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琴伊察:奇琴伊察的大球场诉说冷艳残酷的玛雅文明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雅文明兴起于公元300年,遍布中美洲和墨西哥南部。然而,直到公元1524年西班牙人来到之前,玛雅始终城邦林立,彼此争斗不休,未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帝国。奇琴伊察是古玛雅最大、最繁华的城邦,势力集中在尤卡坦半岛中部和北部。到了公元12世纪,它已经是一个设施完备的繁华城市。
  世界奇观
  传说多年前,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废墟奇琴伊察,一位正在扫地的清洁工猛一抬头,看到了令他惊悸不已的景象:一条巨蛇正从那座名为卡斯蒂略的玛雅金字塔塔顶匍匐到地面。那天是9月23日,正是秋分的傍晚。这件怪事引起考古学家的研究兴趣,最终发现在3月21日春分那天,也可以看到同样的蛇形。


奇琴伊察的大球场

  这种一年发生两次的异象,是玛雅人将天文知识用在建筑上造就的奇观。这两天,黄昏时刻阳光的投射角度令北面陷入阴影,而高耸的阶梯扶手仍能照到阳光,阴暗与光明交错,与北面的九层平台形成蛇腹收缩蜿蜒的异象,与扶手底部张开大口的蛇头衔接。于是,一条首尾完整的巨蛇降临凡间,象征金字塔祭祀的羽蛇神。
  2007年,卡斯蒂略金字塔被全球票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它建于公元9世纪至公元12世纪,属于阶梯式金字塔,由高24米的九层平台堆砌而成,加上顶端的神殿,总高30米。每一面有91级台阶,乘以4再加上顶端的平台共365级台阶, 代表玛雅太阳历一年的天数。
  金字塔的台阶十分陡狭,颇有吴哥窟古建筑之风,必须采取手足并用的爬行姿势才不致失足。为了游客安全并保护古迹,现已禁止攀登。它并非虚有其表,内涵亦十分丰富。考古学家根据中美洲古文明喜欢在旧建筑外面加盖新建筑的习俗,发现其腹内确实有一座完整的旧建筑,有阶梯通往中间的神殿,里面安放着雕像和一个漆成红色的美洲豹宝座,身上布满宝石镶成的斑点。
  血腥的活人献祭
  奇琴伊察另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场所,是长168米、宽70米的大球场。不需要提高音量,在球场的一端发出的声音,球场另一头居然能听得一清二楚,展示了玛雅人的工程智慧。赛场两侧高耸的墙,起到了传声筒的作用。
  球场的墙上雕着羽蛇神像。球场的一端有北神庙,里面的浮雕细腻绵密;另一端的南神庙规模更大,可惜已沦为残垣断壁。东面是美洲豹神庙,上方入口处有两根雕着羽蛇神像的大柱,内墙的壁画描绘沙场激斗,多已毁损。从下方入口进去,可以看到一个美洲豹形状的宝座,柱与墙上同样满布浮雕。因着这些雕饰,整座球场不但有运动场的阳刚气势,还有博物馆的艺术氛围,只是却散发着一股森冷寒厉的死亡气息,压得游客喘不过气来。


献祭之井

  这倒不是因为周遭众多的神庙引起的死亡联想,而是整座大球场恰似由死亡荣耀打造出炫目灯光的舞台。在当时,比赛的主要目的是占卜和祭祀,通常是对新一年的年景和庄稼的收成进行预测。当时的人们相信,比赛越是白热化,就越有可能下雨,获得丰收。因此,这种比赛被看作神圣的宗教活动,参加人员都经过严格挑选。比赛前,祭司首领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暗中赋予两个队不同的含义,一个代表好运,另一个代表厄运。如果最终好运战胜厄运,一切皆大欢喜;如果厄运战胜了好运,代表厄运的这支球队的队长将被处死祭神,以表示战胜了邪恶力量。大球场的墙上就有述说这一场景的浮雕:一位队长遭到斩首,流出的鲜血化为一条条蠕动的小蛇,令人联想到掌控死亡与重生的羽蛇神。
  死亡的阴影流淌在奇琴伊察的空气中。除牺牲了无数胜利者的大球场,还有那面由战俘和祭神者的头颅排列而成的长墙以及献祭之井。传说在干旱年头,人们向奇琴伊察的献祭之井祈求雨神洽克赐予甘霖。考古人员从井中捞起的各种物品证实献祭之说并非臆测,而多具成人和小孩的骨架更落实了玛雅人以活人献祭的传言。
  玛雅文字:如同艺术品
  玛雅是美洲大陆唯一有文字的原住民。玛雅文字与古埃及文字同属象形与拼音兼具的系统,是象形文字和声音的联合体,玛雅雕刻文字既代表一个整体概念,又有各自独特的发音。玛雅象形文字的发展水平与中国的象形文字相当,只是符号的组合远较汉字复杂,块体近似圆形或椭圆。玛雅文字的一个字符中大的部分叫作主字,小的部分叫作接字,字体有几何体和头字体两种,另外还有将人、动物、神的图案相结合组成的全身体,主要用于历法。
