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化学教学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不会学、不得要领、不入门的情况。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其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并加以学法指导,可以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到化学殿堂,认识化学、欣赏化学。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研究学生的各种因素
  
  如动力因素——学习目的、动机、兴趣;状态因素——激情、自信感、钻研欲;成果因素——成绩、成果、成功快感等。
  学习的目的、动机、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高效能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充分利用好化学自身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故事,并采用趣味性强、易引起警觉、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学习的激情、自信感、钻研欲则是学习好坏的关键因素,平时应对学生多给予关怀、鞭策与鼓励,使其自信心不断增强,并能持之以恒。
  
  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受课堂情绪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行动,创造更有利的教学环境,可从以下方式入手:
  1. 创设情境,予以期望。教师的心理状态、情感因素对课堂情绪有直接的影响,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饱满的热情、激昂的语言,会感染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交流的平台,学生会更好地投入其中。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好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比信息交流更快、更强烈,效果更佳。
  2. 鼓励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是使学生产生情感正增长的关键性措施。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运用简单、适当的鼓励性用语来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获得新的成功动力;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挖掘积极因素,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温暖,认识到不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心、斗志,争取获得成功。
  3. 因势利导,巧于点拨。讲课是一种复杂的劳动,是一门神奇而又巧妙的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捕捉时机,灵活而有分寸地因势利导,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 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教学中,教师如能选用一些引起学生联想、富有情趣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转微观为宏观,变深奥为简明。
  5. 趣味实验,乐中求知。实验教学是化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特点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也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观察、想象、思考的能力。教学中,仅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还不够,还必须创造条件,改进、完善、补充一些实验,尽可能地将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趣味性实验,使学生寓知于乐,以趣激学。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会使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涨。
  6. 课堂教学中,在相关教学知识顺利完成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具体知识,穿插一些工农业生产知识、科技故事,展示教具、挂图,编口诀、顺口溜、小游戏,搜集生活小窍门、脑筋急转弯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
  
  三、学法指导
  
  1. 必须牢固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用语。化学概念、原理、符号、化学术语、实验仪器名称等等都是学好化学的基本素材。明确这些术语的涵义,熟练掌握并准确、恰当地应用,可以为其它智能的有效发展打下基础。
  2. 必须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理论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必须认真领会。
  3. 必须学会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要具备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还要学会观察与感受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对抽象的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空间构型的观察与理解,还包括仪器的组装、试剂的鉴别、混合物的分离、除杂等等。许多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觉得好奇,但在观察实验时不够仔细和深入。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激励设疑、引发想象,引导学生多做实验,开放实验室,适当布置家庭小实验等等,使学生多实验、多体验、多观察。解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必须能够认真读题,有足够的耐心去分析问题,才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并不只是简单依靠习题训练和测试就能够真正做到的,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及时查漏补缺,作好思想工作
  
  作业要及时检查、批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思想波动和畏难情绪,必须做好思想工作,多给予支持和鼓励,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信心和足够的热情来学好化学。
其他文献
“和谐”是当代社会的主旋律,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流。为适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着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优化育人环境,推进教学改革。  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特殊环境,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园环境关系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是加强和
期刊
基于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学与教学管理网络的“三网合一”是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色和突出优势。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开放教育具有教育资源的共享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时空的开放性、教学手段的交互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突出网络教学,突出两个课堂的结合(即现实课堂和网络课堂),突出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
期刊
二十一世纪迫切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竞争合作精神的人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具有主体精神的人才,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所在。自1990年王道俊老师首次提出主体性问题至今,在主体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已初步构建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四个基本策略,即:主体参与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差异发展策略、体验成功策略。上述策略研究得比较深入,而在教师主体性发展方面还没有深入研究。  “以学生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
期刊
“最短距离” 这类题型充满了趣味性和对数学思维的挑战性,解决起来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 其实它的应用原理非常简单,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数学模型来解决.    一、巧借“对称图形”    例1如图1,要在河边修一水泵站,分别向张庄、李庄送水,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     分析:把两个村庄分别看作A、B两点,小河看成直线a,则得A、B在直线a的同侧. 可作点A关于直线a
期刊
质疑是一种素质,是一种精神,古往今来的智者无不认识到“疑”的重要性。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爱因斯坦说:“要懂得在别人视为平常处发现问题,在别人不觉是问题处看出总有问题。”程颐说:“学者必先会疑。”在新课标精神指导下的素质教育理念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教学中的质疑,是指学生敢于在无疑处而有疑,有疑而后释疑的能力。若学生具备了这种素质,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产生追求问
期刊
书面表达在高考中一向是重中之重,是考生之间拉开差距的重要法宝。但是,就是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也会让许多高中学生发愁,总是感觉写得不通顺、不连贯,无法准确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先找到症结所在,再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好办法。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以及和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学生在书面表达写作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    一、平时练笔    (一)问题  1. 学生觉得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时代,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水平。可以说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时代也就是教育创新的时代。因此,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最高形式,也是高中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寻求较好的教学创新模式,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是教学创新的前提    坚持启发性原则的重点体现在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是对思维过程
期刊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现代教学的根本原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仍十分重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割的,主导是为主体服务的,而主体的表现正是主导作用的结果,因而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化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作用    引导即引路导向或启发开导。它是启发式教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文本自主或合作的尝试,体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语文素养的学习活动。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获得与语文能力的形成。其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教师要具备下列五个意识:    一、目标意识    目标意识就是要制定科学、适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处于支配地位,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  1. 要科学,就是
期刊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又区别于基础知识,除基本的数学方法外,其他思想方法都呈隐蔽形式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领会,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精髓,笔者现以七年级(上)冀教版教材为例,谈一谈数学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的渗透:    一、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本特征,它可以把数或数量关系简明地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