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并探讨护理急救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的临床差异。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5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先对护理人员进行第一阶段的常规护理急救技能培训,再对护理人员进行第二阶段的强化培训,比较两个阶段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结果:第二阶段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第一阶段培训后,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急救技能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增加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护理急救技能 培训 临床效果
急救措施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个关键并且重要的医学部分,急救患者的类型种类较多,并且护理人员需要处理各种抢救以及患者的突发事件。随着护理急救内容的逐渐增多,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要求[1]。为研究护理急救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的临床差异,选取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5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告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5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对护理人员进行第一阶段的常规护理急救技能培训,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对护理人员进行第二阶段的强化培训,比较两个阶段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差异情况。
护理人员50例:其中护士长5例,主管护师5例,护师10例,护士30例。护理人员年龄在22岁至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7±2.13)岁。
比较护理人员在两个培训阶段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较小(P>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第一阶段护理人员采用常规培训法。第二阶段护理人员采用强化培训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范围较为广泛,分为理论基础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理论部分包括以下几大类:休克、心肺复苏、急救药物应用、急性中毒、一般抢救程序等等。而实际操作部分包括监护仪使用、气管切开护理步骤、应用呼吸机、应用输液泵、应用除颤仪、应用静脉留置针、包扎、外伤止血应用等。掌握基本的抢救仪器以及操作步骤后,还需要学习护理新技术以及新仪器的使用,熟练掌握患者脑、心、肺复苏抢救的操作程序和步骤[2]。(2)培训方法,让所有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地授课,邀请医疗专家或者资深的护士长来对护理人员进行授课培训,每周一次,每次至少2小时。对各类护理急救知识进行深刻地讲解,让护理人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鼓励护理人员多提问,并且耐心解答护理人员的问题,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指点护理人员进行思考。(3)重视实践教育,护理人员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后需要对护理人员的实践教育进行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急救过程的掌握程度,并通过实地演练的方式让护理人员对抢救的过程熟练起来[3]。
1.3 观察指标
比较第一阶段培训后以及第二阶段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情况,各考试环节均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学习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研究结束后,将第一阶段培训后护理人员以及第二阶段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数据情况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3.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第一阶段培训后以及第二阶段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情况从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护理人员在第一阶段培训后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口述成绩以及总成绩均显著低于第二阶段培训后,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一所示。
3 讨论
急救护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是患者以及医生之间的桥梁,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护理人员急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对患者进行急救的效果,所以急救工作在临床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加强对急救护理人员急救知识的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急救培训的主要意义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面对突发的紧急情况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提高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医院储备优秀的护理人才[4]。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可得,通过第二阶段的培训后,护理人员的各科考核成绩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与第一阶段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急救技能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增加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岚,高秀娟,戴世英等.护理急救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0):61-63.
[2] 李洁.护理急救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2012,(32):363-364.
[3] 王薇薇.护理急救技能培训及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17):116-117.
[4] 廖全全,张文武,姚似鸿等.社区护理人员对急救技能培训的需求[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33-35.
【关键词】 护理急救技能 培训 临床效果
急救措施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个关键并且重要的医学部分,急救患者的类型种类较多,并且护理人员需要处理各种抢救以及患者的突发事件。随着护理急救内容的逐渐增多,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要求[1]。为研究护理急救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的临床差异,选取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5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告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5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对护理人员进行第一阶段的常规护理急救技能培训,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对护理人员进行第二阶段的强化培训,比较两个阶段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差异情况。
护理人员50例:其中护士长5例,主管护师5例,护师10例,护士30例。护理人员年龄在22岁至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7±2.13)岁。
比较护理人员在两个培训阶段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较小(P>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第一阶段护理人员采用常规培训法。第二阶段护理人员采用强化培训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范围较为广泛,分为理论基础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理论部分包括以下几大类:休克、心肺复苏、急救药物应用、急性中毒、一般抢救程序等等。而实际操作部分包括监护仪使用、气管切开护理步骤、应用呼吸机、应用输液泵、应用除颤仪、应用静脉留置针、包扎、外伤止血应用等。掌握基本的抢救仪器以及操作步骤后,还需要学习护理新技术以及新仪器的使用,熟练掌握患者脑、心、肺复苏抢救的操作程序和步骤[2]。(2)培训方法,让所有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地授课,邀请医疗专家或者资深的护士长来对护理人员进行授课培训,每周一次,每次至少2小时。对各类护理急救知识进行深刻地讲解,让护理人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鼓励护理人员多提问,并且耐心解答护理人员的问题,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指点护理人员进行思考。(3)重视实践教育,护理人员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后需要对护理人员的实践教育进行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急救过程的掌握程度,并通过实地演练的方式让护理人员对抢救的过程熟练起来[3]。
1.3 观察指标
比较第一阶段培训后以及第二阶段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情况,各考试环节均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学习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研究结束后,将第一阶段培训后护理人员以及第二阶段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数据情况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3.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第一阶段培训后以及第二阶段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情况从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护理人员在第一阶段培训后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口述成绩以及总成绩均显著低于第二阶段培训后,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一所示。
3 讨论
急救护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是患者以及医生之间的桥梁,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护理人员急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对患者进行急救的效果,所以急救工作在临床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加强对急救护理人员急救知识的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急救培训的主要意义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面对突发的紧急情况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提高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医院储备优秀的护理人才[4]。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可得,通过第二阶段的培训后,护理人员的各科考核成绩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与第一阶段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急救技能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增加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岚,高秀娟,戴世英等.护理急救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0):61-63.
[2] 李洁.护理急救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2012,(32):363-364.
[3] 王薇薇.护理急救技能培训及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17):116-117.
[4] 廖全全,张文武,姚似鸿等.社区护理人员对急救技能培训的需求[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