  宛若一幅幅精巧小画的玛雅象形文字雕刻在遗址的残垣断壁上,如同一件件艺术品,无声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可惜大量载于纸上的典籍,被16世纪入侵的西班牙传教士销毁。
  至今,玛雅文字仍是少数尚未被全部破译的古代文字之一。但通过研究,考古学家逐渐为玛雅人塑造出一个雏形:一个集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祭司为一身,并带有哲理性的民族,他们对计算时间的流逝和观察星相特别感兴趣。许多考古学家相信,那些正处在破译过程中的玛雅文字肯定与历法、天文和宗教有关系。
  走在奇琴伊察的座座遗迹间,惊叹、疑惑、不解……种种思绪交叠涌现。然而,物必自腐而虫生,在西方势力进入玛雅之前,玛雅文明已趋于没落。除了城邦间长年争战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统治者、祭司、贵族等上层阶级才拥有受教育的权利,知识不能普及民间,埋没了大批人才。而久享特权的阶级则耽于安乐,腐化怠惰,文明逐渐僵化萎缩,乃至断层灭亡。
  最数字
  265个
  天文学家并不确定恒星的规模能达到多大,但如果有合适的环境,它们的体积或许可以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目前,已知最大的恒星被称为R136a1,质量接近265个太阳。它的体积巨大,以致2010年天文学家发现它的时候,被迫重新思考有关恒星能达到多大的理论。
  383天
  2015年10月16日,宇航员斯科特·凯利以383天的成绩打破了美国人在太空累计停留时间的纪录。现在,斯科特·凯利此次为期1年的国际空间站之旅已经过半,他最终将创造美国单次太空任务最长时间纪录。斯科特· 凯利通过推特向地球发回信息说,他希望自己最终完成500多天的太空累计停留时间。目前,俄罗斯人根纳季·帕达尔卡保持着879天的人类太空累计停留时间纪录。
  800千米
  近日,太阳上发生了一次强烈日冕爆发,导致大量带电粒子冲击地球大气层,在南北极上空上演了绚丽的极光秀。 在此期间,美国航空航天局在轨运行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记录下了这一壮观景象。日冕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此次出现冕洞的区域位于太阳北半球,其直径几乎相当于50个地球,释放出的强烈带电粒子流的速度超过800千米/ 秒。
  1480光年
  近日,研究人员宣称发现了一颗奇特的恒星,他们认为其周围可能被一个戴森球包围。这颗恒星的编号为KIC 862852,距离地球约1480光年。科学家表示,他们无法对这颗恒星显示出的怪异光变情况做出解释, 部分科学家甚至猜想,这颗恒星的前方存在一颗由外星智慧生物建造的超大型结构体——戴森球。
其他文献
公众能了解到的动物保护方面的消息,往往是“某某动物濒临灭绝”,以为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这种触目惊心的标题往往令人激动,但这会产生误导。其实,动物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物种减少,而是野生动物数量减少,有时甚至是数量锐减,这会威胁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从物种面临灭绝危险的角度来看物种保护的每一个问题,就显得这些问题简单而且相互之间通常没有关联性。更糟糕的是,听说物种受到灭绝的威胁会使人情绪化,觉得
期刊
生命的长度能否超越人类已知的范畴?生命能否延续至数亿年?科学家探测到的星系越来越古老,这似乎预示着发现处于宜居带的古老行星已指日可待。研究人员表示,对研究古代生命的居住习性和发展演化而言,了解系外行星上是否有可能存在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1月,蒂亚戈·坎潘特(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员,从事星震学研究)带领的团队宣布,他们发现了5颗小型岩质行星,位于一颗古老的恒星周围。这颗恒星是美国航空航天局
期刊
让我们设想有一颗适宜居住的行星,它正绕着一颗离我们很遥远的恒星运转着。你大概自然而然地把它当成另一个地球了,只不过稍有变化:或许云更多一些,覆盖地表的海洋面积更大一些;或许山脉更高;或许植物不再是绿色而是红色;或许土著居民也是一副人的样子,只不过他们断发文身,衣着暴露……好吧,但是请先停一停。  你的想象仅是想象,并没有什么事实根据。有充分的理由说明,最具孕育生命的潜力、并能被我们探测到的星球,很
