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穿刺后应用增强型透明贴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62r5134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增强型透明贴在PICC穿刺后在机械性静脉炎并发症所发挥的预防作用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4例行PICC治疗的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首先进行PICC穿刺治疗,对照组于穿刺后在穿刺部位使用50%的硫酸镁进行湿敷,观察组则于穿刺后立即在穿刺部位沿穿刺静脉方向覆盖10厘米×10厘米的增强型透明贴,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百分率以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2例出现机械性静脉炎并发症,其中1例为1级,1例为2级,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7.40%。对照组共5例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并发症,1例为1级,2例为2级,1例为3级,1例为4级,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8.50%。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以及静脉炎分级的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穿刺后应用增强型透明贴可以大幅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对该并发症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性较高的静脉输液途径,并且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起效快,效果显著,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PICC穿刺;机械性静脉炎;增强型透明贴;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78-0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延长留置时间以及减轻化疗药物,高渗药物对外周血管所带来刺激等优势[1],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不可忽视的是,该种治疗方法也容易引发并发症,比如血栓、出血、导管堵塞与感染以及机械性静脉炎等,其中机械性静脉炎最为常见,发生率高达17.0%~32.3%,不仅容易导致导管留置失败,对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2]。以往通常采取局部应用50%硫酸镁湿热敷进行处理,但效果并不满意。近年来我院于患者PICC穿刺后应用增强型透明贴对机械性静脉炎进行预防,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54例行PICC治疗的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以此探析增强型透明贴在PICC穿刺后在机械性静脉炎并发症所发挥的预防作用及其效果,现将详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54例行PICC治疗的
  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单双号平均分配的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7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在39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2±7.3)岁。其中HIV患者12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9例,肠结核肠梗阻患者4例,肝癌患者2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4例,年龄在41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0±6.8)岁。其中HIV患者10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7例,肠结核肠梗阻患者5例,肺癌患者3例,肝癌患者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以及疾病类型等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开展此次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进行PICC穿刺治疗,确保穿刺程序、穿刺环境、治疗药物以及穿刺所使用导管完全相同。完成治疗后,对照组在穿刺部位使用50%的硫酸镁进行湿敷,每次半个小时,每天2次。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叮嘱患者24小时内尽量较少肢体活动。观察组则于穿刺后立即在穿刺部位沿穿刺静脉方向覆盖10厘米×10厘米的增强型透明贴,保留时间在1周左右。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百分率以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分级情况。
  1.3 分级情况
  参照美国静脉输液委员会所制定的2000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中相关静脉炎的分级标准[3]对患者机械性静脉炎进行分级:无红肿、疼痛以及静脉条索,为0级;穿刺处出现发红症状,伴随或无疼痛感,为1级;有疼痛感,穿刺处出现红或肿症状,为2级;有疼痛感,穿刺处出现红或肿症状,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为3级;有疼痛感,穿刺处出现红或肿症状,触摸到的条索状静脉超过2.54厘米,为4级。
  1.4 统计学方法
  将以上研究数据汇总并整理,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检验,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共2例出现机械性静脉炎并发症,其中1例为1级,1例为2级,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7.40%;对照组共5例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50%,1例为1级,2例为2级,1例为3级,1例为4级,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以及静脉炎分级的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信息见下表1: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机械性静脉炎最容易出现在穿刺点上方的5厘米到10厘米范围内,因此推测机械性静脉炎并发症的发生应该与穿刺针外鞘管进入血管时对静脉瓣以及静脉内膜造成机械摩擦有重要关系[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PICC穿刺后予覆盖增强型透明贴,对照组则是常规使用硫酸镁进行湿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仅为7.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0%,并且静脉炎分级更低。原因在于增强型透明贴是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主要成分的水胶体敷料,自黏性、半通透性、吸收性以及透气性均比较好[5],因此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神经末梢受到的刺激,并对牵拉进行对抗。此外,增强型透明贴的应用还可以将集体温度维持在37℃左右,更利于细胞的再生与修复[6]。再有,透明贴提供了一个封闭的濕性环境,可以长时间保持局部低氧张力,利于上皮细胞的迁移以及毛细血管的生成,局部微循环获得有效改善。最后,增强型透明贴具有很好的半通透性,可以允许水蒸气以及气体进入的同时而阻隔微生物,防止了感染问题,进而避免了机械性静脉炎。而其水胶体所具备的溶解纤维蛋白作用也可以进一步促进组织的代谢[7]。
  综上所述,PICC穿刺后应用增强型透明贴可以大幅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对该并发症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性较高的输注途径,并且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起效快,效果显著,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龙凤,郭素萍.应用增强型透明贴预防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05(10):471-472.
