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福如何一致?——荀子对儒家德福观的反思与进展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儒家的德福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从《尚书》中的“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到《论语》中的“仁者不忧”、《孟子》中的“尽心”“知性”“知天”,早期儒家不断从对天与人外在物质关系的观察转向对天与人内在精神关系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德性修养获得相应的精神回馈。虽然这一内在的精神转向为德福之间的关系找到了内在的哲学依据,但这一理论解释路向不能保证德性修养必然能够带来外在的物质幸福。荀子则认为人不仅可以在德性塑造中获得精神性的回馈,更会在现实中得到相应的福报。荀子的这一德福观使得历来以“知行合一”为
其他文献
萨特存在主义是关于人的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卡尔维诺的《帕洛马尔》弥漫着萨特存在主义人生哲学的气息,他秉承的依然是西方文学高度关注现实存在中的人及其命运这一精神。从
新的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倡导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文章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并就大学英语教学中
淹溺是一种意外伤害.淡水淹溺后,往往因呼吸道阻塞出现窒息和死亡.现场的心肺复苏和初期生命支持及送院后脑复苏是减少死亡的关键.本文回顾了1986~1998年我院急诊科15例淡水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