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 北京人冬季的最爱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annian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人讲究吃,那是出了名的,一年四季的讲究还各用不同呢。冬天寒冷,对要"猫冬"的老北京来说,秋后就开始做准备了,过去是买冬储大白菜、大葱,还有要腌菜用的雪里蕻和水疙瘩,现在只有少数的家庭还有这个习惯,但也是象征性的做一点儿,为了找找老味道,让年轻人尝尝而已。
  现如今的北京,冬天好吃的美食越来越多,但是,火锅、烤肉、卤煮仍然是北京人最为钟爱的。
  过去,老北京吃的火锅是铜火锅,这火锅也称九九锅或者九九酒火锅,这最后一个酒指的就是白酒,当然是著名的北京二锅头,数九寒天,咋着也得吃上几顿。烤肉呢,老北京有一种传统吃法,叫炙子烤肉。以前的人们喜欢在炉子上放一块烧热的铁板,下面松枝旺烧,羊肉在铁板上嗞嗞作响,全家人围炉而坐,美滋滋儿地一边吃一边烤。现在北京人多去烤肉餐厅里寻觅烤肉的味道,炙子烤肉分文吃和武吃。文吃,就是餐桌上吃后厨师傅烤好的肉,吃法斯文。武吃,就是自烤自吃,咋高兴咋来,讲究的是个豪爽、热闹、痛快。而北京的卤煮,在冬季也很受欢迎,其缘由一则是忘不掉的情怀;二则,那是北京的老味道。
  在这个冬季,北京东来顺的涮肉和门框胡同百年卤煮又上了北京的美食地图,喜爱美食的人又该大快朵颐了。

京城老字号 东来顺百年涮肉


  来到东来顺,那几句话就能带给你冬天里的温暖,“能来咱铺子里站一站的人,那是缘分人:能来咱铺子里坐一坐的人,那是瞧得起咱的人:能来咱铺子里吃饭的人,那是照顾咱的人”。我不敢说这话是当年来自河北沧州的创始人丁德山说的,但是,我可以相信,一个百年老店由当初的一家粥棚成长为名扬海内外的京城老字号,一定有着独到之处。
  东来顺的历史传承
  “东来顺”的创始人名叫丁德山,字子清,河北沧州人,早年以往城里送黄土卖苦力为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丁德山全家搬到东直门外二里庄,盖了几间土房住了下来。丁德山每日拉黄土往城里送,都要路过老东安市场。当时的东安市场人来马往,热闹非凡。他看准了东安市场这块儿风水宝地,把靠往城里送黄土卖苦力攒下的积蓄全部投入,在东安市场北门,搭了一个棚子,挂上“丁记粥摊”的牌子,卖些豆汁儿、扒糕、凉粉儿等大众吃食。后来顾客渐多,又加上全家苦心经营,诚信待客,受到广大吃客的认可,小粥摊已不能应付越来越多的食客。接老母亲来了以后,老人家看了又看,流着眼泪说:“咱们是从东直门外来到这儿的,现在买卖虽然小,可是生意做得挺好,咱们但求这买卖能顺顺当当的,我说就起名叫‘东来顺粥棚’吧!”这就是老字号“东来顺饭庄”字号的最初起源。1912年,东安市场失火,粥棚也被焚。当时经常光顾粥摊的宫内太监魏延出面张罗,并拿出了若干银两,帮助丁德山重建了三间瓦房,起了字号为“东來顺羊肉馆”。开始,只是做一些羊汤、羊杂碎等,后来又把“涮羊肉”引进了店堂。
  涮羊肉引进店铺后,丁德山经过细心琢磨,发现涮羊肉肉嫩、味美,主要仗着选料精、加工细、佐料全。于是他用重金从前门外正阳楼饭庄挖来一位刀工精湛的名厨,帮工传艺。这位切羊肉的高手对羊的产地、用肉的部位、切肉的手法做了规范性的整治。切出的羊肉片,铺在青花瓷盘里,透过肉能隐约看到盘上的花纹,形成了看东来顺师傅切肉是一景,吃东来顺涮肉是一种享受,东来顺由此而享誉京城。“东来顺羊肉馆”不仅成了寻常百姓常去的场所,就连一些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也经常出入,前来品尝涮羊肉的特色风味。这样,使“东来顺羊肉馆”的规模又得以进一步发展,名声也进一步地扩大,后更名为“东来顺饭庄”。

百年技艺,独特风味


