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首脑会谈:给半岛局势和中韩关系埋下隐患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j17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5月19~22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出访美国,成为拜登任职以来继日本首相菅义伟之后到访美国的第二位外国首脑,其间于5月21日与拜登举行了会谈。韩国政府对此次出访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从会谈后韩美首脑举行的记者会及发表的联合声明来看,此次访问给朝鲜半岛局势和中韩关系埋下了隐患。

“会谈成果超出预期”


  对于此次韩美首脑会谈及其成果,韩国政府给予高度评价。5月23日,文在寅本人称此次访美是一次最好的出访,会谈成果超出预期。5月25日,韩国政府举行记者会介绍文在寅访美成果。5月26日,文在寅邀请朝野五大政党党首召开座谈会,再次介绍韩美首脑会谈成果。综合来看,韩国官方对此次首脑会谈的评价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推进朝鲜半岛和平进程注入动力。韩美首脑确认两国面临的最为迫切的共同课题是实现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与永久和平。为此,今后韩美将以对话与外交方式与朝鲜进行接触。此外,双方还就基于《板门店宣言》和《新加坡联合声明》等朝韩、朝美之间的协商结果维持与朝鲜的外交和对话的连续性达成共识。拜登表示支持朝韩之间的对话、接触与合作,还宣布将任命熟悉朝鲜半岛情况和无核化谈判历程、曾为《新加坡联合声明》贡献力量的美国国务院东亚暨太平洋事务代理助理国务卿金成为美国对朝特别代表,以此向朝鲜释放已为朝美对话做好准备的信息。
  第二,韩美就终止《韩美导弹指南》达成协议。《韩美导弹指南》签署于1979年,核心内容是限制韩国制造射程超过180公里、弹头重量超過500公斤的弹道导弹,并且限制韩国发展运载火箭固体燃料。此后,经过四次修改,美国逐渐放宽了对韩国导弹最大射程和弹头重量的限制。此次终止该指南意味着完全放开相关限制,由此韩国将掌握“导弹主权”,为实现自主国防打下基础。这不仅有利于文在寅政府着力推进的战时作战指挥权移交政策,同时也为韩国能够开展航空航天这一未来战略产业的研发创造条件。
  第三,韩美就加强新冠疫苗及新产业领域合作达成协议。韩美商定建立疫苗全面伙伴关系,结合韩国的生产能力和美国的制药技术,为全球克服新冠疫情作出贡献。韩国三星生物制剂与美国新冠疫苗制造商莫德纳签署了新冠疫苗代工生产合同。美国还决定为55万名韩国官兵提供新冠疫苗。韩美商定将携手构建稳固的半导体、汽车电池、医药品等核心产业供应链。为此,韩国四大企业集团发布规模达394亿美元的对美投资计划。此外,韩美将在5G/6G网络技术、民间太空探索、绿色能源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升全球竞争力。两国还商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开拓第三国核电市场。
  第四,韩美同盟升级为全面同盟。后新冠疫情时代的到来以及目前正在展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给韩美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两国不仅在朝核问题等传统议题上,还将在气候变化、抗击新冠疫情等全球议题上进行合作。韩美同盟也正在从传统的以安全为主的受惠型同盟进化为全面的、互惠的全球同盟。今后,为了使韩美两国能够在国际社会肩负更大的责任和义务,韩国将借七国集团(G7)峰会等机会与美国密切合作。

给半岛局势和中韩关系埋下隐患


  尽管韩国政府高度评价此次访问,但人们敏锐地捕捉到,韩美联合声明中部分内容触碰到相关国家的底线,给中韩关系和朝鲜半岛局势埋下隐患。
  第一,对中韩关系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今年4月美日首脑举行会谈后发布的联合声明,提及台海、南海等涉华事务。这表明日本的外交政策展现出全面倒向美国、配合美国围堵中国的危险趋势。在此形势下,此次韩美首脑会谈受到有关各方高度关注。谜底终于揭晓:韩美联合声明还是提到了台海,称韩美首脑“强调了维持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这是韩美首次在联合声明中公开提及台湾问题。中国对韩美联合声明提及台湾等问题表示反对。对此,韩国外长郑义溶表示,韩国政府充分认识两岸关系的特殊性,政府的立场没有发生改变,联合声明只包含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等原则性内容。虽然韩国一再辩解,但把极其敏感的台湾问题写入联合声明,却声称是“一般性原则,不针对特定国家”,这种说法显然缺乏说服力。韩美联合声明是否会对中韩关系造成破坏在韩国也引发广泛讨论。此前一直在中美间保持战略模糊性的韩国外交,如今被认为倒向美国,人们担心中韩关系会因此受到损害。
2021年5月21日,文在寅在白宫与拜登举行会谈。

