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妈妈教你看病

来源 :意林·少年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ewq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我看儿子打蔫,就习惯性地摸摸他的头。我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我说。
  “噢,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答道。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
  “假如我不在呢?”我接着问他。
  “找我爸。”他答道。
  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自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以后该怎么办。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我問他。
  “那我就忍着。你们早晚会回家。”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在思考。
  “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
  “什么本?”他不解。
  “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着你上医院。”他挣开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记完后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而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裴金超摘自《阅读(中年级版)》
其他文献
斑鸠很喜欢吃稠李的果實,所以果实一成熟,斑鸠就成群结队飞来,用尖利的长嘴和爪子残酷地啄撕稠李的树枝。稠李天天被纠缠着,不得安宁,它对一只斑鸠恳求说:“我并不吝惜我的浆果,只是恳求你们别糟蹋我的叶子,我要靠它们遮蔽这酷热的太阳,得靠它们度过整个炎热的夏天呢!”  这只斑鸠根本不听,它说:“你不用心疼你这些树枝和树叶,你不知道冬天一来,它们是要落到地面的吗?到时候,连你的树枝都要被砍去当柴烧!”稠李听
清晨的街道出现少有的宁静。远处穿插在大街小巷的树木现在清一色的都是调色盘上最深的墨绿,树冠上洒着零零星星的晨光。在这一片墨绿中,对面小区旁的那一抹鹅黄可谓显眼,像是纯白画布上的一滴墨,想不注意都难。早起的蝉似乎不想打破难得的宁静,只是静静地琢磨着赖床的人们什么时候起。于是,鸟儿终于有了发挥的余地,清脆的歌声不再被淹没于蝉鸣和喧嚣,来了场清晨独有的演唱会。  早晨的节奏总是很快。阳光又明媚了些,那些
我往灶膛里添了根青岡棒,又绾了把竹丫枝,塞进灶膛。熊熊的火舌呼呼地从灶膛里蹿了出来,贴着锅沿往上舔,半间屋子都裹在一团红光里。  母亲系着条围裙,在灶前忙碌着。她把烧红的火钳摁在肉皮上,被烙的肉皮生出一股青烟,哧哧哧哧的地响。锅里的水啪啪地响着,肉在锅里煮着,诱人的香味随着那水汽一阵接一阵直往鼻孔里钻……  小时候,最盼的就是吃肉。我们当地人习惯把吃肉称为打牙祭。  天麻麻亮,我和弟弟就被大人叫起
去县城卖麻线的头天晚上,母亲突然告诉我,因为生产队农活多不准请假,她明天不带我赶温江卖麻线了,问我敢不敢一个人去。我一下子就傻了,还没等我回答敢不敢去,母亲叹口气说,过几天你五叔结婚,家里没钱随礼,就指望这十斤麻线了。我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一口答应敢去。母亲上下打量着我,然后在我脑袋上比了比高度,用疑惑的口气问我:“一个人出远门,你晓得路?”  “晓得。”  “走丢了咋办?”  “走不丢。”  “
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小山村里,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  可无论这里环境有多美,都逃不过生活的挑剔,全村100多口人,世世代代在土里刨食,生活并不富裕。  那一年,我们全家总动员,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终于还完了欠下的债务。父亲再也不用干爬山采药这样的危险活计了,他就在河滩上包了5亩地,搭了一个窝棚,在这里种瓜卖瓜。  瓜地旁边有条路,是村里人下山的必由之路,也是村里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路。说起来,人流量还
霜是從雪花学校溜出来的  逃学的孩子  没练成雪花六边形的身材  也没学会雪花的舞姿  只能傻傻地躺着  让人家鄙视、嘲笑  踩来踩去  你呀  与其逃学受罪  倒不如随着阳光回学校  去好好学习  做一朵人见人爱的小雪花  郭旺启摘自作者博客
可能有人會问:日记不都是写今天发生的事吗?没错,那是“今天日记”,写出来被人偷看了可不妙。如果写的是明天发生的事呢?即使妈妈看了也不明所以,因为明天还没到嘛,而究竟会不会出现日记中所写的事,谁都不敢轻易否定。  其实呀,“明天日记”讲究的不是如实书写,发生什么写什么,而是追求天马行空,展开无拘无束的想象。你可以胡思乱想,胡言乱语,甚至胡说八道。  我特意在论坛上开了一个帖子,鼓励大家写“明天日记”
著名数学家丹齐格被誉为线性规划之父。1939年的一天,正在就读博士的丹齐格因为头一晚熬夜攻克难题迟到了。他来到教室时,教室里空无一人,而黑板上写着两道数学题。丹齐格心想:莫非这是耶日·内曼老师对迟到学生的惩罚?经过一个通宵的努力,丹齐格解出了黑板上的难题。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将答案交到耶日·内曼老师的手上,并就昨天的迟到向老师道歉。  没想到,耶日·内曼老师一脸兴奋地说:“孩子,你竟把数学领域
春天的风吹得窗外的树枝摇摇晃晃,阳光柔柔地洒在屋内,我在窗前伏案阅读,没关紧的门突然被推开,妹妹戴着一顶小花帽,手中紧紧抓着一个玩具,摇摇晃晃,企鹅一般向我走来。(落笔描写妹妹的走路姿态不稳,告知读者妹妹年龄很小。)我抱起她,捏捏她细嫩的肌肤,又轻轻地把她放下。小家伙似乎知道我在读书,就乖乖地趴在地板上,玩她手中的玩具,一声不吭。  以前,我对妹妹夺走我的东西总是感到不满,现在看着这么可爱的妹妹,
我十岁左右的时候,妈妈会带我们去矽钢片厂旁边那家简陋的饮食店吃晚饭。  先在门口排队,轮到了,欢喜地在桌前坐下,等着那一盘饭被端来。  下面是饭,一点儿菜盖在饭上,汤汁渗下,味道也渗下,饭里有着菜的味道。  饮食店门口挂着一块黑板,上面写着:盖浇饭。  那时候,粮食很少,买米买面粉都要粮票,但是排队吃这个盖浇饭不收粮票,价钱贵些。  盘子里的饭很少,大概二两吧。铺在上面的菜也很少,一点儿卷心菜,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