  在东来顺吃涮肉,要的就是那份“讲究”,“清真”的特色本身就是讲究。一是从店堂布置到一碗一具,全给人以素雅洁净、清新大方的感受。二是用具独特,不同一般。铜火锅,锅身高,炭膛大,火力旺,锅里的汤总能保持沸腾不低落,这也是最可以满足老北京人回味的那份心境。观一观古朴的紫铜火锅,赏一赏红白相间的羊肉片,闻一闻香浓清淡的口蘑汤,不禁提起筷子涮上一涮,蘸上可口的调料,吃起来鲜嫩爽口,食而不腻,极好的口感和肉质的细嫩,真真正正的忘不掉。这里所用碗盘,均系从景德镇专门定做的青花细瓷,个个精美如工艺品。10余种调料,分别放置在10多个小碗中,五色纷呈,真正达到色、香、味各具其美,可谓为“美食美器,一菜成席”。
  东来顺的涮锅好吃,是百年来的积淀,在秉承传统的同时,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形成了风味涮肉的独有的风味特点
  涮锅的主材是羊肉,东来顺所用羊肉选自内蒙古,由定点采羊基地采购。东来顺所用羊肉都经过严格筛选,从羊的种类、产地、年龄、性别、宰前检疫、屠宰方式、部位肉精、宰后检验、排酸等都有严格规定,出成率仅为一只羊净肉的40%。东来顺是清真企业,屠宰方式严格按清真规范执行,都由阿訇以真主名义下刀,一刀断三管,保证了羊肉的干净度。东来顺只选用身上上脑、小三岔、大三岔、磨裆、黄瓜条五个部位的肉,制出的羊肉红白相间,肉质细嫩、色泽鲜艳、形状整齐、厚度均匀,薄如纸,型如帕。放到锅里,一涮即熟,久涮不老,口感绵软,不膻不腻,味道鲜美。
  刀工也是关键,东来顺切肉师傅的功夫历来都是京城一绝,当年在东来顺门前十几位师傅一字排开,当众操持的场景,至今还停留在许多老北京的记忆当中。精美的刀工,切出的肉片铺在青花瓷盘上,羊肉红白相间,外形整齐美观,堪称一绝。
  精选的羊肉,经过精致的刀工,还有鲜香的底汤,再配上铜火锅的炙热的旺火,保证入口的肉质。东来顺的火锅由紫铜制造,由丁德山本人首创。该锅中间盛炭火的炉膛比一般火锅大,具有炉膛大、放炭多、开锅快、通风口合理、燃烧时间长的特点。为保护环境,东来顺已全部选用环保型机制炭,无烟、耐烧、火旺。十来个人就餐,两小时之内火锅保持汤水滚开,中途不用添炭。而使用的清汤也有着传统特色,现在东来顺火锅底料包括海米、葱花、姜片、口蘑汤。口蘑营养丰富,用开水浸泡后,产生醇厚的香味,与海米结合,使火锅汤味道鲜美。   当然,蘸料香不香,对不对食客的口儿,也至关重要。东来顺涮肉调料很有讲究,勾兑蘸料有它独到之处。一般是由7种原料调制而成,使用时以麻酱、酱油为主,韭菜花、酱豆腐为辅,虾油、料酒,辣椒油随意。在传统调料配方的基础上,形成了辛、辣、卤、糟、鲜的独特口味。
  与涮火锅配伍的糖蒜脆,也是这道美食不能缺少的搭档。糖蒜作为东来顺涮羊肉主要配料之一,对工艺要求极其严格,从大蒜收购的产地、品种、收购的季节、时辰到糖蒜腌制等10道工序,100天精心腌制而成。由于东来顺一直沿用传统加工工艺生产,不加任何添加剂,保持了糖蒜原有的滋味,吃时口感脆而甜香,除膻解腻,生津开胃。
  再有就是配料和辅料了,与涮肉调料同时上桌的还有几样配料,如葱花、香菜、雪里蕻、腌韭菜……也一定要精细,而辅料讲究的是一个“全”字,辅料品种丰富是东来顺涮羊肉火锅又一显著特点,各种蔬菜符合营养配餐的要求,有根、茎、叶、果不同系列的菜品,面点精美味全,符合荤素搭配 、酸碱中和、营养互补的要求。
  吃法上,更多的是食客自定了,东来顺涮羊肉的吃法也很讲究,在经过百年文化积淀,东来顺还形成了两种独特的涮羊肉吃法:
  文场涮:讲究一次吃多少,就用筷子夹多少羊肉片到火锅里,涮肉时“左三右四”,等肉变了色,就可以夹出来放在小碟内,用佐料搅拌一下再吃。
  武场涮:把盘里的生羊肉片一下子全都拨到火锅里,待涮好后,把肉捞到佐料碗里,搅拌好就可以吃了,充分体现了北方男儿的豪放之风。
  除涮肉外,东来顺还经营爆烤、多种清真炒菜,其代表菜品有干爆羊肉、芫爆里脊、烤羊肉串、它似蜜、鸡茸银耳、烤羊腿、白汤杂碎、手抓羊肉、炸羊尾及烤鸭等二百余种,奶油炸糕、核桃酪等风味小吃也颇有特色。小吃也是一级棒。很多名人在东来顺用餐后,走之前都会到小卖部打包一些奶油炸糕、豌豆黄之类的小吃。
