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久坐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in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中学生久坐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两个城市2 186名中学生进行中学生久坐行为—心理等情况调查,采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The Trans-theortical Model,TTM)对中学生久坐时间、久坐行为变化阶段、改变策略、决策平衡和自我效能进行现状分析。

结果

中学生在教学日平均久坐时间为(4.19±1.99)h/d,节假日平均久坐时间为(4.13±1.68)h/d;教学日久坐时间在地区(χ2=-2.14,P<0.05)、性别(χ2=-4.18,P<0.01)和年级(χ2=-4.43,P<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节假日久坐时间的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0.01);中学生久坐行为存在行为变化阶段,且主要处于前意识阶段和意识阶段,中学生在不同行为阶段的久坐时间不同,从前意识阶段到行动阶段久坐时间呈下降趋势,维持阶段略有增加;不同久坐行为阶段中学生的改变策略、决策平衡、自我效能得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因素对久坐行为阶段的影响呈现从前意识阶段到行动阶段得分减少,维持阶段略有增加的趋势;教学日久坐时间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级、行为变化阶段、改变策略、决策平衡负向效应,节假日久坐时间的影响因素包括年级、行为变化阶段、改变策略、决策平衡(正向和负向)。

结论

中学生久坐行为时间较长且存在行为变化阶段,对处于不同久坐行为阶段的中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措施,以提高健康促进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简式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16)的信度及效度。方法采用方便抽样,被试为失眠或伴有失眠症状的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的门诊患者,所有被试完成DBAS-1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其中30名被试在2周后再次进行DBAS-16的评定。结果共230人参与评定,收回有效问卷212份。总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786,各分量表Cro
目的探讨内化心理障碍患者错误相关负波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从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筛选符合DSM-Ⅳ焦虑或抑郁障碍患者55人(内化障碍组),选择正常对照20人(对照组)。以Eriksen任务和Simon任务作为诱发刺激,应用加拿大Stellate-64导EEG/ERP分析仪和BESA5.2软件获取错误相关负波(ERN),同时收集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反应时和错误率等行为资料。结果(1)在Eriksen任务和
目的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默认网络(DMN)的"小世界"网络属性改变情况。方法采集RRMS组和健康对照组(各24例)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fMRI)数据,经过预处理后,选择DMN的20个感兴趣区(ROI)为节点,计算功能连接获得相关矩阵用于构建二值化网络,获取DMN的网络属性包括集群系数、特征路径长度和"小世界"指数,并分析存在差异的网络属性与患者临床参数如临
目的通过测量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来客观分析早期海马区颅脑损伤小鼠模型的脑损伤程度。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脑损伤轻型组和脑损伤重型组,每组小鼠数量为6只,后两组分别于头颅打击后6 h,12 h和24 h对各组小鼠进行头颅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选取海马作为兴趣区进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测量,比较兴趣区ADC值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