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他的概念、规律及其理论均是前人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再经过总结、归纳及提炼而成的。因此,要学好化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通过化学实验这条途径,而实验技能的培养也就成了化学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了。
化学实验技能包括认识实验仪器及性能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规范化学实验操作的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等等。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仪器性能,掌握使用规则
学生初学化学,看到实验只有新鲜感,而面对实验仪器也只是直观地从形状、大小等方面加以区别和记忆。要想运用这些仪器进行实验就必须从仪器的规格、性能及使用规则方面加以渗透。例如:量筒这一量取液体的仪器,我们首先要告诉学生量筒的规格有10ml、50ml、100ml、500ml、1000ml等,否则学生在设计实验时会弄出30ml一类的量筒。
二、动手动脑,设计实验
实验方案多是由教材提供或是教师设计的,这样的方案总有一种强加于学生的感觉。学生通過学习一段时间后,不仅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可以不必按教材或老师提供的实验方案进行,只要按老师或教材中提出的要求和已经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写明实验仪器、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经老师审核后,便可进行实验。在学生的尝试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大胆地去探索、去实践。
三、实验操作规范化
实验操作规范化是实验教学成功的保证。一个试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严格按照实验规则进行操作,化学实验一般都有危险性,如果能正确地操作试验,危险也就消除了,否则安全试验也会出现危险。因此,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实验是科学与真理的依据,来不得半点儿戏,它既不能靠想象,又不能靠推理,而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以实验为根据,不能随意编造,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必须严格实验操作。
2、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是实验一次成功的保证,学生的耐心往往较差,如果操作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错误的结果,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指导学生规范化地操作,并让其苦练基本功,达到能准确操作的程度。
3、培养学生严格遵守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能力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及注意事项是影响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实验前教师要先阐明这些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该项知识的理解,我们不妨采用反证法,或逆向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最后得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依据,而实验现象是实验结论的依据。因此,能否准确细致地观察到实验发生的现象直接关系着实验结论的正确与否。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同时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初学化学的学生,在实验前教师要善于把所需观察的问题具体化,并且提示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因为有些实验现象往往转瞬即逝,如事先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则实验往往只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很多实验现象和事实会出现察而不准、见而不实的局面。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对于有实验经验的学生,观察现象时,要集中精力,善于从隐蔽的细节现象中探索事实本质。这样,学生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发展智力,提高素质。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到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也是分析问题的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如果不加以分析,是得不出结论的,只是比较新鲜罢了。因此,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出现的现象,这就要求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掌握力求准确,如有差错,及时纠正,不能怕麻烦或费时,否则学生难以分析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教师应从多方位向学生提出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总之,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我们要不断在教学中探索,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他的概念、规律及其理论均是前人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再经过总结、归纳及提炼而成的。因此,要学好化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通过化学实验这条途径,而实验技能的培养也就成了化学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了。
化学实验技能包括认识实验仪器及性能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规范化学实验操作的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等等。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仪器性能,掌握使用规则
学生初学化学,看到实验只有新鲜感,而面对实验仪器也只是直观地从形状、大小等方面加以区别和记忆。要想运用这些仪器进行实验就必须从仪器的规格、性能及使用规则方面加以渗透。例如:量筒这一量取液体的仪器,我们首先要告诉学生量筒的规格有10ml、50ml、100ml、500ml、1000ml等,否则学生在设计实验时会弄出30ml一类的量筒。
二、动手动脑,设计实验
实验方案多是由教材提供或是教师设计的,这样的方案总有一种强加于学生的感觉。学生通過学习一段时间后,不仅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可以不必按教材或老师提供的实验方案进行,只要按老师或教材中提出的要求和已经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写明实验仪器、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经老师审核后,便可进行实验。在学生的尝试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大胆地去探索、去实践。
三、实验操作规范化
实验操作规范化是实验教学成功的保证。一个试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严格按照实验规则进行操作,化学实验一般都有危险性,如果能正确地操作试验,危险也就消除了,否则安全试验也会出现危险。因此,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实验是科学与真理的依据,来不得半点儿戏,它既不能靠想象,又不能靠推理,而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以实验为根据,不能随意编造,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必须严格实验操作。
2、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是实验一次成功的保证,学生的耐心往往较差,如果操作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错误的结果,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指导学生规范化地操作,并让其苦练基本功,达到能准确操作的程度。
3、培养学生严格遵守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能力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及注意事项是影响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实验前教师要先阐明这些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该项知识的理解,我们不妨采用反证法,或逆向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最后得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依据,而实验现象是实验结论的依据。因此,能否准确细致地观察到实验发生的现象直接关系着实验结论的正确与否。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同时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初学化学的学生,在实验前教师要善于把所需观察的问题具体化,并且提示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因为有些实验现象往往转瞬即逝,如事先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则实验往往只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很多实验现象和事实会出现察而不准、见而不实的局面。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对于有实验经验的学生,观察现象时,要集中精力,善于从隐蔽的细节现象中探索事实本质。这样,学生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发展智力,提高素质。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到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也是分析问题的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如果不加以分析,是得不出结论的,只是比较新鲜罢了。因此,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出现的现象,这就要求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掌握力求准确,如有差错,及时纠正,不能怕麻烦或费时,否则学生难以分析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教师应从多方位向学生提出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总之,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我们要不断在教学中探索,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