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例1 男性,30岁.主因上腹部不适收入我院.上消化道X线造影提示胃前壁有压迫征象.B超报告胃前壁有一囊性肿物,怀疑胃平滑肌瘤.手术中可见胃前壁有3 cm×3 cm×3 cm的肿物,与胃不相通,可完整剥离下.大体标本可见有肌肉组织、黏膜组织.病理报告:胃组织结构. 例2 女性,20岁.主因阵发性腹痛伴有恶心、呕吐18年收入我科.查体:右侧腹部饱满.全消化道X线造影提示胃畸形.术中可见空肠有粘连,距
【机 构】
:
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陈筠,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1 男性,30岁.主因上腹部不适收入我院.上消化道X线造影提示胃前壁有压迫征象.B超报告胃前壁有一囊性肿物,怀疑胃平滑肌瘤.手术中可见胃前壁有3 cm×3 cm×3 cm的肿物,与胃不相通,可完整剥离下.大体标本可见有肌肉组织、黏膜组织.病理报告:胃组织结构.
例2 女性,20岁.主因阵发性腹痛伴有恶心、呕吐18年收入我科.查体:右侧腹部饱满.全消化道X线造影提示胃畸形.术中可见空肠有粘连,距treitz′s韧带120 cm处有20 cm×8 cm×3 cm的管状组织,有入口、出口,直径约1.5 cm×1.5 cm.行病变切除,空肠吻合术.病理报告:重复胃。
其他文献
我院1988年至2003年对217例安置心脏起博器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217例,男139例,女77例,年龄23~81岁,平均59岁. 2.安置心脏起博器情况:植入临时性起博器162例,永久性起博器55例,其中心室按需型起博器175例,房室双腔起博器13例,心房按需型起博器29例.选择起搏频率60~100次/min,起搏电流2~4mA,感知灵敏度2~
甲状腺切除术后引流物的放置会增加感染和粘连的机会.医用生物蛋白胶具有封闭组织创面、减少渗出、止血、促进伤口愈合和防止粘连等功能.我们探讨其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例1 男,60岁.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于1999年4月5日入院.入院时Hgb 70 g/L,大量腹水.行脾切除加门体静脉断流术,出血停止,腹水消失.术后发生膈下感染,行腹腔引流.1周后出现液气胸,继而胸壁皮肤肿胀,暗红,面积约20 cm×30 cm.作胸腔闭式引流,引流300~400 ml脓血,发现腹腔引流管进入胸腔,胸腔有食物残渣.此时患者处于衰竭状态,心率140次/min,血压140/70
患者女,30岁.因"子宫肌瘤"于4年前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经常性中下腹阵发性痛,按"肠粘连"抗炎、解痉等治疗症状缓解.因"中下腹痛渐加剧,伴腹胀,呕吐40 h,无排气排便30 h,发热急诊住院.体格检查:T 38.3℃,P 86次/分,BP 112/78 mm Hg,轻贫血貌.全身皮肤无黄染,鼻翼、口唇部见散在色素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膨隆,中上腹见肠形,下腹正中一约10 cm手
患者男,53岁.1 d前在劳动中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阵发性加重,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无减轻,且腹胀逐渐加重.查体:T 38.5℃,P 105次/min,BP 100/70 mm Hg.上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明显,肠鸣音减弱.腹部X线报告:右上腹部可见小肠积气、积液(图1)腹部CT示肠腔积气、积液(图2).血常规:白细胞14.6×109/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20
患者男性,42岁.因"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9个月,加重10 d"入院.查体:上腹部略饱满,轻度压痛.血、尿淀粉酶正常.血常规:WBC 3.3×109/L,Hb 93 g/L,HCT 26.6%,PLT 91×109/L.CT检查示:胰尾部毛糙、肿大,周边可见液体密度影。
患者男,77岁,因"发热2个月,右下腹肿物6 d,伴右腰部和右下肢放散痛"于2003年4月16日入院。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问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诊断、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特点和良恶性的参考指标。方法 应用光镜观察54例胃肠道问叶源性肿瘤的形态特征和通过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117、CD34和S-100表达的情况,确诊并分析其中32例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交界性恶性GIST在男性中多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117呈弥漫强阳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华肝胆外科杂志联合主办的2004国际暨第三届全国胰腺癌诊治研讨会于2004年4月1~4日在杭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