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糖尿病胰岛素强化加用调脂治疗后β细胞早期分泌功能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初发糖尿病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加用调脂药物后β细胞功能改变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64例,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CSⅡ),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强化组(n=84),调脂强化组(n=80)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基础上加用贝特类调脂药物,治疗前行标准OGTT试验,同时测空腹胰岛素、C-肽,餐后胰岛素及C-肽浓度,血脂谱、血压等,2周复查上述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PG),血脂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C30/△G30)的变化.结果 与单纯强化组比较,调脂强化组△C30/△G30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6±4.18、16.89±4.47,P>0.05);甘油三酯(TG)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0.76) mmol/L与(1.80±0.81)mmol/L,P<0.01)];HOMA-IR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1.98与1.41±1.55,P<0.01].结论 初发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加用贝特调脂药物后β细胞早期分泌功能恢复未见进一步好转,但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不同方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效果.方法 选择经内镜下活检病理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诊的1203例Hp感染患者,根除Hp疗程结束4周以上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回顾性分析不同根除Hp方案疗效.所有患者均采用PPI为基础(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美拉唑、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常规量每日2次)±不同抗菌药物的三联或四联方案,用药疗程分为7、10、14 d.A
目的 评价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小儿MP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1次静脉滴注,治疗3~5d后予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10 mg/(kg·d),每周连服3d停用4d为1个疗程,共用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20 ~30 mg/(kg·d),1次静脉滴注,共14 d.治疗2周后观察两
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清热休克蛋白(HSP) 60、HSP65检测对冠心病患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和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2月心内科住院的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9例、无冠心病(non-CHD)组20例.测定所有患者入院即刻血清中人HSP60、HSP65浓度.并对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醛固酮、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与左心室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27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抽取肘静脉血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如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醛固酮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纤维蛋白原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浓度.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按照纤维蛋白原浓度的三分位数分为低值(A组)95例、中值(B组)87例、高值(C组)91例共3组,对3组
摘要:本文分析了语音识别中的两个经典模型的算法原理——传统的隐马尔可夫模型(HMM)和基于神经网络的解码编码模型(encoder-decoder)模型。  关键词:语音识别;隐马尔可夫;解码编码  语音识别是将自然语言中的语音序列转换为文本序列的一个过程,它的基本思路是:给定一个声学输入序列O=o1,o2 ,o3 ,o4 ……,ot ,把该序列转化成一个由单词序列构成的句子S=w1,w2,w3,w
目的 探讨人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MALAT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新鲜NSCLC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各8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ALAT1 mRNA的表达,并对患者性别、年龄、癌胚抗原(CEA)水平、临床分期、肿瘤侵袭转移程度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ALAT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87.23 ±9.72)是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在腹腔镜短小手术中对生命体征的影响,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短小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拟行妇科腹腔镜探查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30例(A组)和芬太尼复合异氟醚麻醉30例(B组).观察记录两组麻醉前、插管前、插管后即刻、切皮后即刻、切皮后5 min、切皮后20 m
目的 探讨老年(≥75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因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老年患者56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18例)及双联抗血小板组(38例).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非致死性再梗死、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出血及消化道不良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替罗非班组与
目的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不同方法评价盐酸奈必洛尔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有效性.方法 经过2周安慰剂导入期,47例轻、中度EH受试者进入开放动态血压研究.受试者接受盐酸奈必洛尔片5 mg/d口服,共12周.清洗期末和12周治疗期末进行24 h动态血压测量,对可评估疗效受试者和治疗有效受试者应用整体法和个体法计算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结果 (1)可评估疗效的受试者42例,全天收缩压、舒张压分别
目的 在ACC/AHA/ESC指南中,磺达肝葵钠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或保守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作为Ⅰ类推荐;在中国,那曲肝素是一种普通的抗凝药物.比较磺达肝葵钠与那曲肝素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6至2011年5月25日在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心内三科住院的74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分别给予平均4d的磺达肝葵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