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文化与高校网球运动关系分析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sn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网球文化是随着网球运动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而发展。独特的网球文化使得网球运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崇尚的生活方式之一。网球文化走进高校、改变着高校,改变着大学生的性格,也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本文从网球运动和网球文化的关系出发,提出以网球文化推动高校网球运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网球运动 网球文化 高校网球
  一、前言
  网球运动是一种最为时尚的运动之一。网球运动很适合都市人群。对赶在时代最前沿,具有超生活理念的机关干部、白领阶层和高校大学生们把打网球当作一种时髦。所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网球时尚运动中来。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网球文化的发展过程和现状,高校网球运动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影响网球文化发展的因素,影响高校网球运动普及、高校网球文化发展的因素。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文献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资料库,并较为详尽的查阅德州学院图书馆,掌握国内外有关体育健身娱乐业在体育经济中的发展现状,获取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为本论文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2.整理归纳法:将所有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总结,归纳最终要点。
  3.分析法: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结合,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
  三、结果与分析
  (一)网球运动及其文化内涵的概述
  1.网球运动具有丰富的哲学内容
  首先,网球运动是以发展人的自然属性为目的身体活动;其次,网球运动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它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必然要受社会的制约,且在传承中也必须接受社会的批判和认同才能不断发展。网球运动有着悠久历史,被称为世界四大绅士运动之一。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2世纪的法国,由传教士的身体活动,发展成为一种宫廷游戏。
  2.网球运动的文化魅力与美学价值
  网球运动是一项把力量美和艺术美,形体美、服饰美与环境美,比赛中竞争的激烈性与观众的文明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即把竞争性、文化性、观赏性和参与性有机结合在—起的极具魅力的体育项目,世界网坛著名男球星们挺拔柔韧的身材,坚毅宽容的眼神,矫健生风的步伐,纯熟精湛的球技,坚韧朴素的性格,持重平和的风范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二)高校网球运动的现状及其分析
  1.场地设施
  各高校无论是公共体育课还是体育专业课,选课的学生太多,师资和场地器材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场地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网球运动开展的规模和质量。从目前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以及网球发展的趋势来看,虽然网球场地在不断增加,还是满足不了广大师生的需求。
  2.师资
  网球教师数量和业务水平是高校网球教学规模和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各开设网球课的学校教师工作量相当饱满,网球专职教师呈现明显供不应求的态势.从这些网球教师的业务情况来看,有90%以上的是通过自学或短期培训成才的.这反映出我国高校网球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3.网球课程及网球业余活动
  网球已被部分高校列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之一。调查显示,只有15%的学校把网球列为普休课,大部分学校把网球列为选修课,占总数的46%,还有很大一部分学校没有开设网球课的教学.在开设网球课的院校中,学生选上网球课的人数,站上体育课总人数的比例还不到20%,并且有相当多的院校比例在10%一下。
  (三)网球文化与网球运动的关系认识
  1.高校体育中网球运动的独特优势
  在健身功能方面,网球运动是一项有氧和无氧交替的运动,它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希望锻炼身体的人得到不同层面的满足。经常系统地、科学地参加网球运动,能促进人体机能的发展,能够改善人体健康水平和提高工作能力。在健心功能方面,网球运動是一项情趣高雅、健康时尚的运动。
  2.高校网球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具有导向、融合作用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种价值取向,规定着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具有导向的功能。高校网球文化,在文化氛围上熏陶着高校各自开展网球运动所具有的崇高的理念和目标,从而将网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在无形中传输给学生。高校若通过网球文化灌输给学生相应的价值观念,一旦发育成长到习俗化、大众化的程度,就会像其它文化形式一样产生强制性的规范作用,让大学生们极其自然地与网球文化所要求的思想模式、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保持一致。
  高校网球文化可培养大学生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网球运动是要求人们集中注意力,踏踏实实地顽强拼搏,都是一个不会到会,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它要求球员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不能看不起球技差的人,要学会尊重他人。因为只有谦虚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刻苦锻炼,学他人之长,不断进步。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少年得志,从小一帆风顺,未经过坎坷和艰苦磨练的学生身上必然有的“骄娇”二气,他们在遇到挫折时非常容易引起了心理失控,暴露出心理、修养、品德诸多方面的缺陷,影响其今后的更大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校网球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高校中的营造和蓬勃发展对我们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等理念有积极深远的作用和影响。高校网球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先进高校网球文化的建设,是要社会、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以及人们长期不懈努力才会最终实现的。   (二)建议
  1.加强商业宣传
