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疑难病医案2则

来源 :中国针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ing1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是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王凯军主任医师跟师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过程中研创的一种针法.其理论基础为《黄帝内经》中的阴阳离合理论和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顾植山教授据此绘制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图1),王凯军主任医师由此将三阴三阳量化分布于太极图中各特定区域(图2),在人身各处作开阖枢太极图(以头部及腹部为主,图3),于太极图中相应部位针刺或点按以治疗各科杂病.在前期的临床实践中,龙砂开阖六气针法已被证明具有手法简单、应用广泛的特点.现介绍医案2则与同道交流.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不同电针频率及波型配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SHL)的疗效,探寻较佳电针刺激参数.方法:将118例SHL患者随机分为针药1组(30例,脱落1例)、针药2组(30例)、针药3组(31例)和药物组(27例,脱落1例).西药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药1、2、3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穴取患侧耳门、听宫、听会、风池等,并于耳门、翳风,听会、翳风交替进行电针治疗,3组分别予频率2 Hz、频率50 Hz连续波及频率2 Hz/50 Hz疏密波,每日1次.各组均治疗10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阐述石学敏院士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捻转补泻手法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石学敏院士提出的捻转补泻手法第一、第二定义的理论依据.认为气海失司、肝脾失和是高血压病的病因,提出“活血散风,疏肝健脾”治疗原则,取穴以人迎为主穴,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为辅穴,采用捻转补泻手法.明确实现捻转补泻手法的四大要素,即作用力的方向、作用力的大小、捻转手法操作时间、两次针刺间隔时间.有效推进了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规范化进程.
目的:验证运动想象针法改善脑卒中早期上肢偏瘫患者肌张力的优效性.方法:将64例上肢处于软瘫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2例,脱落4例).观察组采用运动想象针法(针刺治疗同时进行患侧上肢的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与患侧上肢运动想象疗法(针刺后2 h进行)分开治疗,留针期间同时进行下肢运动想象疗法,两组均穴取百会透健侧太阳,风池,患侧肩髃、肩井、曲池、外关等,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4、8周,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