期刊
译 / 丁冰青  目前,“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已经完成了近距离飞掠冥王星的任务,正向着成为第五个离开太阳系的人造航天器的漫长旅程前行。同时它还载着许多有趣的人工制品:1枚佛罗里达州纪念币,1面美国国旗,还有1930年发现冥王星的克莱德·汤博的1盎司骨灰。然而,有一样东西“新地平线”号并没有携带,那就是人类给外星人的信息。乔恩·隆伯格认为这是一大遗憾。作为“一个地球”(OEM)项目的总监,他希望能够做
期刊
我认识一位女科学家,她只要眼睛睁着就在做实验,可以几个星期不间断。如果重大发现在即,她会变得更痴迷。在这种情况下,请你想想看,如果没能争得第一,被别人抢了先,那是什么滋味儿: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工作会变成完全多余,没有价值。  我当科学家25年,虽然在重大发现上没有落在别人后面,但是对这个现象非常感兴趣:一个令你着迷的问题有了答案固然会让你兴奋,可是有人先你一步公布答案又会把你气死。  有这样一个著名
期刊
嗨,我是卡莉·哈维特,在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德镇的美国航空航天局西南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2012年,我就开始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新地平线”任务工作了。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一个名叫“拉尔夫”的仪器上。在所有仪器中,“拉尔夫”为“新地平线”号提供了一只可以看到色彩的“眼睛”。  回到2012年,当我开始查看“拉尔夫”拍摄的冥王星及其最大的卫星卡戎( 冥卫一)的图像时,由于距离实在太远,它们看上去只不过
期刊
一、《“怨恨”报告》  《“怨恨”报告》本来就没打算当作广而告之的材料分发下去,只是复印了几份送到位于五角大楼的空军新闻处,记者和作者们可以前去翻阅。但即使这样,还是有不少复印本流传到了外界。空军新闻中心可不是研究长达600页的报告的好去处,而且瞥一眼就会发现,这份报告需要详加揣摩——至少得搞明白作者试图证明什么。因此,几十份复印本在外界流通开来。我之所以知道这份“获得解放”的《“怨恨”报告》的复
期刊
当没有腿的脆蛇蜥在草丛里蜿蜒而行时,你根本说不清楚它与蛇有什么不同。可是,如果你惊动了它,它就会展现出蛇所没有的技艺:扔掉自己的尾巴逃之夭夭,而且被它扔掉的尾巴仍然在原地扭动。  脆蛇蜥可不是只有这点儿绝活。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的咽喉不能弯曲,眼皮能动,耳朵可以张开——这些特征是蜥蜴特有的。这样看来,这种特别的生物无法归属于我们熟悉的任何一个类别。  生命的形式逾百万,形形色色,乱七八糟,要想
期刊
当大爆炸发生时,宇宙的诞生也只用了人类心跳十下那么久。它既是被称为光子的电磁能量的小爆发,也是光的原始粒子。   那时候宇宙还是电离氢和氦的滚烫混合物,是一片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电子的沸腾海洋。这片海洋太热也太密集,以至于光子被不断散射或弹来弹去,总也跑不了太远。经过38万年的时间,光随着宇宙冷却而散射,直到最后离子和电子的速度足够缓慢,才形成了氢和氦。这些原子不怎么散射光子,所以光子终获自由——自由
期刊
我们目前居住的地质时代是冰河世纪以来的全新时代。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查尔斯·莱伊尔首次提出“全新纪元”的概念,用以指代“人类居住于地球”的时代。1867年,法国古生物学家保罗·杰维斯首次使用“全新世”这一名词。1885年,第三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博洛尼亚召开,大会正式采用“全新世”的概念。84年后的1969年,美国地层术语委员会正式批准使用这个术语。2009年,全新世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全球界线层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