  在北京,吃过东来顺的涮肉多少次,实话说,真记不住了,但是,那份的美味和讲究却始终留在心里,留在对美食美味的记忆中。

传统名吃 门框胡同百年卤煮


  卤煮在老北京小吃里也有年头了,地道的北京人都好这口儿。记得第一次吃卤煮是在北京永定门外的一处路边,时间是过了晚饭点儿,路边随便吃点填肚子,谁成想,这一碗卤煮成了美味的记忆。现如今,北京的卤煮街头很难见到了,正规的店面渐渐多了起来,而被大众推崇的当属门框胡同百年卤煮了。
  一进门,就是馋人的香味扑鼻而来,隔着玻璃可以看到制作过程。师傅把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肠、肺头剁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再来点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热腾腾的一碗端上来,火烧、豆腐、肺头吸足了汤汁,火烧面熟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其中味道最厚重的还是小肠。肠酥软,味厚而不腻,没有任何异味。偶尔吃到一片白肉更是满口肉香。
  百年卤煮传承着北京的饮食文化,卤煮据说是源于清代宫廷中的一道名为“苏造肉”的菜肴。爱新觉罗·溥杰先生的夫人浩著的《食在宫廷》中介绍,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皇帝巡视南方,曾下榻于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中。陈府家厨张东官烹制的菜肴很受乾隆喜爱,后张东官随乾隆入宫,深知乾隆喜爱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制出一道肉菜供膳。这九味香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节气不同,用不同的数量配制。这种配制的香料煮成的肉汤,因张东官是苏州人,就称“苏造汤”,其肉就称“苏造肉”了。后来传入民间,加入用面粉烙成的火烧同煮,便成为大众化的风味小吃了。出售“苏造肉”的小贩清晨在东华门外设摊,专为进入升平署的官员做早点。民国之后,什刹海一带的饭馆和东安市场的景泉居出售“苏造肉”最有名气。《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苏造肉”的咏诗一首:“苏造肥鲜饱志馋,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并注说:“苏造肉者,以长条肥肉,酱汁炖之极烂,其味极厚,并将火烧同煮锅中,买者多以肉嵌火烧内食之。”那年代,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贵,一般老百姓吃不起,据说起初是“小肠陈”的创始人陳兆恩就用价格低廉的猪头肉代替五花肉,同时加入价格更便宜的猪下水煮制。没想到歪打正着,一发不可收拾地创出了传世美味。
  现在,北京有许多卤煮店,当然,食客的口味也各有不同,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门框胡同百年卤煮。我想,最讲究的还是那老汤,各家卤煮店的味道略有差异,大多也是因为汤的缘故。门框胡同百年卤煮,老汤口味比较重,口轻的人如果觉得汤口有点咸,可以向店家要些白开水兑入汤中,但一定是要吃的时候再稍稍加一点水,不然,口感香味就不一样了,或者配上一瓶北冰洋汽水,那口感更是到了极致。
  除了卤煮,这家店还有别的北京小吃,炸酱面、麻豆腐、羊肉串、炸咯吱、芥末墩等,也可以尝到老北京那个味儿。
  百年卤煮,百年传承,给你忘不掉的美味记忆!
