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人以鱼”, 只能解决一餐之需;“教人以渔”,才是教给了谋生的方法,解决了一辈子的生存问题。作为初中英语教师,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学的轻负增效,需要正确评估学生,充分挖掘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悉心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案例
1.教师A一脸疲惫地回到办公室,瘫坐在椅子上抱怨道:“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我让他们跟着读,一个班的声音比我一个人的声音还要小;我让他们做练习,以前全部核对过答案的题目,这次全对的还是寥寥无几;课堂成了我自问自答的独角戏,吃力不讨好。”
2.教师B以前一直要求学生将新学的词汇和句型抄写10遍,但最近发现学生的抄写中总是错误百出。于是,他与学生约定:“今后的抄写作业改成3遍,但如果你们的听写成绩有退步,就恢复为抄写10遍。”学生为此欢呼雀跃,不仅抄写的正确率提高了,连听写也有了很大进步。
二、分析与建议
“吃力不讨好”恰恰命中了某些教学行为的要害。许多教师总是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示范语速快了,怕学生听不懂;提问开放性大了,怕学生答不上来;作业布置少了,怕学生掌握不扎实;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任务多了,怕学生不自觉……结果,教师养成了“牵着学生鼻子走”的习惯,而学生则养成了“跟在教师后面走”的习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不吃力又讨好”呢?答案其实就是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专心听课、积极参与、自觉学习、能请教、会合作、有意识地利用语言规律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如果教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解放了自己。
新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师,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创造有利条件。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
1. 热情关注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教学不能过分束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而应当指导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习、请教他人、制订计划、使用英语词典等具体内容,这为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指明了方向。
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初中阶段应以包括课堂学习、课外自习、合作学习等多方面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主。教师适时、适度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是以强烈的情感因素为前提的,包括动机、兴趣、自信、意志等内容。要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学习主动性,教师的教学活动就应努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常进行pair work或group work的活动方式,并建立、健全小组活动机制,促使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努力提升活动的广度、深度和效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出具有探索性、思维性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笔者在一次期末口语测评中,采用了“产品推介会”的活动,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自主设计一项产品,构思广告词,创编、表演关于该产品的广告,回答同学和老师关于产品的提问。让学生对近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并合作写作。学生觉得这样的活动不再是老师强加的枯燥任务,因而能积极参与其中。
3. 有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教师的放任自流,教师必须要适时、适当地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尝试各种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自我监控使用策略的情况和效果,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设计自主学习任务时应能够提前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内设置朗读小组、互助小组、表演小组等,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可能要辛苦一点,要向学生明确相关的实施细则,组织、指导学生顺利地开展互助活动,但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一定会渐渐“自主”起来。再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回家听录音、跟读录音,开始要指导学生掌握听、读的正确方法,并及时进行电话回访、与家长交流、检查反馈等细节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样,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而必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就能从身心疲惫的忙碌中解放出来。
总之,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不能仅仅限于课堂的几十分钟,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可以让他们在课外随时随地用英语进行交流,看英文版的课外书籍,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案例
1.教师A一脸疲惫地回到办公室,瘫坐在椅子上抱怨道:“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我让他们跟着读,一个班的声音比我一个人的声音还要小;我让他们做练习,以前全部核对过答案的题目,这次全对的还是寥寥无几;课堂成了我自问自答的独角戏,吃力不讨好。”
2.教师B以前一直要求学生将新学的词汇和句型抄写10遍,但最近发现学生的抄写中总是错误百出。于是,他与学生约定:“今后的抄写作业改成3遍,但如果你们的听写成绩有退步,就恢复为抄写10遍。”学生为此欢呼雀跃,不仅抄写的正确率提高了,连听写也有了很大进步。
二、分析与建议
“吃力不讨好”恰恰命中了某些教学行为的要害。许多教师总是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示范语速快了,怕学生听不懂;提问开放性大了,怕学生答不上来;作业布置少了,怕学生掌握不扎实;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任务多了,怕学生不自觉……结果,教师养成了“牵着学生鼻子走”的习惯,而学生则养成了“跟在教师后面走”的习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不吃力又讨好”呢?答案其实就是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专心听课、积极参与、自觉学习、能请教、会合作、有意识地利用语言规律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如果教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解放了自己。
新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师,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创造有利条件。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
1. 热情关注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教学不能过分束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而应当指导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习、请教他人、制订计划、使用英语词典等具体内容,这为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指明了方向。
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初中阶段应以包括课堂学习、课外自习、合作学习等多方面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主。教师适时、适度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是以强烈的情感因素为前提的,包括动机、兴趣、自信、意志等内容。要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学习主动性,教师的教学活动就应努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常进行pair work或group work的活动方式,并建立、健全小组活动机制,促使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努力提升活动的广度、深度和效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出具有探索性、思维性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笔者在一次期末口语测评中,采用了“产品推介会”的活动,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自主设计一项产品,构思广告词,创编、表演关于该产品的广告,回答同学和老师关于产品的提问。让学生对近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并合作写作。学生觉得这样的活动不再是老师强加的枯燥任务,因而能积极参与其中。
3. 有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教师的放任自流,教师必须要适时、适当地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尝试各种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自我监控使用策略的情况和效果,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设计自主学习任务时应能够提前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内设置朗读小组、互助小组、表演小组等,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可能要辛苦一点,要向学生明确相关的实施细则,组织、指导学生顺利地开展互助活动,但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一定会渐渐“自主”起来。再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回家听录音、跟读录音,开始要指导学生掌握听、读的正确方法,并及时进行电话回访、与家长交流、检查反馈等细节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样,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而必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就能从身心疲惫的忙碌中解放出来。
总之,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不能仅仅限于课堂的几十分钟,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可以让他们在课外随时随地用英语进行交流,看英文版的课外书籍,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