  现在是信息发展迅猛的时代,应多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加大网球运动的影响力。利用网球运动在国际上良好的品牌及明星效应,通过球星的号召力,球星代言等加强网球文化的商业宣传,吸引大众的关注,以此促进大众在网球市场中的消费。如上海网球大师赛和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通过举办国际赛事将世界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邀请来国内参赛,在展示球星们高超球艺的同时,让普通观众能近距离的目睹世界一流球手们的风采,感受网球世界的魅力。由此来吸引更多的网球爱好者们参与网球运动。
  2.多组织大型网球赛事活动
  提倡通过网球协会或是一些网球俱乐部来有组织的开展各种网球活动或是举办各种业余网球比赛,比赛可以尽量提高比赛奖励,以此来刺激,增强人们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网球爱好者参加。还可找企业赞助的形式,提高赛事规模与档次,促进大众化网球运动的发展。
  3.增加网球场馆建设
  在党和政府如今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的热潮中,我国网球运动开展的条件已有了极大改善,经济发展给网球运动提供了越来越雄厚的物质基础。在政府或企业的支持下加大投入网球场馆的建设,可为网球运动广泛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硬件设施,由此不仅能为更多的网球爱好者们带来便利条件,而且也扩大了整个网球消费市场。让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通过网球运动这个市场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健康、寿命、娱乐、运动、观赏、社交、激情、休闲、美感、尊严等。
  4.增强网球文化建设
  网球文化的建设是促进网球运动更迅速更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发掘和深入研究网球运动的价值并将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是网球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另外,充分发掘网球运动的艺术美,烘托网球运动的文化氛围,也是网球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场所,不仅需要完备的课程体系,也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而网球文化正是校园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因此,营造高校网球文化是推动高校发展和网球运动发展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就要让学生们主动参与网球运动。同时,高校网球文化不能只是对社会网球文化的一种简单适应,必需要超越社会网球文化。超越、创新是营造高校网球文化的精神和核心内容。高校网球文化建设必需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紧密相连,相辅相成。这正是高校网球运动风靡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陶志翔.网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2] 刘青.论中国网球职业化进程[J].北京體育大学学报.2007.30(6):831-833.
  [3] 祁永胜.我国网球市场化初探[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12):9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依据胜任力模型理论,采用探索性思路,通过对高职体育教师的基本业务、素质知识结构、职业、心理学、体育教师素质和课程改革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引出胜任力模型,构建新时期高职体育教师胜任力的结构模型,构建高职体育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高职体育教师 教师素质 胜任力  高校体育教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变化等都对学校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式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所需,再加上我校开展的排球教学是一门选课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决定是否参与该项目,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我校学生参与排球学习的积极性还不高,因此探究如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质不断下滑的现状,立足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课余体育的辩证关系分析,提出了高校课余体育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高校 体育课程 改革 课余体育 发展 模式  顾渊彦在其所著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认为现代大学体育课程应该是一种广义的课程概念,是一种大课程概
校园建设中校园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日益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而植物在校园环境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往对植物的研究都是从改善环境的角度开展的,如通过植物增加湿度
研究结果表明:松突圆蚧在福建福清一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越冬种群中以2龄若虫为主,各龄若虫在越冬种群中所占比例为:1龄若虫26.92%,2龄若虫47.47%,雄蚧12.35%,雌成虫1
小班地类动态监测是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对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进行监督和预测.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监督工作,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体育教学模式是沟通体育教学理论与体育教育实践的桥梁,在整个体育教学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美体育教学模式在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及评价体系上存在不小差异,各具的特色。加强二者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正确认识当前中美体育教学模式,进而为优化我国体育教学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体育教学模
中图分类号:G80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师范院校的客观因素、体育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分离导致了师范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及氛围营造的缺失和体育运动开展的滞后。师范院校应树立营造体育氛围的顶层理念,健全其制度,以实施体育课程教学为支撑并建设开放的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为高校和地方甚至国家的“健康计划”提供精神和理念支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