  第二,给解决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设置障碍。
  拜登政府上台后,韩国对美外交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对朝政策的连续性。因此,韩国政府对联合声明写入《板门店宣言》和《新加坡联合声明》给予高度评价,韩国外长郑义溶强调此次首脑会谈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为再次推进朝鲜半岛和平进程注入动力。但韩美两国在联合声明中并未具体言及无核化谈判路线图。尤其引人关注的是,拜登在联合声明中设置障碍,加大了解决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的难度。
  首先,联合声明提及朝鲜最为敏感的人权问题。此前文在寅政府一直避谈朝鲜人权问题,还制定了《禁止对朝传单法》,而人权问题却是拜登政府外交政策中的重要议题。显而易见,联合声明称韩美就为改善朝鲜人权状况进行合作达成一致,主要反映了美国的意志,而此举肯定会招致朝鲜的反对。
  其次,联合声明敦促国际社会全面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对朝制裁决议。朝鲜提出重启朝美对话的前提条件是撤销对朝敌对政策,包括缓和对朝制裁、停止韩美联合军演等,但拜登却在记者会上强调其与朝鲜领导人会面的前提条件是朝方先作出无核化承诺。金正恩委员长曾在今年1月举行的朝鲜劳动党八大上提出,韩国应停止引进尖端军事装备及韩美联合军演。但此次韩美首脑会谈不仅宣布终止《韩美导弹指南》,从而为韩国研制尖端武器开绿灯,而且也未提及停止韩美联合军演。有观点甚至认为,美国同意给55万韩国官兵提供新冠疫苗,就是为了重启韩美联合军演。拜登政府的上述措施不能不使人怀疑美国是否真有诚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   第三,终止《韩美导弹指南》势必引发东北亚地区军备竞赛。
  对于终止《韩美导弹指南》,韩国朝野均大加赞赏。但是也有观点认为,这一举措出自美国欲通过韩国以间接方式对中国进行牵制的考虑。2019年美俄《中导条约》因美国退出而失效后,美国试图在韩国、日本、欧洲部署中程弹道导弹,但遭到中国和俄罗斯的强烈反对,而相关国家也均对此持消极态度。于是,美国就采取了这种迂回策略。从表面上看,韩国恢复了导弹主权,但实际上美国不必直接在韩国部署中程导弹,通过给韩国松绑让其发展中程导弹,也同样可以实现其目的。此外,部分具有保守倾向的韩国专家主张要借机正式部署“萨德”系统。前青瓦台外交安保首席秘书千英宇称“完成部署‘萨德’比终止‘导弹指南’更加紧迫”,峨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崔刚甚至称“要借此机会全面修改文在寅政府就‘萨德’问题对中国做出的‘三不’承诺”。 因此,对于韩国而言,终止《韩美导弹指南》是一把双刃剑。此举不仅会遭到中俄两国的反对,朝鲜和日本也会做出反应,势必引发东北亚地区军备竞赛。

今后中韩关系走向取决于韩国


  对于在韩美联合声明写入台海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内容,韩国主流观点认为,这表明此前在中美对抗中一直持谨慎态度的韩国政府从此更偏向美国。除台海、南海问题外,韩美联合声明中还多处可见美国拉拢韩国牵制中国的意图。譬如,韩国决定加强与美国在核心、新兴技术领域的合作,包括美国推进加强以本国为中心的供应链的半导体、环保汽车电池、战略/核心原料(稀土类)、医药品、人工智能、开放式无线接入网(Open-RAN)技术等。美国为了在上述领域阻止中国获取敏感技术,强化了对中国收购美国企业的审查。由于韩国在对朝政策、新冠疫苗等方面急需得到美国的协助,因此,作为回报,韩国在涉华问题上对美做出了让步。对于韩国迫于压力加入美国牵制中国阵营的说法,韩国总统文在寅予以否认。客观地讲,从联合声明中,可以看到韩国政府为了降低敏感度做出的努力。在美国不断施压拉拢的情势下,韩国能做到这一点,已属不易。但是,即便如此,中国也决不允许他国干涉中国内政、触犯中国核心利益,更不允许让主权问题成为他国讨价还价的筹码。目前,剩余任期不足一年的文在寅政府内外交困,亟需在内政外交上取得政绩,挽回不断下跌的支持率,为明年的大选做准备。但是,韩国需要搞清楚的是,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迫于压力,韩国外交已经迈出了危险的一步,很难在中美竞争中继续采取“模糊政策”了——提升为“全球同盟”的韩美关系需要韩国配合美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今后中韩关系能否继续健康发展,完全取决于韩国采取何种对华政策。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激励问题关系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是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调查研究法收集问卷并进行統计分析,发现存在激励性整体评价一般、学历高者评价反而愈低、职业认可度仍然较低等问题,且薪酬福利和晋升是主要影响因素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可考虑从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激励、对学历更高的人才给予更多关注与
将电力系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科学分类,建立故障模型,用模拟方法再现发电、输电、变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具有直观、形象、普遍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基本涵盖了电力系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并形成了代表性产品——电力系统故障模拟装置。
近几年,志愿家庭作为一种新兴志愿服务方式在北京等城市产生了良好的服务效果,但在我国农村社会治理领域却鲜有研究。鉴于志愿家庭具有增进家庭团结、壮大志愿者队伍以及改善社区关系等多重功能,本文尝试以北京市S机构W项目为例,通过分析志愿家庭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模式,探究这一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提供借鉴。
摘 要: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結合中国的国情,恰当处理介入方向,构建与司法行政机关合作的主体关系、半工作场域进驻、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专项服务项目、找准关键节点介入,是实现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专业化、自主性与高效性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必要性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自2003年开始试点,2009年开始在全国实行,2020年7月1日《社区矫正法》正式
摘 要:团体心理治疗技术在实现社区矫正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青少年社区矫正过程中,可以将团体心理治疗技术运用到小组工作中,针对矫正对象存在的情绪和行为的严重困扰,运用团体心理治疗技术中的团体动力和情感力量,借助指导者的权威控制,促进矫正对象分享、体验、反思,排除社区矫正对象潜在的负性心理情绪和危险行为倾向,提高矫正质量,使其健康平稳地渡过矫正期,顺利平安地回归社会。  关键词:团体心理治疗技术;青
摘 要:认知症是常见的老年病之一,也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如何从国外的认知症友好社区研究中汲取经验,拓展我国的研究与实践,是本文力图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科学网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09—2020年发表的219篇文献为数据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国外认知症友好社区研究的发文量趋势、国别(地区)差异、热点词汇与前沿主题、关键节点文献进行介绍,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