中国哲学和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发展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先秦时期,从中国古代到现当代,我们可以从中国文学、哲学等众多文化领域中感知到它存在的踪迹。不仅如此,哲学往往对美学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气”的范畴也就随之延伸到中国美学并伴随其不断发展。总的来说,“气”这一范畴,意义深远,早已有不少人试图去研究“气”,但都无法窥其全部。本文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截取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浅谈
内容摘要:中古女性墓志语料丰富而价值独特,呈现用词求新、婉辞系统发达,及多用典故词求古雅文风的三个明显特点。前人对墓志研究集中在字形角度,兼及史学、文学和社会学角度关注女性墓志。从词汇和修辞角度梳理女性墓志,一则补充女性墓志本体研读新视角;二则加深认识中古词语双音化发展状态;三则总结女性墓志中大量的连绵词和叠音词;还可对墓志词语体现的古今异义和保存的唐代文献整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女性墓志 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