  [2] 田春英,祖慧娟,唐红兰等.康惠尔透明贴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3(02):5608-5609+5610.
  [3] 朱桔,胡振娟,彭惠婷等.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致静脉炎预防方案研究[J]. 上海护理,2010,04(04):27-30.
  [4] 夏春香,俞曦.增强型溃疡膜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比较研究[J].现代医学,2012,06(04):725-726.
  [5] 孙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防治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3,08(15):48-50.
  [6] 高继霞,张志军,董娟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相关因素与预防对策[J].吉林医学,2014,04(12):889-890.
  [7] 彭溢,杨海英.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3(12):5569-557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经治疗1~3周,患者体温恢复,血沉下降,疼痛缓解,肿块缩小,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等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均有确切疗效,更快、更好缓解疼痛。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581.4【文献标识码】B【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2-0143-0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存在静脉穿刺失败,造成血管损伤、皮肤淤血,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紧张感,所以总结静脉输液中的几个关键环节,以提高输液质量。  1一次排气成功率的影响因素  试验研究表明[1]静脉输液排气时,输液瓶液面距离地面高度80-90厘米,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处理。方法:40例COPD急性发作患者发作期临床处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临床症状、体征和肺功能均有改善,病情控制33例,症状好转者7例。结论:控制诱发因素,对症治疗,呼吸支持维持通气和氧合水平,为处理诱因和并发症创造条件,并赢得时间。  关键词: COPD急性发作期;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性便秘的辩证分型,为老年人缓解痛苦,为老年性便秘的治疗提供一个辅助的护理手段。方法:按纳入标准,将筛选出的研究对象进行初步评估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定期门诊随访,干预组用中医食疗方干预。对照组用杜秘克进行便秘常规干预。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干预组大便时间、性状与自身前后对比都有改善,干预组中医胃肠症候评分由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中医辨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2-0043-01  距骨骨折脱位是足部的严重损伤,其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0.14%~0.9%,跗骨骨折的3%~6%。随着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的增加,距骨骨折脱位逐渐增加。因其特殊的解剖关系及血液供应,容易发生距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及骨折不愈等并发症。目前多趋向手术治疗。我院科2008年6月~2013年1月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陪伴护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足月初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程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陪伴护理。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 VS 60%);阴道分娩产妇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20.2±10.1 VS 132.4±13.2)ml。结论:全程陪伴护理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缩短阴
期刊
摘要: 中药的炮制是根据药物的调配,辨证用药以及制剂的要求逐渐发展而来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工艺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也就是说中药要确保快速高效的疗效,除辨证施治合理配伍外,合理的炮制工艺、恰当的炮制方法以及准确的炮制标准是发挥中药疗效的重要关键,不一样的炮制方法将产生不同的药效。中药的炮制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性,对其药效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代人追求返朴归真,中药的炮制越加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篇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胃下垂的中医辩证药方治疗。方法:选取60例胃下垂患者行中医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轻度8例,中度42例,重度10例,经中医治疗其中轻度:痊愈8例,痊愈率100%;中度:痊愈28例,显效11例,有效率93%;重度:痊愈3例,显效1例,有效率40%,病情越轻疗效越好。结论:胃下垂是脾不能主升清,胃的通降功能失常,中医治疗以胃气宜降、降则和的原则,通腑降浊、调理气机,胃浊得降,气机得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青龙汤的药理、临床作用。方法: 根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总结。结论: 小青龙汤具有解毒散汗,温肺化饮。  关键词:小青龙汤;药理;临床作用【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2-0173-01  1小青龙汤基本情况  组方来源:《伤寒论》。组方: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6g) 干姜三两(6g) 甘草炙,三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探究。方法: 2012年至2013年从我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选取6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患者以自愿为原则来进行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对照组采取的是西药治疗,治疗组则是使用中西结合疗法。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5%,两组的有效率对比分
期刊