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的60例慢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通过观察统计分析得知,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比较,治疗组与观察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痛苦小、并发症少,对患者身体状况没有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慢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46-01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往往发病比较缓慢,发病部位是胆囊,但是由于该病的隐匿性,随着病情的加重,往往大多数患者都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情况,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患者来讲,对其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临床上,往往等到患者出现腹膜刺激征的时候,才会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常规开腹手术治疗,不仅创伤大、术中血流量多,而且对患者术后恢复较慢,还有术后并发症发生[1]。因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腹腔镜技术的出现,本文通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来治疗慢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结果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慢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Doppler超声检查确诊有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确定所有患者的胆结石范围均在2.2cm之内,并且胆红素的含量均没有超过148um/L。观察患者的胆囊壁层次不清或者瘢痕化,胆囊前三角区、壶腹部下端边界不清。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大的为71岁,年龄最小的为23岁,平均年龄为42.5岁;治疗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大的为70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平均年龄为41.5岁。两组患者均没有心肺功能不全、凝血机能障碍、糖尿病、过度肥胖或其他腹腔镜手术禁忌症的情况[2]。另外,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以及其他病史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慢性胆囊性并发胆结石,手术前将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法进行手术前麻醉操作,将胆囊切除后,将创口用吸收线进行缝合止血,同时应用常规抗生素,防止术后感染。
  1.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体手术是这样的,1>手术前准备工作;将治疗组的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法进行手术前麻醉操作。2>制作气囊;采用四孔法进行手术气囊制作,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在1.6-1.87KPa。3>手术器械进入分离其他粘连脏器;将胆囊、壶腹以及胆囊管交界处分离暴露出来,并分离胆囊周围的粘连组织,保持粘连带具有一定的张力,避免十二指肠等相关部位受损。同时,采用抓持钳提起肝脏边缘,牵引胆囊底部,并找到胆总管进行结扎处理。4>定位切除胆囊;为了避免胆囊管与胆总管粘连严重,可以先將胆囊颈部切开,定位胆囊管方向后再用钛夹夹闭胆囊管,切除手术中一定要注意器械热传导损伤胆总管和右肝管的情况。同时手术后留置多孔引流管,并进行常规术后抗生素的应用,防止术后感染[3]。
  1.3 评定标准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作为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均是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t检验作为计数资料,以P<0.05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观察统计分析得知,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比较,治疗组与观察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 结 论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慢性胆囊病变,在临床病例中,往往会并发胆结石的情况发生。由于本病起病缓慢,常常采用药物进行控制病情,一旦出现腹膜刺激征就需要手术切除治疗,才是关键。但是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而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正常的工作有严重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腹腔镜技术的开展和应用,在临床各科室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此本文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得知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时间短、无术后不良反应等优势,而且术后对慢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的身体机能没有影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珑.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9:69-70.
  [2] 叶巧.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525-2526.
  [3] 贾后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慢性胆囊炎3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5:118.
其他文献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探讨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的必要性。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运用RevMan 5.0软件对符合Meta分析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研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6个试验研究共676例患者纳入分析,合并效应检验值Z=2.83,P<0.01,即夹闭尿管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后首次自然排尿成功率较高。结论由于此6篇文献所调查的研究对象是不同手术患者,Meta分析时
期刊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与转移性肿瘤的并发症,分析发生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