其他文献
当下,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机越来越重要,各大手机品牌的竞争也愈发激烈,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关,达到1130亿美元,同比增长20%,总出货量也达到了3.54亿台。4月底,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更新了2021第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份额。从排名来看,三星和苹果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品牌紧随其后。  三星/2021Q1份额:22%;2020年全年平均份额:20
剧本杀正成为中国年轻人喜爱的线下聚会社交游戏。  一夜之间,中国的年轻人似乎都跑去玩剧本杀了。他们拼尽全力,仿佛“戏精上身”,或在一个个时代背景各异的案件里揪出欺瞒同伴的嫌疑人,享受用智商或者逻辑碾轧同伴的成就感,或为一个情节曲折迷离的剧本感动,或者甘愿在剧本里找糖“磕CP(couple)”。  剧本杀始于2017年。根据美团发布的《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2021年,剧本杀在中国市场规模已经超
离开城市,到乡村住民宿是度假旅游的好选择,延庆冰雪节期间,民宿准备好了一个个温暖的“家”,等你来,记得,可要提前预订哦!百里乡居  百里乡居位于千家店镇百里画廊景区的大石窑村,这里群山环抱、远离城市、空气清新。建设力争保留古村原貌,并结合现代建筑设计工艺,将旧物、旧结构充分利用。在尽可能保留古村文化的同时,又不会丢失现代化舒适的元素。  这里是有内涵的古村小院,这里环境优美、古村气息浓厚、配套设施
在这里,沙漠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寂寥。无边的沙湖化作滚烫的热情,迎接着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这里沙海浩瀚、湿地美丽,与红山文化交相呼应,构成了独有的国家AAAA玉龙沙湖风景度假区。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进房间,窗外是各种野生鸟类叽叽喳喳的共鸣,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这份来自大自然的悦耳之声;中午炙热的沙海中,满载着饮食文化精髓的玉龙沙湖,带给我们的是特别的味蕾体验;夜晚,漫天繁星在天际闪烁,寂寥与狂野碰撞,
说达,一个在群山中不起眼的小地方。这里曾经是“茶马古道”由滇入藏和梅里雪山朝圣转经必经之路,更是西藏盐、井藏盐的重要集散地。说达现在只有7户人家在册,共34人。雪达湖的滋养,卡瓦格博山的守护,是上天对说达的眷顾。卡瓦格博 朝霞流影  10月中的清晨,窗外的天刚刚透着朦胧的光亮,扎西老爹家的羊儿就已经从羊圈中蹿了出去。看了下表,快6点了,赶紧从被窝里爬起来,刺骨的冰冷直透脑门,赶紧穿上夹绒冲锋衣,来
● 万维网之前  在万维网出现之前,人们是怎么在网络上查询资料的呢?目前,世界上还存在着为数不多的为公众提供服务的Telnet服务器,大家可以试着使用Telnet客户端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一般会自带),体验一下原始的“网络冲浪”。例如,用Telnet登录rainmaker.wunderground.com服务器,查看全球主要城市的天气实况(如图1)。  实际上,若不使用浏览器,也可以直接用
● 创新整合点  1.整合学习资源,辅助自学  在学生自学阶段,教师通过前置性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整合磁带、教材、光盘及网络等多种学习资源,在视、听、操作等方面发挥强大的辅助自学功能。  2.整合教学内容,化零为整  “射气球”活动、找Mocky的活动中学介词、听课文录音,在地图中圈出地点单词并教学以及快速反应的活动都体现了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学习内容,把零散的单词整合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分类学习、记忆
Inspiration软件平台与网络教学    Inspiration及其三大特征  图1是一张用Inspiration绘制的关干《光的折射》教学的简明概念图,它所呈现的知识结构、教学环节与教学流程让人一目了然。同时还可根据需要进一步拓展,例如图2就是图l中概念节点1的延伸。与传统线性的、封闭的,提纲式、文本化的教学设计相比,它的图式化、结构化的特征更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此外,概念图
作为教育信息中心的教研员,不仅要负责信息技术学科内部的教学研究工作,更肩负着推动天津市教研信息化建设的重任。由于经常在“网路”上行走,不断感受着越来越热的基于Blog的教学应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领略到教育部通过加强网络教研推动课改进程的决心,便借助天津市进入课程改革的契机,提出了建立天津教研叙事群的建议。于是,自己带头建立了个人博客,把教研叙事群的兴衰视为己任,积极探索基于叙事群的网络教学研究
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日渐频繁,但是课件的开发速度却远远跟不上教学的需求。其主要表现是重复开发严重,资源不能很好整合。“积件”式课件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通过一个简单实例探讨在几个不同的层面实现“重复可积累”式开发,为信息化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关背景知识    软件危机、OOP语言的产生与基本思想  伴随着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软件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开发成本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