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canyu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告诉我们一个现实:在现实教育中我们无法回避存在着问题学生。所以,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自我教育,遵章守纪
  马卡连柯说过:“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而且也是教育的主体。”所以,构建民主的班集体和各类学生组织也就成为了“德育”工作的首要环节。学校和班主任应对这一工作进行科学指导。班集体和各类学生组织只有按民主程序建构和运作,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主人。学生要学生集体中学会过民主生活,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互监督的机制。学生干部要实现从“班主任的助手”向“同学的代表”的角色转变,接受同学的委托、支持和监督。班级活动应以自我教育活动、自娱性活动、探究性活动和社会服务性活动为主,实现真正自主、自律的“德育”。
  学生个人的荣誉感、羞耻感是在集体舆论这个大背景下形成的,是个人对集体舆论的感受,有时学生之间的批评或表扬,往往比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或表扬更有效。所以,对学生的惩罚或奖励应该由学生自己选举产生的机构来执行,而不是由教师决定。
  在有了民主的学生集体之后,还要在学生集体中执行有道德价值的纪律。哈代·诺克斯认为,道德主要是和形成对利己冲动的自我克制有关,它和能够并且愿意怀着并非冷淡的心情或竞争的敌意而关注他人的利益有关。他认为,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越多,就会越有益于他人,并且有益于社会的美好。所以,遵守合理的规则必不可少,学生要把行为合乎规范作为自己的义务。
  有道德价值的纪律,能使学生产生对规范本身权威的尊重,但这种纪律不能是从上而下的规定,而需通过学生集体的约定形成。这二者虽然都属外在的纪律,而其教育的价值却大不相同。由学生集体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约定的行为规范,不仅使学生成为规范的制定者、履行者,而且使学生承担了规范执行监督者的责任。从而把对学生行为的管理与教育变成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如果在学校中形成了强有力的学生集体组织和有道德价值的纪律,那么它们将使学生从他律向自律过渡。所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要从决定者、执行者向指导者转变。
  二、教师合理评价,以身作则
  在评价学生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班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整体上权衡每一名学生的发展,不应只是看他的学习表现和成绩,还要关注品德等其他方面。面对问题学生时,教师首先要做到不抓住问题不放,应同时看到这个学生身上积极的一面,从而和班级其他学生一起引导他通过健康的一面带动问题的转化。教师要注重对问题学生的感化,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关怀,往往会成为学生行为转化的契机。
  教师除了在情感方面的关怀以外,还应注重自身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心理学的实验证明,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比言语的影响更大。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属
  于强化范畴,是一种观察学习,是学生个体通过观察教师在处理刺激时的反映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未成年学生的行为往往带有盲目性,他们的判断力有待培养,成长中的学生一般不可能自发形成正当的价值选择。所以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威信,甚至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学生便可能出于对某个教师的信任和尊重而按他的要求经常地做正确的事情。而学生体验到了在正确行为中获得的满足,做正确的事情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教师作为道德行为者和道德教育者,进行道德教三、学校营造环境,立德育人
  只有合乎道德的学校,才能造就道德高尚的学生。不存在“道德无涉”的学校,任何人际之间的经验都包含着道德的成分。
  南开中学校长康岫岩在日记中写道:“任何一位教师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都要纠正,否则学生会得到错误的暗示:认为老师不管,就是赞许我的行为;或认为我的行为没有什么问题。我们经常遇到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解:某某老师看见了就没说我做得不对,所以我这样做了。”所以,每一位老师都要参与到德育工作中,只有所有的老师都把自己看成是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才能更有时效性。
  学校德育工作可以首先从全面改善学校环境,塑造优良的校风入手。教育应从人的本质出发,教孩子懂得要守住基本的道德底线。学校要制定出校纪校规,并要求老师和学生必须遵守。
  其次,还要加强社团活动,建立形式多样、健康活泼的活动组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团队意识。团体活动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性情,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发挥能力,体验融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一个学校的精神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它需要不懈地传承、锻造,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的学风,严谨的教风,优良的校风,积淀成为学校的文化。
  综上所述,一个学校的德育氛围需要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营造,只有這种一点一滴,润物无声的教育,才能真正让学生从灵魂深处发生改变,才有可能让学生脱胎换骨,受益终生。
  〔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摇课题批号:BY[2014]G170〕
  作者单位:甘肃白银市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因此,学校作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战场,就必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感,不断提高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学习我国语言最好的途径莫过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很多教师对于语文的教学还没有掌握其中的关键,往往停留在字、词、句、篇的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精髓,才能够深入探究到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人生、社会及历史的独特性,才能够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中收获一种享受之感、畅游之快。  一、引
一、心智语文教学的缘起  (一)教育是心灵的转向  教育要立人,立人要从“心”开始。《大学》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也说:教育就是使人“心灵从朦胧的黎明转到真正的大白天。”这些话都强调了教育就是心灵的转向。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应当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心智的建构上,教学要向心灵最深处的漫溯,让深刻的教学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教学的过程就
一、教参关于《雷雨》中戏剧冲突的解说在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于这部戏剧的戏剧冲突这样解释"课文一共有两场矛盾冲突,第一场是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冲突,第二场主
戏剧作为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的“戏剧”实指剧本(戏剧文本),剧本是舞台表演的依据,阅读、欣赏优秀的剧本是一种美好的文学熏陶和享受。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就是进行对戏剧的鉴赏学习。仅通过一个学习单元中仅有的三篇课文来达到教学目标对戏剧鉴赏的要求,无疑是有难度的。如何进行戏剧鉴赏教学,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戏剧的魅力,是教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重视戏剧鉴赏的基础起
鼻腔冲洗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常用于治疗萎缩性鼻炎、鼻窦炎术后的患者。传统的鼻腔冲洗用器非一次性使用,经过清洗消毒后重复使用,操作步骤繁琐,另外购买鼻腔冲洗器经济成本较高,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我科自2007年始对鼻腔冲洗进一步改进,简化步骤,降低成本,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将生理盐水瓶置热水中加温2-5分钟,注意不断活动瓶体,使盐水受热均匀,将瓶体置手背部感知盐水温度,以温而
学位标准立法应当坚持学术性、开放性和操作性的立法导向.我国现行学位标准立法存在定位模糊化、内容空洞化和标准同质化的制度缺陷.未来学位立法应当设定国家学位的基础性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